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罗斯研究】张建:乌克兰危机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论析

2017-02-19 张建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第四QQ群:577425858

海外国关国政外交学人QQ群:336186649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社会 民族主义 俄罗斯对外政策

内容提要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国内再度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潮,其表现为: 从俄罗斯精英到民众,再到不同派别的民族主义者,首要关注的是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反美主义、反西方思潮在俄罗斯社会再次高涨、突出弘扬俄罗斯历史记忆、文化优越性、强调俄罗斯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否定西方发展模式等。俄罗斯民族主义再次兴起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 西方的制裁、战略压制和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外部原因、经济危机刺激和民族性格因素是内部原因。俄罗斯民族主义有利于俄罗斯采取维护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有利于促进俄罗斯的世界“ 多极化” 主张,增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 东西” 平衡,但降低了俄罗斯对西方政策缓和与调整的灵活性,易导致对外政策中对强硬手段,如军事力量的应用增加,地区局势紧张度上升。

1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学术界对“民族”的界定各异,“民族主义”的内涵在国内外学术界也一直众说纷纭。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的权威专家卡尔顿.海耶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国家有着超越其他的忠诚。”约翰.布勒伊力认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状态 是民族意识的表达,代表着民族集团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运动,通常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去证明这种行动的正当性。”安东尼.吉登斯提出“‘民族主义’这个词主要指一种心理学的现象,即个人在心理上从属于那些强调政治秩序中人们的共同性的符号和信仰”。国内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缉思认为,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民族主义同国家密切相关,“民族利益”同“国家利益”相互通用,“民族主义”一词往往用来表示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徐蓝认为,“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之上的,旨在维护本民族利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实践运动。”施雪华认为,民族主义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追求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的观念和运动。从以上民族主义的种种定义可以概括得出,从心理层面,民族主义首先应体现在对自身民族的忠诚上,它是对本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理性认识层面,民族主义又被视为“意识形态”和“政治原则”,是一个民族世界观的一部分、在实践认识层面,民族主义又被看作是一种政治运动。


民族主义的问题在俄罗斯由来已久,早期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在莫斯科公国反对蒙古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被动防御性的特点。民族主义对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和当代社会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曾表现为反对异族统治和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也曾表现为泛斯拉夫主义、民族沙文主义,苏联时期的民族主义表现为大国主义,诱发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矛盾,消解了苏联国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苏维埃国家的凝聚力。在苏联解体的诸种因素中,民族主义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苏联解体后,两个条件促使了俄罗斯民族主义再次兴起:第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和信任危机。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知道该怎么在里面生活,如今这种结构全然瓦解,社会失序严重”,民族主义就成为“一种替代品,在一个破碎的社会81__里替代原先的凝聚作用”。第二,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短暂“蜜月期”的结束,北约进一步东扩,科索沃战争爆发,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国家利益严重受损,俄罗斯精英与民众的羞辱感上升,诱发了民族主义思潮。


随着2013年年底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持续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降至冷战后最低点。俄罗斯政府在内外宣传话语叙述上增加了对美国及西方的批评,对西方民主体制的排斥,对俄罗斯价值观和体制的肯定。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社会悄然发生变化,民族主义、反美反西方情绪再次高涨。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三年列瓦达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普京总统的支持率在2016年10月仍高达84%。俄罗斯民众对收回克里米亚的支持率在2016年9月仍维持在83%。2016年10月列瓦达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俄罗斯民众认为当前俄美关系“不好”,58%的民众认为当前俄罗斯与欧盟关系“不好”。列瓦达中心另一份报告显示,高达72%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世界大多数国家与俄罗斯是对手、竞争者的关系。面对西方制裁,将近半数的俄罗斯人认为西方会继续制裁俄罗斯,75%的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应该坚持当下对西方的反制裁政策,仅有17%的人认为可以寻求和西方妥协。这些现象不仅使人产生诸多疑问,该怎样看待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高涨的民族主义?面对严峻的形势,俄罗斯民族主义如何得以构建?当前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有何特点,又会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产生哪些影响?


