其他

世界一流湾区是怎样炼成的丨三问粤港澳大湾区

2018-03-28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温柔



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湾区经济的发展史。作为全国甚至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靠什么成长为世界一流湾区。


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湾区经济的发展史。


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去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目前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基本编制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受到持续的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仍然是热议的话题。《南方》杂志记者特约访几位工作、生活在大湾区里的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城市群实现深度合作、错位发展

《南方》杂志:纵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一流湾区,城市功能分工合理、产业优势互补是重要的发展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将如何多方位实现深度合作,实现错位发展?


刘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涵盖了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突出。


江门将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发展平台、交通设施、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领域,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


比如,江门计划依托大广海湾打造区别于横琴、前海、南沙的第二代深化粤港澳合作示范区,给予港澳及各种开发主体一定的开发主导权,创新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合作新模式,最大限度消除制度上及行政区划上的藩篱,通过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等深层次交融,建立起人员、货物、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打造粤港澳合作发展的升级版。


此外,江门与香港经贸文化交流密切,全市拥有港资企业超6000家,投资金额超100亿美元。接下来,江门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江港合作互动。


 比如,共建“江门特色”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支持港澳金融机构来江门开展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与港澳银行合资在江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在江门发起设立华侨商业银行。


王瑞军:以科技创新合作为例,建议支持广东围绕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政策先行先试。


比如,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开展跨境统筹和突破,实现“优治理、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


在承接国家重大任务方面,建立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联合资助机制,共同开展国家重大专项(基金、项目)、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任务,既为广东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又体现了广东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在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和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方面,简化创新人才出入境手续,允许为粤港澳三地的科研人员办理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为外籍高层次人才签发5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签证,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和落地服务,等等。



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

 《南方》杂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受到持续的关注。进入新时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要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怎样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


王瑞军: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创新驱动率先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进步。2017年,广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近5年来广东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96%。


但是,我们也存在短板和弱项,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对标国际科技前沿还存在较大差距,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不足,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全国三大经济圈中只有珠三角地区尚未获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创新中心,立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重点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发展高地。


创新建设湾区联合大学

《南方》杂志: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怎样加强人才建设,聚集世界一流的优秀人才?


刘若鹏:以光启的人才建设为例,光启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深度融合成的一个团队。这三类人才包括:具备科研能力、国际视野的国际创新人才,新型研发机构培养的本土人才,从军队、国防军工等自主择业加入的顶尖人才。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标美国硅谷,在科技、金融、产业、实业、教育等诸多方面与硅谷有着相似的条件。但目前差距在于,优秀学术资源、创新产业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等割裂严重,需要统筹协调。


大湾区内有不少世界一流大学资源,但我的感受是科技企业在科技人才方面的需求缺口还是很大,供给不足。比如深圳在人才方面还有欠缺,缺少从事基础研究的顶尖学术大师、从源头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人才。


李清泉:目前整个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其中香港高等教育最发达,广州次之,澳门、深圳、珠海居中,其他地区相对薄弱。而且粤港澳三地制度差异明显,体制壁垒较大,尚未形成协同发展机制,也缺乏有效的共享与合作平台。


参加全国两会,我带来的建议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创新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我设想的湾区联合大学,既不是传统大学,也不是虚拟大学,而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型大学,是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是各加盟大学的延伸与汇聚。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学生交流、交换、学分的互认,同时推动高校之间的联合。比如说香港大学和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之间建立联合学院,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湾区高校和国际一流高校的联合,等等。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本文责编丨郭芳

微信统筹丨戎明迈

微信编辑丨莫群 影子

微信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2018年第4、5期合刊


更多精彩内容

详见《南方》杂志2018年第4、5期合刊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