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关青年说】刘菁元:以“欧洲认同”视角分析土耳其入盟障碍

2017-05-13 刘菁元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国际关系

关键字:欧洲认同,土耳其,伊斯兰

内容提要

土耳其入盟之路历来艰辛,欧盟飘忽不定的态度实质上是对土耳其伊斯兰身份的排斥和对其欧洲身份的质疑。本文旨在从欧洲认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土耳其入盟的深层文化障碍因素。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欧洲认同”的根源与形成,并穿插分析了基督教文明的某些特征;第二部分转而分析土耳其本身的社会和政治文化特征,从而发现其与“欧洲认同”的不可兼容性。第三部分将视角转入社会现实,分析了欧洲现存的社会各界对于土耳其基于文化和身份认同的种种质疑声。全文看来,由于文化异质性背景下的“身份认同”危机,土耳其入盟前途依旧暗淡。

自土耳其正式申请加入欧共体,土耳其入盟之路就从不是一条顺畅大道。欧盟委员会多次以土耳其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与欧洲的巨大差异民主和人权问题和塞浦路斯问题为由拒绝其入盟请求,甚至一度冻结了土耳其入盟谈判。虽然在2007年恢复了入盟谈判,但谈判仅涉及统计和金融两大领域。自今年7月土耳其发生军变后,欧盟事实上已经又一次中断与土耳其就加入欧盟举行的谈判。日前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上,欧盟28个成员国外长紧张磋商,仍未能就重启与土耳其入盟谈判一事取得进展【1】。其中,27国外长表示同意发表一份经多次修改的共同声明,表达欧盟重启与土耳其的入盟谈判的立场和条件,但最终由于奥地利外交部部长库尔茨投了反对票这份声明也最终胎死腹中。土耳其在土耳其将“西方化,世俗化”作为基本国策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改革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入盟之路仍然举步维艰,其中一个更深层次的不容忽视的障碍就是其与“欧洲认同”的相容障碍问题。这在本质上既是一种身份认同问题,也是一种文化认同问题。欧共体早在1973年的《哥本哈根宣言》中就发表了一个“关于欧洲认同的文件”,对欧洲认同做了初步阐述。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欧洲国家把建立欧洲身份作为建立联盟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政治意义上建立欧洲自己的共同价值观,培养成员国的身份感来共同承担义务,建立联盟欧盟的扩展使得欧洲认同问题越发凸显出来。

(一) 欧洲认同

一. 欧洲认同的渊源

认同(identit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指在某种情况下,行为体在与他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到的自我定义,自我认知和自我界定。这既是一种自我了解和发现,对相似性和同一性的收集,也是行为体探索自身特性,将自身与他者进行区分的过程。认同本身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和他者的界限会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并在交界处产生完全的超越。认同跨越行为体的“知识”边界,从自我延伸到“他者”,将他者纳入自我的身份界定中,建立更为广泛的身份共同体、利益同心圆。这种跨越是自我身份社会化的过程,其结果是集体认同的出现【2】。


欧洲认同本质上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是多民族,多国家基础上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它建立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欧洲文明主要有三大来源。首先是古希腊文明,其对欧洲文明的贡献主要集中于精神领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建立了庞大的哲学系统,不仅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也是现代西方道德观和伦理观的重要源头。古希腊哲学家和政治家们所提倡的政治精神和公民精神是如今欧洲公认的自由平等,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等原则的滥觞。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也贯穿其中,成为后来欧洲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二是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政治和法律领域。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其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直到现在还存活在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度之中。罗马法强调个人权利概念,使之进入公法领域,并随后成为法治社会的基础。罗马帝国的建立也使得较为分散的地方性欧洲文明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是对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的普世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对于欧洲文明的影响比前面两者更为深远,所以欧洲文明也被成为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晚期开始广泛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对欧洲大陆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都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布罗代尔指出: “它甚至在无神论者身上也留下了痕迹,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点。伦理规则,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工作的观念,努力的价值,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它们表面上可能与基督教情感毫无关系,不过,一切还是源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3】纵观基督教思想体系,其中对欧洲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有以下几个具体内涵:


