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交融,多元共鸣|第四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圆满闭幕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内
灯火辉煌
敬仰和热情的气氛在此凝聚
这个晚上
属于现代艺术
属于热爱音乐之人
属于杭州
也属于全世界
10月18日晚,第四届杭州现代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至此,为期5天的第四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划上了圆满句号。
本届音乐节共有莫斯科现代乐团、香港创乐团、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浙江交响乐团、浙江音乐学院室内管弦乐团、北京现代舞团以及奥地利环球出版社等国内外优秀团体与机构,200余名中外艺术家,演绎中外11个国家作曲家的41首现代作品,来自海内外的音乐节观众达到7000多人。
院长王瑞在闭幕式音乐会致辞中指出,本届杭州现代音乐节体现了坚持原创、鼓励创新的宗旨,推出了一批现代、原创作品,展现了一批青年作曲家的创新活力,以及现代音乐的国际视野和中国声音。丰富、多元、繁荣的现代艺术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共同特征和鲜亮的标识,杭州现代音乐节也日益成为彰显新时代浙江大地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现代气质和精神品格的靓丽名片。
本场音乐会由凯特·威尔·皮克特指挥,浙江交响乐团演奏,演绎了《永恒黑暗时代》《田野幻想曲》《声音、回声和寂静》《第1号交响曲:波浪的反复回声》以及《赫萨尔》等5首曲目。首首曲目如同珍珠般一一串起,犹如汩汩的江流,悠扬跌宕,引领我们穿越音乐的宇宙,体验各种文明和音乐的交融。
首先上演的是由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库别夫的《永恒黑暗时代》。此次上演版本为2018/2023全球首演的新版本,音乐中的各种元素和情绪,如悲伤、抑郁、绝望和希望都展示在了观众面前。乐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抑扬顿挫,都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以及那些与乐谱交织而成的音符背后的探索。
第二首曲目是由中国作曲家安承弼创作的《田野幻想曲》。该作无疑是他个人音乐风格的一次重要展示,反映出其很早便开始探索音响空间的建构和音乐色彩的实验,进而探问“东方精神与西方音乐形式的和谐相遇”。作品以最为朴素的材料,经过各种技法与手段,发展出了生动而富于灵感的音乐。特别是在寻求新的音色、新的音乐方面,都体现了其前沿性的探索。
第三部作品是来自泰国杰出音乐家庞那荣的作品《声音、回声和寂静》。这部作品是对音乐中声音、回声和寂静之间关系的探索,曲子里的许多部分都是从柔音与无声开始,然后渐强至完整的声音。乐曲的有些部分则以管弦乐超强的齐奏开始,然后突然停止,并听到回声逐渐消失。通过音乐的起伏和转折,形成独特的声音效果,实现了对“声音、回声和寂静”的深度诠释。
第四部作品是韩国作曲家金范基的《第1号交响曲:波浪的反复回声》。这部作品描绘了韩国人曾经历的苦难,以及历史创伤后坚强生存下来的强大力量,为听众诠释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在“波浪的反复回声”这一看似自然化的标题下,实际暗藏着作曲家对苦难、历史、命运等宏大命题的思考。
闭幕式音乐会以伊朗新音乐代表人物迈赫迪·侯赛尼的作品《赫萨尔》画上完美的句号。作品艳丽激烈的音色,密集复杂的结构,广阔的视野以及强烈的民族色彩,让现场听众走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对我们审视亚洲的新音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永恒黑暗时代》的沉郁到《田野幻想曲》的闲适,从《声音、回声和寂静》的沉思到《第1号交响曲:波浪的反复回声》的叠涌,再到《赫萨尔》的激昂,5部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作曲家们以音乐为笔,谱写出了一曲曲生动画卷,用浓墨重彩描绘了世界不同文化和音乐的魅力,神圣而不可侵犯,灵动而又炽热。
音乐,这个无国界的语言,在音乐厅中得到了最美的诠释。它连接了人与人的心灵,温暖了我们每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向参与支持杭州现代音乐节的音乐家们致敬和感谢!期待2024第五届杭州现代音乐节再相聚!
来源|艺术处
编辑|张培琳
责编|王伊米
审核|葛德平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