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13日在厦门出席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刘结一、张志军等中央和国家部委领导,尹力、赵龙、崔玉英等省领导,新党主席吴成典、中国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等来自台湾各界的嘉宾代表出席了论坛大会。
团结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
追梦、筑梦、圆梦
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汪洋指出,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盛会,也是同胞之间互诉亲情、共话桑麻的平台。两天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论坛的部分台湾青年回信,体现了对台湾青年的亲切关怀,也体现了对海峡论坛的高度重视。两岸青年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团结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广大台胞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把幸福和梦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汪洋强调,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努力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正是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才会更好,发展空间才会更大。广大台胞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反对各种“台独”分裂行径,把幸福和梦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发挥福建优势
敞开怀抱与广大台胞共享发展机遇
省委书记尹力在致辞中表示,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近年来,闽台联系持续加强、不断拓展,融合发展领域越来越广,充分证明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不可阻挡,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时代大势不可阻挡,两岸同胞走近走亲、共创美好生活的铿锵步伐不可阻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发挥福建优势,敞开怀抱与广大台胞共享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增进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视频致辞
新党主席吴成典在大会发言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国民党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海峡两岸交往对话,坚持反对“台独”,开展各项符合台湾人民期望、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的工作。
新党主席吴成典在大会发言中表示,要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坚决反对“联美抗中”、“亲美反共”的政策,全面开展两岸交流,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和平统一目标。其他台胞代表也在大会上发言。
把工作做进台胞心坎里
成效落到心灵契合上
在闽期间,汪洋还在厦门参观“共同家园 共同记忆——闽台关系档案文献展”,考察漳州市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台资企业。
汪洋指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契合两岸同胞共同心愿,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脚踏实地落实好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和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把工作做进台胞心坎里,成效落到心灵契合上,实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使他们真切感知祖国发展成就和光明前景,愿意来、留得下、融得进。√要帮助台资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人流、物流障碍,落实财税、金融等纾困政策,促进台商投资量稳质增。√要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闽台应通尽通,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论坛开幕前,汪洋会见了参加论坛的台湾嘉宾代表。苏辉参加会见。
台湾青年深情讲述扎根大陆、推动两岸融合的动人故事
昨日,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来自台湾的三位嘉宾林书任、李佩珍、杨民忠,深情讲述扎根大陆、推动两岸融合的动人故事。他们说,更好的两岸关系大家都期待,但不能等待,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他是一名北大博士,却甘愿陪父亲一起“疯”,跑到四川大凉山种植油橄榄。如今,他自豪地说他是大凉山的一名“乡青”。
大家好,我是大凉山‘乡青’林书任!这个青是青年的青,是指扎根于大陆乡村的青年。 在大凉山的创业,让我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
昨日,在大凉山种油橄榄的北大博士、四川凉山州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书任分享了他从台北到北大,再到大凉山的三个转变。
第一个是他身份的转变,他从一名北大博士变成了山区“乡青”。2011年,林书任的父亲突然放弃在深圳的工艺品制造生意,说要去大凉山种橄榄做橄榄油。林书任坦言,当时全家人都觉得父亲疯了。而且,把林书任也逼“疯”了。2013年,林书任从台北考上北大读博士,他父亲不给生活费,要他去卖橄榄油,每瓶提成10元。为了养活自己,林书任“被迫”每个季度到凉山一次。
但这也意外改变了林书任。原本是企业家的父亲黑了瘦了,但仍神采飞扬。父亲告诉他要真正认识这个时代,就要到最基层,并带他俯瞰绵延到天际的鲜绿橄榄田,诉说种下的梦想——做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油橄榄。林书任被父亲的执着和热爱打动了,他决定跟着父亲一起“疯”。
橄榄园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好在有大陆的好政策兜底,有政府支持,就多了迎难而上的底气。如今,油橄榄种植面积2.5万亩。十年来,油橄榄种植产业带动当地6800多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收3倍以上,并在第六年进入丰产期后,农民用土地入股参与每年36%的分红。“从自己富到大家富,父亲逐步实现在大凉山区的中国梦,有效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奔小康。”
当地村民给精深加工后的橄榄油取了个彝族名字——木都哈尼,是火焰的意思。村民说,他们的到来,带来了脱贫火种,台湾和大陆的联手,点燃了致富的希望。林书任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初心和梦想,跟着父亲习惯了凉山的气候、生活,习惯去发现村民的善意、感受无处不在的亲情。他举了个例子:村里人明明很爱吃辣,但在和他们父子俩吃饭时,都默默以清淡为主。“我们之间的情感,从隔阂到信任,从分歧到合作,从客客气气到亲如一家。”林书任说,这就是他的第二个转变——情感转变,而他也想着应该多为这里做点什么。
林书任说,他很感激在大陆能与有国际化视野与宏大格局的师友们交流碰撞,让他迎来了第三个转变——观念转变,勿要沉迷于“小确幸”,而要有为天下苍生谋福之志,需要尽心琢磨为天下苍生谋福之道。在大凉山的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经多方奔走,去年他组建了大凉山首家“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创建“龙头企业+培训机构+新农人+市场”模式,计划每年培训5000人次农民,培养一批有技能、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人,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在大凉山的创业,让我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林书任表示,未来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能带动更多的台青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来。
她不仅一个人跨海而来,更带了一群人来,投身大陆乡村建设。她说,因为“这里的土地会‘黏’人,我的心已被牢牢‘黏’牢了”。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命题,回归祖辈的家园,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希望的梦田。
李佩珍,来自台湾宜兰,是一名规划师,现任厦门市海沧区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昨日,她登台分享了她筑梦乡野、参与振兴乡村的奋斗故事。
2014年,李佩珍带着在台湾累积15年的社区营造工作经验来到厦门,与台湾团队参与乡村、社区的改造。在她的带动下,前后有40多位台胞来到厦门海沧区基层工作,其中有刚高校毕业的“90后”,也有携家带眷而来的。
李佩珍回忆说,她9年前第一次到海沧青礁村,那天大雨倾盆,在进村路上一脚踏进泥里,好不容易拔出来,却扯断了凉鞋鞋带。“这里的土地会黏人!”这一“黏”,就是9年。在李佩珍和团队的参与、努力下,如今,青礁村已成为环境优美的闽台生态文化村。“我最开心的是看到村子‘活起来’了。”
他是一名咨询师,却勇当“骑士”,还带领更多的台湾“小骑士”用车轮丈量神州,感受两岸一家亲,这一坚持就是十年“骑迹”。
更好的两岸关系,大家都期待,但不能等待,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请和我们一起点亮孩子心中的梦想,体育公益、圆梦两岸,让他们成为照亮世界的光!
“一个人可以骑很快,一群人却可以骑很远!”今年,台湾单车天使神州圆梦公益之旅迎来了第十届,而这一切要从一名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故事说起。昨日,台湾单车天使协会理事长、目前在浙江从事大学智慧制造新工程师培育及两岸青年领导力训练基地工作的杨民忠动情讲述了单车天使的十年“骑迹”。
一筹莫展时,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设了微博号,写下75个字配图的微博。奇迹发生了,他得到了宁德网友、海峡导报、北京商会的回应,接着是大陆更多人的帮助。“哇,这个时候我真是感觉到,有爱的事情一定要传播出去!”这也再次坚定了杨民忠在大陆为孩子们圆梦的信心和决心。
白鹭洲知政(hxdbxw)综合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新华社记者、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 、央视新闻联播
编辑:宁诗慧 整理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