本文拟解读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民族主义高涨的主要表现形态,探析它的特点与兴起原因,分析俄罗斯民族主义构建的方式并梳理其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影响。这对认识和理解当前的俄罗斯国家、社会发展和俄对外政策及其走向具有潜在意义。

2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当代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思潮,表现形式和内容都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俄罗斯自身独特传统和大国地位、另一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俄罗斯地域或种族关联。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再度兴起的民族主义强调俄罗斯自身发展道路和大国地位,主张采取有效手段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强调俄罗斯发展道路,否定西方发展模式。


第一,从俄罗斯精英到民众,再到不同派别的民族主义者,首要关注的是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强调确保自身的大国地位。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意志受到挑战,俄罗斯民众一方面对外部威胁的感知在上升,另一方面对俄罗斯政府在中东局势、乌克兰问题等国际舞台上取得的外交表现感到骄傲。2013年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更尊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74%的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很大,48%的民众认为成为受世界其他国家尊重的“大国”应成为俄罗斯的首要目标(见表1)。在俄罗斯所有联邦主管的电视、收音机、报纸和杂志中,对“俄罗斯—大国”这一词组的使用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第二,反美主义、反西方思潮在俄罗斯社会再次高涨。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兴起最直观体现在对美国及西方的认知态度上,当下的乌克兰危机,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俄罗斯人拉入了反美轨道。根据列瓦达中心的调查,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在总体下降(见表2),2016年10月,64%的俄罗斯人对美国印象较差。对于美国总统的印象,2016年调查显示,除俄罗斯外,全球诸多国家对奥巴马处理全球事务的能力持肯定态度。而很多俄罗斯人认为奥巴马是“能力不足的”,对奥巴马持负面看法的俄罗斯人在2016年占到了83%。其在任期内实施的中东政策、乌克兰政策、制裁俄罗斯等一系列政策加剧了俄美关系的紧张。

长期以来,欧盟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往来较为密切。在乌克兰危机后欧盟紧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将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1月31日,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延长对欧盟的食品禁运至2017年12月31日。在双方的制裁和反制裁下,欧盟与俄罗斯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遭到了沉重打击。与此相伴的是俄罗斯对欧盟的好感度下降,认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良好的民众比例下降2015年1月,71%的俄罗斯人对欧盟持负面态度,这一比例虽然稍有回落,但至2016年10月,仍有58%的俄罗斯人对欧盟持负面态度(见表3)。

第三,突出弘扬俄罗斯历史记忆、文化优越性。共享历史记忆是整合民族情感与认同的重要方式。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构建国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时,都试图反复与社会成员分享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历史记忆的唤起俄罗斯本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实用主义原则,突出选择对二战时期的历史加以叙述。在俄罗斯的学校教育里学生得到这样的教育: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期间苏军共歼灭德军607个师,盟军只歼灭了德军176个师。盟军实施的包括诺曼底登陆在内的各大战役均无法与苏德战争相提并论。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德双方共有1.3万辆坦克投入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军共动用了400多万人,从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出击,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根据2016年的最新调查,85%的俄罗斯家庭在二战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2015年5月9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通过回忆本民族不幸和悲壮的二战历史,激发了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面对西方的外交孤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宣传中都对外部挑战、西方威胁加大了报道力度,自称是独立的、发表不同意见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和“卫星”新闻通讯社都把西方描述成灰暗、分裂、残酷、堕落、不稳定的来源。同时,在民族文化宣传中不断突出其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增强国民自豪感。