1.“原罪说”

“原罪说”的核心观点在于人拥有有限的智力和德行,却拥有无限的贪欲,试图“僭越”而与神并肩,因此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背负原罪的,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霍布斯就曾说“持续的和孜孜不倦的对权力的要求,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欲望”【4】,人性原罪便必然导致了世俗权力的原罪,世俗权力的不完美就为世俗权力的制约提供了余地,同时成为反对至高无上世俗权力的思想基础。


2.政教分离

《圣经》里,耶稣曾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5】基督教提倡以一种审视,保留的眼光审视国家,神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没有凌驾关系也没有冲突关系,两个世界是并行不悖的。所以基督徒一方面服从于上帝的权威,听从上帝的训诫,另一方面也顺从世俗权力的统治,遵从世俗规则。关于教俗关系,《圣经》中有过经典表述:“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6】


3.普世主义

普世主义是基督教思想教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基督教的普适性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教会的普适性,即教会的建立不受阶级,民族,人种等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指救赎的普适性,即人人都能得到救赎。第一方面“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是基督教与西方推崇的自由平等观念的渊源所在,第二方面为基督教的对外扩展提供了的理论动力。

 

二. 欧洲认同的形成

1. 内部发展

欧洲身份,或曰欧洲认同的进一步形成与欧洲意识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加上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地理大发现,导致了欧洲商业革命的热潮,后进一步引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精神革命。文艺复兴在继承和重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倡导人文主义旨在解放人的思想。随后的宗教改革逼迫基督教针对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使得宗教自由和宗教宽容成为可能,对自由民主概念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在18世界达到高潮的启蒙运动则提出了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价值观的基础。19世纪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时期,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到的“人生而平等”和“依照契约组成国家”都成为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欧洲政治的自由主义传统由此发端,后传入欧洲各国,经过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欧洲文明的一大特色: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就产生了。


2. 外部刺激

除了欧洲文明的自身发展历程对欧洲身份和认同形成的贡献外,欧洲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接触甚至是对抗也在欧洲认同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十字军运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正是打着“保护基督教,把土耳其人赶出欧洲”的口号,出于对区别于自身的“他者”的恐惧,基督教世界发起了对以伊斯兰文明为主要对象的“异教”的攻击。这种对抗进一步加强了欧洲文明内部的凝聚力和内部认同,同时也使得欧洲大陆的基督教化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

 

(二) 土耳其国内现状

一. 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文化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之后,凯末尔主义将其一步步引入世俗化的轨道,但是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内伊斯兰宗教复兴运动则使得土耳其的世俗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方面反映出土耳其世俗化道阻且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土耳其国内的宗教土壤依然深厚,伊斯兰宗教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土耳其大约4600万的人口中,有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7】伊斯兰教无论在国家传统还是国民心理方面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埃利·海杜里教授曾经指出,穆斯林政治传统与作为政权合法性基础的世俗主权观念、代表及选举权观念、政权机构受议会监督和司法独立等理念,以及社会多元化意识,等等,都是截然对立的:


1.专制集权与等级划分

与基督教文明中提倡人人生而平等和反对至高无上世俗权力的“原罪说”不同,伊斯兰文化强调对统治者的顺从和依附。《古兰经》里反复告诫穆斯林:“你们当服从真主,当服从使者和你们中的主事人”,其中的“主事人”即是指世俗的统治者。在阿拉伯地区的封建化过程中专制集权思想逐渐成为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主流思想,以“敬主忠君”为核心的伊斯兰政治文化体系也逐渐形成。穆斯林成员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心理倾向进一步固化为社会习俗而不断延续,形成了社会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再加上统治者的利用和引导,伊斯兰文化形成了极端权威与绝对顺从的特征。这不仅没有留下限制世俗权力的余地,同时也使得宗教与政治融为一体,宗教很大程度上成为世俗统治者的教化工具。


