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关青年说】何城栋:国际体系与国际社会视角下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

2017-07-09 何城栋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人简介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本科生

关键词:国际体系 国际社会 朝鲜半岛 安全困境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朝鲜半岛安全困境形成过程和成因的梳理,在理论上对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进行解读。综合国际体系理论与国际社会理论的分析,本文认为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原因是,核武器这一特殊性武器处理的棘手问题和除了核武器外朝鲜与韩国的国家实力差距过大,以及朝鲜的主体思想意识形态与美国和韩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本文认为随着离朝鲜完全掌握核武器的临界点的不断接近,这种危机循环的安全困境正在走向终结。如果想要避免朝鲜半岛拥核局面出现,那么中国和美国必须拿出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必须承受政治与经济上的风险在朝核问题上进行合作。这是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唯一出路。

1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形成过程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后,朝鲜和韩国逐步将精力转向了国内建设,朝鲜半岛进入了一段和平稳定的时期。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各自扶持其在朝鲜半岛的盟友。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介入下,朝鲜半岛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安全环境。在这一时期,虽然朝鲜和韩国不时发生摩擦,但是在美苏两国实际掌握主导权的情况下都未能改变朝鲜半岛的安全格局。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环境和东北亚的地缘格局开始出现大的变化。在国际环境方面,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逐步走向缓和。特别是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开始在外交领域推行“新思维”政策,逐步从全球事务中脱身。在东北亚地缘格局方面,中国决定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主动缓和地区局势;韩国步入了经济腾飞的轨道,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朝鲜在这一轮历史变革中逐渐在东北亚地缘格局中被孤立和被边缘化。


1991年苏联解体,朝鲜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援助国。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朝鲜的国际形势迅速地恶化,国际环境对朝鲜政权非常不利。在国际环境和地缘格局的压力下,朝鲜开始加强国内集权并选择了武力自保的安全政策。朝鲜重启了本国的核计划,寄希望于掌握核武器来改变不利的局面。


1993年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了稳定韩国和东北亚的安全,美国回应了朝鲜的诉求,以支持朝鲜发展民用核技术的条件换取朝鲜放弃发展核武器的计划,美国和朝鲜在1994年达成了《美朝框架协议》,朝鲜重新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美国对朝政策发生转向,美国开始实行对朝鲜的强硬政策。2003年,朝鲜再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核问题正式成为东北亚安全局势的首要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式参与了朝鲜核问题。在中国的斡旋下,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得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六方会谈确立了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的框架共识但是六方会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6年在六方会谈期间,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美国开始对朝鲜进行全面制裁。2008年,朝鲜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朝鲜退出六方会谈后,正式宣布重启核计划。东北亚安全局势进入了一个“危机循环”的过程。朝鲜进行核试验,引发地区安全危机。为了遏制朝鲜的核力量,美国加强对朝制裁。在制裁的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并再次引发地区危机。东北亚安全进入一个“危机—制裁—危机”的安全困境。

2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成因

为什么朝鲜半岛陷入了“危机—制裁—危机”的安全困境之中?并一步步向着朝鲜最终掌握核武器技术的方向发展?对于造成朝鲜半岛核危机不断加剧的责任,各个国家互相指责。美国的主流观点认为,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袒护朝鲜,没有真正地制裁朝鲜,以致使朝鲜能够不断地发展核武器技术。而中国的主流观点认为,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不愿意与朝鲜进行和平谈判,是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度致使朝鲜无路可走。韩国的主流观点认为朝鲜缺乏谈判诚意是造成核危机无法解决的原因。朝鲜则认为美国和韩国对朝鲜政权的严重威胁和破坏是迫使朝鲜拥核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各个国家互相推诿责任?致使出现国际社会不作为或难以作为的原因?从最直接的原因上说,这是因为各个国家都有一份自己的朝核危机解决方案并且都不愿意妥协或者说妥协空间有限。例如,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中国唯一的法定盟友,朝鲜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在政治上与美国合作抛弃朝鲜政权是不能接受的选项。同时,在金正恩上台之前,中国民间舆论对朝鲜保持着同情心理。中国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妥协空间非常有限。对于美国来说,美国不愿意承认朝鲜政权,承认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在国内政治中是政治不正确的行为。放低身段,与朝鲜进行对等的和平谈判,和美国一贯坚持的自由主义秩序是不相符的,对于美国政府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选项。