第四,强调俄罗斯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否定西方发展模式。

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之后,西方加大了制裁力度,国家经济发展乏力,但民众认为国家事务沿着正确发展道路前进的比例总体上升,80%以上的俄罗斯民众对收回克里米亚表示赞同,88%的俄罗斯精英认为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不违反国际法。根据列瓦达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2016年10月,有55%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俄国家事务沿着正确发展方向前进。对于未来俄罗斯应该沿着什么样的历史道路前进,在2013年3月,37%的俄罗斯民众认为,俄罗斯应按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前进,31%的民众认为俄罗斯应沿着欧洲文明之路前进、而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的2015年3月,55%的民众认为俄罗斯应按自身发展道路发展,仅有17%的民众认为俄罗斯应走欧洲发展的道路。根据2016年的最新调查在俄罗斯精英阶层看来,在当前政治体制、西方式民主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体制和更民主化的苏联体制中,当前政治体制是最适合俄罗斯的(见图1)。

第五,民族主义在时局和现实政策中的体现。

在俄罗斯,民族主义往往被不同利益集团利用。民族主义上升对俄罗斯社会起到了空前的团结作用,亲西方派几乎失去了话语权和合法性,各阶层、各党派的立场趋向一致,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国家性。2016年9月18日俄罗斯举行了杜马选举,共有14个政党参加了竞选。俄罗斯“民主选择党”领袖米洛夫(VladimirMilov)在选举前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许多俄罗斯民众仍支持普京总统的对外政策。很多人都期望普京能继续执政,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管理国家。近年来俄罗斯有各种志趣相投的反对联盟试图挑战“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目前形势的发展一些俄罗斯政党已经解体。多伦多道明银行(Toronto-DominionBank)新兴市场研究主管克里斯坦.麦琪欧(CristianMaggio)表示,俄罗斯2016年发生政治动乱的可能性要比2011年小很多,“这暗示俄罗斯人民将会更加团结地支持他们的政府。”俄罗斯自由民主党认为,“国家经济的恢复需要考虑俄罗斯的传统”。


在现实中,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总是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提出了“反制裁”,民族主义者、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当时曾要求关闭美国餐饮集团在俄罗斯境内的所有餐厅。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近一半俄罗斯人(49%)支持关闭全俄境内麦当劳的想法。2015年11月,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斗机后,俄罗斯民众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在土耳其驻俄罗斯大使馆外示威,抗议土耳其空军战机将执行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实施军事打击的俄罗斯空军一架战机击落。在与外界的争议中,俄罗斯的民族感情得到凝聚,民族共识不断加深,民族主义在时局与现实中得以体现,这不仅增强了民族主义的效力,还促进了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的升华。

3俄罗斯民族主义再次兴起的原因

民族主义的兴起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民族主义在兴起过程中也不例外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国内形势因素,也有外部国际局势因素。


(一)外部因素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随着西方与俄罗斯制裁战的展开,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


第一,西方的制裁和战略压制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兴起的现实原因。

经济制裁方面,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西方国家已经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经济制裁”。2016年3月16日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两周年的纪念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Kirby)表示:“我们不会接受21世纪以强力手段改变国境的行为。只要俄罗斯继续占领克里米亚,因该事件实施的制裁就将继续有效。我们再次呼吁俄罗斯停止占领,并把克里米亚归还给乌克兰。”当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对俄罗斯制裁的有效期又延长了一年。2016年7月1日,欧盟理事会已经决定将针对俄在金融、石油和国防合作领域的经济制裁延长到2017年1月31日。制裁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危机走势低迷,降低了商界精英对俄罗斯的投资信心,使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蒙上阴影。


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精英阶层认为俄罗斯是世界大国,是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西方始终不能平等对待俄罗斯并不断忽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叙利亚乱局”都是西方挑战俄罗斯地缘政治利益的体现。普京提倡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如欧亚经济联盟,被美国解读为普京“恢复苏联”的尝试。因俄罗斯占据欧亚大陆重要的地缘位置,美国对俄罗斯“恢复帝国野心”充满了戒备和警觉,在地缘政治方面不断加强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叙利亚危机开始后,美俄两国对危机的态度有很大不同,而丢掉目前在中东几乎是唯一的军港和盟友所带来的地缘战略和政治影响,也是俄罗斯所无法承受的,因此俄罗斯于2015年10月开始出兵叙利亚,随后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停火、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博弈。随着美俄两国在叙利亚主导的两次“停火”失败,美俄对于叙利亚问题的合作开始陷入僵局,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俄美两国已走向“公开冲突”。