2.安于现状与听天由命

基督教文明中强调人对生命财产权以及各种天赋权利的追求,而伊斯兰文化则将“顺从”视为人的天职。伊斯兰教中关于末日的主张和真主“奖惩一切”的思想使得穆斯林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履行义务,而非改变现状。这种消极心态一方面是“叛教”罪名威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臣民文化的反映。这种被动的文化不仅影响着穆斯林对于政治体制运行的看法和反应,也决定着统治者的政治态度和决策方式。

 

      二、土耳其军人干政的政治传统

民主政治一直是西方提倡的至上法则和政治规则,也是欧洲“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土耳其在民主化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社会批评的对象:民主政治要求军队远离政治,土耳其军队却因为一系列历史原因成为国家和宪法的保护者和维持者,而这两者并不具有兼容性。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次军变,大多是由于民主党对反对派的打压使得土耳其社会秩序失控,军方从而趁机发动军变。民主政府对军队的控制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土耳其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却在挑战这一原则:虽然军事政变之后政权会和平回归于文官政府,但是频繁的军事政变一次次加强了国家制度中军队的色彩。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和政党制度的不稳定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军人干政现象。而西方学界的共识是,民主的关键在于一个富有成效的政府,这种政府可以建立在议会制度或是总统制度下,而对于土耳其,重点在于正确建立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

 

(三) 欧洲内部对土耳其“欧洲身份”的质疑

宗教文化的异质性,政治传统差异性再加上恐怖主义的猖獗和移民问题的严重都使得欧洲多数公民对土耳其的欧洲身份心存质疑。对27个欧盟成员国所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1%的欧盟公民支持土耳其入盟,反对比率高达55%。强烈反对土耳其入盟的国家主要有奥地利(85%),南塞浦路斯共和国(85%),希腊(78%),德国(77%),卢森堡(75%)和法国(71%)等。【8】欧盟成员国的一些领导人也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法国前总统公开表态说土耳其不是一个欧洲国家,在他看来允许土耳其入盟就是“欧洲的终结”【9】学术界也有学者对土耳其的欧洲身份提出质疑:亨廷顿提出“欧洲的边界”:“欧洲的边界在哪儿? 它就在西方基督教终结和伊斯兰教与东正教开始的地方。”【10】


再加上近些年来欧洲社会通过移民问题所反映出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困境使得欧洲政治家和普通公民都倾向于对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持有越来越谨慎和保守的态度,尤其是被认为具有“高度侵略性”的伊斯兰文化及其移民者。要让一个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成为欧盟成员国,很多欧洲人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此外,欧洲境内不断发生的与穆斯林相关的事件更进一步加重其疑虑。除了恐怖主义,性骚扰和袭击也同样成为欧洲穆斯林的潜在“罪名”。而这些顾虑和质疑都源自于深刻的文化和宗教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欧洲社会对异于自身的外来文明具有本能的抗拒感,从而使得土耳其入盟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

  

结语

土耳其入盟前景现在看来依旧十分暗淡,一方面是因为不可改变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另一方面,目前土耳其对自身的身份定位也是引发欧洲社会不安情绪的重要原因。近期来看,土耳其特殊的文化身份难以被欧洲社会接受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奥地利为何不愿土耳其“入盟”2016年12月18日 07:38:18  来源: 光明日报

【2】张学昆:《土耳其的欧洲身份认同与入盟问题》,欧洲研究,2006年第4期

【3】费尔南ˑ布罗代尔: 《文明史纲》,第 43页

【4】克劳斯ˑ冯ˑ柏伊姆著,李黎译:《当代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34页

【5】《圣经ˑ约翰福音》,第18章36节

【6】《圣经ˑ马太福音》,第 22章20节

【7】德·耶列梅也夫:《伊斯兰教与土耳其的政治斗争》,《今日亚非》1981年第10期

【8】Euro barometer Survey 69 – Spring 2008

【9】GI.AyLa. “The Identity of Turkey: Muslim and Secular”.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9.Vol.30.No.4

【10】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 New York : Simon & Schuster ,1996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专栏稿件;首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