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关青年说】秦梦琳:伊朗核问题中的大国立场

2017-05-27 秦梦琳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学生

关键词:伊朗核问题  大国立场   国际争端

内容提要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2012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2013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二、伊朗核问题中大国立场

由于伊朗核问题牵涉到各方利益,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因此采取了各自立场。大国之间由于共同利益和立场而合作,又因不同的利益和立场产生竞争。


核不扩散是四国的共同利益,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是四国的共同立场。四国都是世界核俱乐部的“合法会员”,负有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责任。核武器及核技术向其他国家的扩散,不仅将威胁到当今各大国的固有政治地位,而且将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增添更多变数。在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一旦一些中小国家拥有毁灭性的核武器,一方面他们将有资本挑战当今大国;另一方面也将刺激邻国、敌国及其他国家追求核武器以求自保。如果核武器越来越多,国际和平就越来越难以维持。特别是当前《核不扩散条约》已经屡遭践踏千疮百孔的情形之下防止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更加刻不容缓。


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承担着防扩散和不发展核武器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伊朗自身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能源储备使其任何可能寻求核武器的企图都将遭到各大国的反对。伊朗地处中东这个是非之地,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有可能控制世界的交通要道,并引起中东国家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大国,如果再加上核威胁能力,伊朗将极大的改变当前国际体系中国家的权力均势。这些对意欲维持自身优势地位的大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各国均明确表示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


(一)美国

对于美国来说,在中东和伊朗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有位突出。安全方面,首先是自身的安全。美伊之间已经互相敌对长达30年之久,美国不希望它的对手拥有致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9·11事件不仅给美国人带来了心灵的创伤,也使其国家安全战略做出了大幅度调整,恐怖主义代替传统的外敌入侵成为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一直认定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组织,所以美国十分担心伊朗获得核武器后向恐怖分子转移该技术与核材料,这将使美国防不胜防 。其次是盟友以色列的安全。美国视以色列为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支轴,甚至是本国领土的延伸。亨廷顿认为,以色列的稳定和安全既体现了美国国家利益中安全与物质方面的关注,又体现了道义和道德方面的关注。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利益主要体现为确保其中东战略主导地位。中东的能源和地缘价值无需多言,而伊朗作为中东北层国家,对美国具有战略支轴作用。


对于解决核问题的方式,美国一直主张运用制裁手段,并强调不排除物理选择。2005年9月以后国际社会对 伊朗逐渐失去耐心,此刻美国加大了外交力度,寄希望于游说俄罗斯、中国及印度等国家共同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核问题爆发之初美国就威胁将伊朗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这一目标在2006年实现之后,美国继续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立即采取严厉裁制措施迫使伊朗就范。美国认为伊朗同美国直接谈判的先决条件是其首先终止铀浓缩活动。


对于欧盟与伊朗进行的多次谈判,美国反应冷淡,认为欧盟对伊朗让步太多。直到2005年3月,美国才对伊朗表现出有限支持,即表示不再阻挠伊朗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但对欧盟所要求的给予伊朗安全保证,美国一直拒绝。美国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抱有不信任感。2003年11月,当该机构报告得出结论是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拥有核武器项目时,美国对此表示“难以置信”。


(二)欧盟

欧盟在中东和伊朗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地缘安全和能源经济方面。由于欧盟与伊朗在地理上接近,伊朗及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符合欧盟的安全利益。理论上,伊朗的导弹可以打到欧洲中部,而且欧盟的候选国土耳其与伊朗接壤。同时,英法两国还对中东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负有安全义务, 该国与伊朗隔波斯湾相望。另一方面,欧盟境内拥有2000万穆斯林入口,主要分布于英法德等大国, 如果伊朗核问题处理不好,将削弱其国内治理,甚至引发国内局势动荡。中东地区一系列诸如难民、非法移民、 毒品交易和宗教仇视等问题的妥善解决都离不开伊朗的配合。此外,伊朗作为中东少数不屈从于美国的国家之一,与之发展良好关系有助于平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和影响。