军事方面,俄罗斯与西方在军事方面展开了角力。在2014年9月的北约峰会上,北约将俄罗斯重新界定为对手,成员国承诺将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增至2%。北约各国还决定实施“战备行动计划”以提高防卫灵活度,彻底终结了此前20年来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伙伴关系。此后,西方不断宣传俄罗斯“威胁”,如2016年7月,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发表了题为«威慑的武装»的报告,声称“北约需要在东欧部署更多防御力量来反击俄罗斯”。报告称,即使目前莫斯科不希望与北约发生直接的冲突,但这一切仍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俄罗斯可能在“一夜之间占领波兰”,其“入侵的时机”还无法预测。北约在东欧的军事部署还不足以应对俄罗斯的“入侵”。2016年7月8~9日召开的北约峰会宣布了向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增派4个营的北约多国部队,同时继续加强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的防务合作。美国加快了在欧洲罗马尼亚等国的导弹部署,停止了在叙利亚问题上与俄罗斯的合作对话。俄罗斯则提出了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改组军区等一系列新的军事部署计划作为对冲政策来抵消这种“威胁”,这些都可能引发俄与西方军事竞争的激烈化。


第二,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民族主义兴起的又一诱因。


克里米亚入俄后,中亚国家感到惊慌,因为这些国家和乌克兰有相似的国情,它们都属于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有些国家和俄罗斯存在边界问题。乌兹别克斯坦“对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表示担忧”。乌兹别克斯坦国防部发表声明呼吁,俄罗斯在恢复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影响力时不应违反国际法标准。吉尔吉斯斯坦学者对地区安全形势进行评估之后得出结论:“中亚的地缘政治和安全形势非常紧张,表面的寂静可能在短时间内变为激烈的冲突。”周边地缘环境的恶化和俄罗斯自身经济遭遇“寒冬”阻碍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进程。卢布大幅贬值后,塔吉克斯坦索莫尼和吉尔吉斯斯坦索姆开始贬值,较稳定的哈萨克斯坦坚戈也出现币值下跌情况。哈反对派领导人科萨诺夫表示,俄合并克里米亚和建立欧亚经济联盟计划是俄罗斯帝国思维的标志,它将整个中亚地区视为隶属俄罗斯的地区。


此外,受到连锁效应的影响,独联体国家内部也有冲突爆发。在中东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尚未解决之际,2016年4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国家因“纳卡问题”爆发22年来最严重冲突。阿塞拜疆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摇摆,属于俄罗斯和西方争相讨好的对象,亚美尼亚是亲俄国家,这使得俄罗斯在对纳卡冲突调解上“左右为难”。可以看出,俄罗斯周边环境的恶化、独联体国家间问题频发使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诱发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者对俄罗斯地区主导国地位的担忧。


(二)内部因素

首先,经济危机刺激了民族主义的滋生。

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低迷,俄罗斯正通过民族主义思潮将造成国内经济危机的原因转移到外部威胁。在乌克兰危机前,俄罗斯在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有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压力和焦虑。2008年虽然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但凭借之前国家实力的积累和适当的决策,国家很快走出危机。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持续实施多轮经济制裁。世界银行分析,俄罗斯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慢,乐观预估,俄罗斯2018年GDP增长速度将会恢复到2012年的增长速度。经济危机影响到了俄罗斯民众的认知和生活水平:根据2016年民意调查,80%的俄罗斯人已经感受到国家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俄罗斯民众深感焦躁和不安:72%的人表达了西方制裁对物价上涨的担忧,84%的人表达了对失业的担忧,仅有1%的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会很快走出危机。在此情况下,国家通过管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对外部威胁的宣传,将造成国内经济危机的原因转移到外部威胁。调查显示,在此背景下,俄罗斯精英和民众将关注点同时转移到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发展,军队如何更有效应对外部挑战。


