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迎来首任部长!
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首任部长吴汉圣已经亮相。
7月7日下午,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主持了省部级干部信访工作专题研讨班结业式。
资料图 来源:最高检官网
中央社会工作部首任部长吴汉圣
公开信息显示,吴汉圣出生于1963年4月,曾历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第一副部长(正局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等职。
2010年,吴汉圣任沈阳市副市长,2013年任沈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4年调任营口市委书记。2016年5月,他任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2017年4月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8年12月,吴汉圣回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任副书记。2020年12月报道显示,吴汉圣已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2022年5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官网“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领导”一栏更新显示,吴汉圣接替已经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梁言顺,就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如今,吴汉圣履新,成为中央社会工作部首任部长。吴汉圣是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央社会工作部,有何职责?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方案显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
中央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民政部的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订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责,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划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归口承担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
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相应划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两新”工委职责。
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
有何重要意义?
新成立的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的职能部门,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的应时之举,核心是加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引领,重塑党和社会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介绍,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可以看出,中央社会工作部的职责此前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今整合到了一起,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之后,相关工作需要党和政府配合、协作,不是都由党大包大揽,才能够有效加强社会治理。“比如信访工作,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信访局是行政执行机构,以执行为主,而党要通过中央社会工作部对其实施领导,党政都要同时发挥作用,畅通民意表达,其中的责任边界就要做好区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蒋敏娟撰文分析,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将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别是推动社会组织站稳群众立场,及时为群众发声、为群众服务,发挥社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构建“一核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有效解决转型期社会所面临的各种治理难题。
中央社会工作部将统一领导国家信访局,同时加强对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指导。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在过去,一些基层政府往往选择以“堵访”的方式将矛盾压制下去,或采取应激式的方式回应。一些基层信访部门则困于自身职权和能力的限制,逐渐丧失了社会诉求回应能力,其结果是民众制度化的意见表达渠道的虚化及基层不满情绪和矛盾的积压。
蒋敏娟分析说, 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信访工作,未来信访工作思路有望实现由“堵”到“疏”,由被动应付到主动下访。同时,伴随着信访工作领导体制的变化,其工作方式也应该会发生转变,对于群众的信访,更多地会通过基层组织体系来解决,而不是单纯通过各种行政程序来应对,回归信访部门联系群众的本质属性。通过社情民意的吸纳,确保广大群众的“心声”和“呼声”能够及时“传上来”,把政府的“想法”及时“传下去”,进而推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回应型政府”建设。政府回应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也是善治的基本原则。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实现对人民群众需求良好的回应性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关键。政府要通过积极回应公民诉求来获得认同。一方面,政府通过回应将民众的合理诉求吸纳并转化为公共政策,想方设法为民众解决现实问题,赢得民众对政府的认同与信任;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回应实现与公民的信息双向沟通及良性互动,展现政府的积极姿态,为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奠定基础。
改革的伟大历程,实现对人民群众需求良好的回应性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关键。政府要通过积极回应公民诉求来获得认同。一方面,政府通过回应将民众的合理诉求吸纳并转化为公共政策,想方设法为民众解决现实问题,赢得民众对政府的认同与信任;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回应实现与公民的信息双向沟通及良性互动,展现政府的积极姿态,为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奠定基础。
来源:白鹭洲知政、政事儿、长安街知事、《人民论坛》、法治日报
编辑 张晓燕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