目前欧盟能源供应的一半靠进口,其中40%的原油来自中东, 而伊朗则是欧盟在该地区最重要的油气供应国。核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欧盟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地区军备竞赛或武装冲突,世界石油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将大为增加, 可能出现的油价大幅度上扬对欧盟经济的损害将不可避免。近年来欧盟众多能源巨头已经向伊朗的油气国及其基础设施撒下了大笔投资。与此同时,欧盟还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2005 年双边贸易額达242亿欧元。石油产品占欧盟进口额的80%。而伊朗2003年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进口分别占其总进口额的11%、9%和8% (中国为8%)。


 立场方面,欧盟承认伊朗在《核不扩散条约》之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权利, 在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反对其建立完整的核材料循环。在与伊朗的多轮谈判中,欧盟均表示可以为其建设轻水反应堆,并提供先进的民用核技术。在解决核问題的方式上, 欧盟首先采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如上述措施已经穷尽仍不能奏效,将选择在《联合国完章》和国际法框架内动用制裁、禁运和武力手段。欧盟注重寻找伊朗谋求核武器的内在需求,侧重与将核武器与经贸问题挂钩。另外,欧盟还侧重扶植伊朗国内的改革派,寄希望于改革派上台后放弃核野心。


 从核同题爆发之初到2003年夏,欧盟的“挂钩”战略并不明显,原因是欧盟内部复杂的制度安排:对伊贸易与合作谈判由欧洲委员会负责,而核事务则归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掌管。欧盟三驾马车英法德与其他成员国在核问题上也存在分歧。2003年10月欧伊《德黑兰协定》签署之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就因未被邀请加入谈判而表示不满。2005年8月局势目趋紧张之时,又有许多成员国要求介入到对伊谈判之中。由于担心自身对伊出口受到影响,意大利和奧地利也准备反对将伊朗立即提交安理会。即便如此,欧盟基本上还是做到了团结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是因为随着事态的演进,英法德已将欧盟提案与它们白已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而其他成员国也逐渐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努力与三驾马车相配合。


(三)俄罗斯

俄罗斯和伊朗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地缘战略和经济两个方面。伊朗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俄罗斯重返中东的一个支点。伊朗的战略位置和地区强国地位,使其成为防范美国从中东向高加索扩展势力范围进逼俄罗斯的重要屏障。这一情势随着阿當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不断强化的军事存在而加剧当前俄罗斯面临着反恐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任务。而其国内恐怖分子常以宗教为旗号,从中东地区获取物质和精神支持,有西方观察家估计,2040到2050年俄国内的穆斯林人口将占多数,届时俄将变成一个穆斯林国家。无论该说法能否成真,目前俄罗斯境内难以驯服的激进穆斯林使得俄政府在处理伊朗问题时不得不慎之又慎。伊朗被俄罗斯视为地区稳定的因素,因为伊朗有能力但并未煽动和插手俄南部边境及前苏联穆斯林加盟共和国境内的伊斯兰瀲进势力,对俄罗斯以武力讨伐车臣这一穆斯林地区伊朗也保持了沉默。


在俄伊关系上,俄罗斯国内的政治军事利益集团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派别。首先是亲西方派,他扪认为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合作,将比同中国、伊朗、伊朗克和利比亚等“问题国家”使俄罗斯受益更多。其次是势力强大的俄军工复合体和特种服务部门高层。这个集团与美国在全球舞台上只维持表面而有条件的合作,同时大幅度提升与中国、印度和伊朗、叙利亚和朝鲜的传统战略和经济联系,这个集团不仅受到纯粹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且内心也怀有对美国的仇恨。最后是中间派,主要包括军工复合体的普通官员和经理,他们根据实际情形变换立场,今天他们可能为贏得一项大宗合同而积极游说扩大俄美合作关系;明天当收益逐渐消失时,他们又会转向“无赖国家”和“可疑代理人”这样的买家。