其次,特定条件下俄罗斯民族性格因素促使俄罗斯民族主义兴起。

当前,在一些欧洲国家、乌克兰掀起一股否定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贡献、将斯大林与希特勒一起描绘为“侵略者、占领者”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体制视为斯大林独裁体制的再现,而俄罗斯却视“苏联”在二战中的角色为欧洲解放者。普京作为“铁腕”领导人在国内的支持率居高不下西方对俄罗斯历史作用的否定和对当下体制的批评伤害了俄罗斯的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精神、保持社会形势稳定,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课题。俄罗斯历史上形成的对西方世界价值观念本能的抗拒心理,力图维护大国形象、重返世界大国舞台等因素使西方从外部的打压让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外部压力越大反弹力度越大,民众对国家和权威的依赖感则更强。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爱国意识再次被激发,维护俄罗斯的历史地位和大国尊严的呼声不断高涨。根据2016年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仍高达84%,更有相当比例的俄罗斯精英民众希望普京2018年后继续任总统一职。这体现了斯拉夫民族性格中当外部威胁增强时,需要获得外部认可时,民众更加相信和依赖政治强人,为获得安全感,将权力让渡给国家和领导人。

4对俄对外政策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兴起的民族主义,服务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反西方色彩,坚持维护俄罗斯地位。本节主要探讨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俄对外政策的主要影响。俄罗斯民族主义在对俄罗斯外交政策未来走向发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从积极影响来看,第一,有利于俄罗斯采取维护大国地位的外交战略和政策。


苏联解体后,因经济衰退、政治不稳定等原因,俄罗斯从世界大国的地位倒退了,然而其军事实力和资源占有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根据俄罗斯1993年、2000年、2008年、2013年发表的四个版本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俄罗斯始终将自身定义为世界大国,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普里马科夫曾说道,“试图将俄罗斯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剔除,贬低它的能力,诋毁它的进步与发展前景,这只能被解释为患上了政治近视眼病,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的地下埋藏着全球50%的可开采自然资源,在核武器及运输能力方面,俄罗斯可以与美国相抗衡。如果合理利用巨大的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持续贯彻落实战略方针,坚决铲除阻碍国家进步的弊端,俄罗斯无疑将会成为多极世界的主导中心之一。”足以见证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重视程度。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面对西方的外交孤立,俄罗斯民族主义有利于俄罗斯大国意识再次的觉醒出兵叙利亚,也是出于迫切希望国际社会认可其大国地位。普京也有意借俄罗斯曾扮演世界大国的历史来激发俄罗斯人自豪感与自信心,利用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坚定地维护俄罗斯的强国追求。


第二,有利于促进俄罗斯的世界“多极化”主张,增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东西”平衡。


两极格局瓦解后,各力量中心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描绘出了当今世界的真实面目,普里马科夫认为多极世界是对当今世界形成的国际局势最合适的定义。俄罗斯一直反对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单边主义作为 俄罗斯提倡多极世界,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不会彻底消失,但会逐渐被改变。为了促进“多极化”发展,俄罗斯在涉及俄罗斯利益的国际问题上应用“多极化”思想。一方面,俄罗斯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打击利比亚政府、出兵叙利亚等问题上,表明了自立的反对立场,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顾当事国实际情况,盲目推广自身价值观的做法、另一方面,北约对俄罗斯进行“硬对抗”,激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击。此外,乌克兰危机后,面对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困,俄罗斯不断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东盟、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非西方国家和组织的联系与共同发展。俄罗斯把金砖国家的每个成员国看作是所在区域的地区领导者,这些成员国都不属于西方国家,是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俄罗斯认为这一地缘政治经济组合对于当前的西方主导起到了制衡作用。俄罗斯2015年承办了上海合作组织首脑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多个国际多边组织会议。乌法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为该组织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不断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主张欧亚经济同盟一体化与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对接。2016年6月,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俄罗斯“转向亚洲”为的是和亚洲国家全面发展关系俄罗斯近年和日本、韩国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对于东盟国家,2016年俄罗斯与东盟共达成包括军事合作、武器售卖、市场拓展、投资等49点共识,可以看出俄罗斯希望加强与东盟国家关系在受西方国家排挤和打压的情况下,俄罗斯适时调整了对亚洲的外交政策。