进一步地追问,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既然没有国家愿意主动地承担责任,那么为什么这种安全困境没有升级爆发武装冲突,一直存在一种螺旋式循环的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答案是武装冲突都是各国极力想避免的最坏的结局。虽然各国都不愿意妥协太多,但是在避免出现最坏的武装冲突的结果上,各国的共识是相对一致的。对于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来说,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都是共同的利益所在,爆发武装冲突会使自身难以收场造成非常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朝鲜来说,朝鲜是六国中综合实力最弱的国家,挑起武装冲突就是自我瓦解朝鲜政权本身。


因此,目前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的结构显得非常稳定,充满了张力和冲突风险。从直接的原因中总结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大国的利益分歧和矛盾导致没有国家愿意承担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成本和风险。中美之间的利益分歧和矛盾为朝鲜提供了生存空间和继续发展核武器的时间与机会。


其次,朝鲜在实际层面上绑架了韩国的国家安全,以此来胁迫美国的制裁行动和做为谈判的筹码。这是朝鲜核危机爆发时总是充满张力的首要原因,也是朝鲜半岛安全困境显得异常稳固的关键所在。


最后,朝鲜在即将接近拥核目标的情况下,缺乏集体协商的谈判意愿。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随着时间的发展,解决朝核问题的成本越推越高,不断地增加危机的风险,使各国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大,这制约了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解决。

3对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理论解读

如果从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具体成因出发进一步追问下去,那么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理论的概念框架中理解朝鲜半岛所呈现的这种非常特殊的结构性矛盾?国际社会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上会呈现怎样的可能性呢?笔者认为,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这两个概念框架能够对进一步理解朝鲜半岛安全困境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国际体系理论

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理论,把国际关系抽象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系统的内部状况,把国际关系看成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大棋盘。国际体系理论认为,这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系统有以下几条运行的规律:①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行为体;②主权国家在这个系统中追求的最基本目标是安全;③主权国家间力量的对比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是制约主权国家行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国际体系理论认为要实现国际关系的稳定有两条最重要的途径,一条是权力均势通过国家间的力量平衡来缔造和平,另一条是形成稳定的霸权秩序,由霸权国来提供安全的公共产品。


从国际体系理论的视角看,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本质是一个权力失衡的问题。在朝鲜试图拥有核武器之前,是一个朝鲜权力太小不足以保障朝鲜安全的问题。在朝鲜逐步掌握核武器的过程中,是一个朝鲜权力太大对其他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在前一个时期,实现国际关系稳定的理论出路是增加朝鲜的权力以平衡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但并没有国家承担平衡手这一角色。而是由美国提供了由霸权支撑的公共产品来稳定东北亚的安全。最后美国没有严格执行了这一选项,朝鲜也并不信任美国的安全承诺,由霸权提供公共产品这条路未能走通。在后一个时期,也就是朝鲜权力过大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从理论上实现国际关系稳定的出路是平衡掉朝鲜超出的那部分权力优势。而现在所面临的安全困境的本质是平衡掉朝鲜超出的权力优势不易操作。由于核武器是一种特殊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平衡朝鲜核武器的优势使朝鲜与韩国达到力量均衡的难度很大。最可能出现的局面是,平衡的力量不足或者平衡朝鲜的力量太多造成朝鲜陷入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是影响到中国的安全利益。国际体系理论的概念框架揭示了朝鲜半岛安全困境中,核武器这一特殊性武器处理的棘手问题和除了核武器外朝鲜与韩国的国家实力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国际社会理论

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Society)理论承认国际体系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基本假设,也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由结构与行为体组成的系统。但是国际社会理论认为,文化结构在国际系统中的作用要优先于物质结构,主权国家对其他主权国家的身份认知要优先于主权国家间力量对比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主权国家之间达成的国际规范与国际制度的存在,使主权国家之间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社会。赫得利·布尔认为,国际社会是指“一群国家不仅在一国的行为是其他国家必须考虑的因素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体系,而且通过对话,同意在彼此关系中按共同规则和制度行事,承认它们在维持这些安排上有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简而言之,国际社会理论认为主权国家对其他国家身份的认知判断,即是朋友还是对手还是敌人,比主权国家之间国家实力的对比更优先地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国际社会中的规范、规则、制度等文化性的结构会不断塑造和影响主权国家的行为偏好。因此,国际社会理论认为实现国际关系稳定的途径是建立相互信任的主体间文化,通过改变身份来缔造和平。