俄罗斯的立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除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之外,也反对其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这一点普京在2005年4月访问以色列时表达得十分明确为此俄伊双方当年签订了布什尔核电站回收核废料的协议,保证伊朗不会利用核废料提取用于制造核武器的物质,由于俄伊边界距离仅165公里,出于安全考虑,俄罗斯不希望家门口出现一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即便是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不会俄罗斯所允许。


第二,承认伊朗开发与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维护自身与伊朗核能合作的合法权利。俄认为伊朗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国,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俄认为与伊朗进行民用核合作是合法的,俄罗斯原子能署前署长鲁缅采夫2005年9月表示,“在合法生意中嫌钱没有错误,此刻没有理由限制我们 (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合作”,俄罗斯还援引1994年美国和朝鲜达成的《美朝日内瓦核框架协议》,既然美国可以向朝鲜这样的所谓“邪恶轴心”国家提供 2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那么俄伊之间的核能源合作就无可厚非。


第三,反对美国和欧盟简单地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俄认为应发挥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首要作用”俄呼吁用合作、谈判方式解决伊朗问题,反对全面和严厉制裁,反对武力。鉴于俄伊之间存在军火交易,如果安理会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必然危及俄的利益。2007年5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尔格洛夫对媒体表示,美国坚持主张通过制裁甚 至武力迫使伊朗“就范”,但俄罗斯和大多数欧洲国家认为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应当“用一切和平手段”促使伊朗遵守安理会决议。


(四)中国

中国在伊朗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能源安全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态势。2004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原油3.2 亿吨,增长7.1%。自2000年起,伊朗原油一直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0%以上,最高为2001年的18%。2005年中国进口的1.27亿吨原油中,伊朗为1427 万吨,占11.2%。2006年上半年,伊朗在中国原油进口市场中抹名第三位,仅次于安哥拉和沙特。中伊之间已经建立起良好的能源贸易关系。2002年3月和 4月,中伊两国政府分别签署了《原油贸易长期协定》和《在石油领域开展合作的框架协议》。2007年12月,中石化集团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了总价值达1000亿美元的亚达瓦兰油田开发合同,该油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未开发的最大油田之一,根据合同中石化将用4年时间投资20亿美元对其进行开发,并在未来25年之内每年从伊朗回购1000万吨液化天然气。


中国的立场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伊朗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中国尊重并承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中国主张维护现行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核武器扩散。


第二,中国一直主张伊朗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得到解决。在伊朗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中国认为在机构框架内解决伊朗问题仍有空间。伊朗应履行安理会决议,加强与机构的合作。


第三,中国主张通过外交和谈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问题,维护中东和平稳定。中国坚持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处理防扩散问题。中国希望欧盟同伊朗方面的接触取得进展。


三、伊朗核问题掀新篇章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伊朗核问题的协议。这意味着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


自2006年起,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便与伊朗就解决伊核问题开始谈判。2013年11月,谈判各方达成阶段性协议,伊朗同意在2014年7月20日前就核计划作出妥协,西方国家则相应减轻对伊制裁。但由于就达成长期协议的部分内容分歧严重各方将谈判期限延长至2014年11月,后又推迟至2015年6月底。此次最后阶段谈判过程也出现过多次反复。7月14日,各方终于对伊朗武器禁运、国际核查人员权限等棘手问题上达成妥协,扫清了全面协议谈判的最后障碍。当天,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在维也纳正式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四、结语

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意味着伊朗将走向一个新的里程,伊朗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翻开新的篇章。同时,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标志着长达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落下帷幕,中东地区甚至是世界的格局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刘强《伊朗国际战略地位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3.王京烈《面向21世纪的中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张铁伟:《伊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0月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专栏稿件;首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