从消极影响来看,首先,降低了俄罗斯对西方政策缓和与调整的灵活性。


面对俄罗斯国内对政府的支持和民族主义情绪,俄罗斯在诸多问题上会对美国以及西方社会采取强硬政策,从而彰显其维护国家利益和大国地位的雄心。俄罗斯近来多次批评北约向东欧增派部队具有“对峙性”和“反俄倾向”。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莫洛佐夫表示,美国在东欧部署武器旨在进一步打压俄罗斯,若事态升级,俄方将被迫采取应对措施,包括“激活”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潜艇舰队。俄外交部也表示俄将保留回应其他国家针对俄罗斯不友好举措的权利。2016年普京在瓦尔代年会上对美国的政策提出批评,他说,“精神恍惚”的美国拒绝与其他国家平等对话,利用制裁施加政治压力。俄社会各界精英在各大电视台的专题节目中纷纷表示坚决支持普京强硬应对西方挑衅。目前,俄罗斯已经加快在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交界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对于叙利亚问题、乌克兰和平进程的推进、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因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互信缺乏,立场相去甚远,虽达成有限共识,却几乎难以推进。此外,在涉及诸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问题上,需要俄与西方国家协作才能推进解决,但民族主义情绪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合作环境不断恶化,俄罗斯与西方在具体问题上不断相互指责,俄罗斯对美国及欧洲的政策调整与回旋灵活性降低。


其次,易导致对外政策中强硬手段(如军事力量)的应用增加,地区局势紧张度上升。


乌克兰危机后,随着俄罗斯西部、南部地缘环境的恶化以及俄军出兵叙利亚,俄罗斯对军事力量发展投入更多精力,目的是更好面对各种威胁与挑战,确保俄罗斯的国际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俄罗斯精英认为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的角色和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持经济实力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观点的精英比例在逐渐下降,认为军事实力可以实现国家利益的精英比例在逐步上升,2016年52.9%的俄罗斯精英认为军事实力决定国际关系中的一切,占到了精英阶层的多数,而这一数值在乌克兰危机发生前所占比例不到40%。俄罗斯民众对军队的信赖程度也在克里米亚入俄后总体上升,乌克兰危机前,40%的俄罗斯民众信赖俄罗斯军队,而乌克兰危机后,民众对军队的信赖度一直在60%以上。2016年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是有限的,应限制在现有国土内”的精英仅占17.7%,而认为“俄罗斯的大部分国家利益延伸至国土外”的精英则占到了82.3%(见图2),体现了俄罗斯精英国家利益观的扩展。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国家利益观的扩展将会增加地区局势紧张度,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和平进程将更难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

5结 语

民族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现象。乌克兰危机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形势,国家需要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加强国家内部团结,应对经济危机和外来挑战,民族主义是全体国民可以共同分享的“精神食粮”,它也作为整合多民族、多元社会的粘合剂,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民族主义再次兴起俄罗斯兴起的民族主义主流是温和理性的,俄罗斯大国地位、特殊发展道路、反西方主义是这次民族主义思潮的鲜明特征。民族主义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内容和走向。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之前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封闭性、进攻性和不宽容性等特点极易使俄罗斯民族主义滑向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极端,如何将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控制在温和的国家民族主义范围内并在政策选择时时刻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是俄罗斯面临的艰巨的课题。而且,从长期来看,当代国际竞争的关键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如果俄罗斯民族主义持续高涨,而经济改革难以跟进,没有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保障,俄罗斯国家的未来发展及对外政策的远景仍然面临变数。(注释略)(感谢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高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郑羽研究员对本文提出批评意见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修改意见)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01期;首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