从国际社会理论的视角看,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冲突问题,是朝鲜的主体思想意识形态与美国和韩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从朝鲜的意识形态立场上讲,是美国和韩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严重威胁朝鲜政权的统治,是朝鲜政权的敌人。从美国和韩国的意识形态上讲,朝鲜主体思想意识形态是一种极权主义制度,充满了挑衅性和攻击性,是一个恐怖的不讲道理的对手。朝鲜半岛的“危机循环”过程是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不断加剧的过程,每经历一次危机周期这种对立就加深一层。从国际社会理论出发,要解决这种意识形态对立加剧的状况的理论出路只有进行意识形态的和解,即互相承认对方,如果无法达成和解,那么武装冲突将成为难以避免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钥匙掌握在美国手中,即美国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承认朝鲜政权存在,即美国和朝鲜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同时,这也是一个朝鲜如何考虑政权如何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继续依靠武力自保还是选择其他替代的可能性。

4案例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地从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的概念框架来理解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笔者选择了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笔者选择的案例是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想要追问的问题是“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为什么没能解决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


“阳光政策”,是指韩国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任期内实行的对朝友好的缓和政策。1998年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在就职演说演讲中表示在对朝关系上要实现,“没有吞并的意图”,“不准许军事挑衅”以及“追求和平共存”的三原则。这标志着韩国希望主动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试图通过韩朝关系的互动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韩国开始与朝鲜进行经济援助和合作,在文化、民间交往、体育等领域进行交流互动。


在韩国“阳光政策”的推动下,韩朝在2000年成功实现了两国元首的首次会晤,并发表了《南北共同宣言》。金大中之后的卢武铉政府继承了“阳光政策”,在2007年实现了韩朝首脑的第二次会晤,在对朝关系上坚持友好缓和的态度。金正日在韩国主动示好的推动下,也在这一时期短暂地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实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韩国资本投资朝鲜,并积极推动民间交往的发展。


但是韩国的“阳光政策”只实现了短暂的南北友好缓和的局面,并未能最终解决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2008年,朝鲜退出了六方会谈。2010年,韩国“天安号”事件爆发,紧接着的是延坪岛炮击事件。韩朝关系急剧恶化,韩国的“阳光政策”宣布破产。2011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替成为最高领导人,朝鲜进入政权交接的过渡时期。韩朝关系进入冷淡期。


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为什么没能解决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从直接的原因上讲,是因为朝鲜不愿意放弃武力自保的安全政策,不愿意放弃核武器。韩国释放的善意并没能使朝鲜改变政策。为什么韩国释放的善意并没能使朝鲜改变政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鲜半岛安全的主导权不在韩国手中,而在美国和中国这些大国的控制下。这体现了国际体系中物质性力量对比结构的制约作用,韩国无法超越美国和中国的力量主导半岛的安全进程。另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本身无法承受意识形态的开放对政权本身的巨大冲击。美国和韩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始终是朝鲜主体思想意识形态的威胁。这体现了国际社会理论对于文化结构制约作用的揭示。

5总 结

综合强调物质性结构的国际体系理论与强调文化结构的国际社会理论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与把握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原因和本质,即核武器这一特殊性武器处理的棘手问题和除了核武器外朝鲜与韩国的国家实力差距过大的问题,以及朝鲜的主体思想意识形态与美国和韩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通过国际体系理论和国际社会理论这两个概念框架的分析,对于朝鲜半岛安全困境可能呈现出解决的可能性,笔者认为随着离朝鲜完全掌握核武器的临界点的不断接近,这种危机循环的安全困境正在走向终结。如果想要避免朝鲜半岛拥核局面出现,那么中国和美国必须拿出大国担当和大国责任,必须承受政治与经济上的风险在朝核问题上进行合作。这是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安全困境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肯尼思·沃尔兹著,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秦亚青著,《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4]张立夫. 朝鲜民族主义与朝鲜半岛的统一[D].山东大学,2013.

[5]郭锐,孙衍彬. “安全困境”视角下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J]. 社会主义研究,2013,(01):148-153+166.

[6]王宇. 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安全博弈[D].延边大学,2013.

[7]白明春. 以新安全观破解朝鲜半岛危机方式探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11,(02):43-46.

[8]吴可亮. 朝鲜半岛分裂长期化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7.

[9]朱杰进. 六方视野中的朝核危机[D].湘潭大学,2004.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专栏稿件;首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