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卷有益】国防科大马建光新著《叙利亚战争启示录》

2018-01-04 马建光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叙利亚集中东传统与当代冲突于一体,聚集了民族、宗教矛盾和区内外大国利益,是俄罗斯的死穴,更是其反转局势的跳板。俄罗斯在经济受困,政治失利,唯军事实力能与美国勉强一搏。但战场上的克制,谈判桌上的大捷,令人惊异于这头“北极熊”憨愚背后的机智与敏捷。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分析并加以借鉴。国内首屈一指的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马建光教授所著《叙利亚战争启示录》即以此为目标,用战略的眼光、历史的角度、科技的底蕴、军事的特色,深入剖析俄罗斯的“大智慧”和一个大国进入世界政治博弈中心所需的资本。当下,正逢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俄罗斯的“新面貌”军事变革、在叙利亚战绩,“俄式”战争模式切实可靠地为军队建设出谋划策,也将成为我军的强军之鉴,助力铺就我国强大国防。


出版社、上架日期:长江文艺出版社;第1版 (2018年01月)


装帧:平装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 9787535499400


分类:中东研究;俄罗斯研究



作者简介

马建光,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专家、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俄罗斯问题专家。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官员,全程参加2010上合组织“和平使命”联合军演。在人民网、新华网就国际问题研究开设名家专栏。著有《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现状与前瞻》,《国际安全评论》一、二辑等多部作品。



目录及摘录

序 言 “战争外交”蕴藏大国智慧
自 序 风物长宜放眼量
第一章 “铁幕”下的突围——俄罗斯“亮剑”叙利亚的战略考量
第二章 “混合战争”引领制胜机制——从霍夫曼专著到“格拉西莫夫战术”
第三章 硝烟背后的探思——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制胜之源
第四章 战争的馈赠与遗憾——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中的得与失
第五章 帷幄之后的军火贸易——俄罗斯在叙利亚战争中的几笔账
第六章 大国博弈的斗争智慧——克里姆林宫的大棋局
第七章 刀光剑影下的追索——叙利亚战争启示探寻
结 语
附录一 叙利亚战争大事记
附录二 参战武器装备


序言 “战争外交”蕴藏大国智慧

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乔良

“复杂性”这个概念,不足以表达这个世界的复杂。这个世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彼此冲突的因素和力量所改变和颠覆。这一特征正在世界各个领域和角落显现,而叙利亚,就是这一显现的焦点。


叙利亚之战,不是正邪分明的碰撞,而是多股势力的缠斗。“伊斯兰国”虽然千夫所指,“正义之师”却在“同床异梦”。残垣断壁下,是利益的藤蔓秘密缠绕;瓦砾废墟中,有贪欲的野火暗自燃烧。昔日繁华的中东北非,转瞬沦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深陷困境的双头鹰,却一跃而起,置喙千里之外,借机突出重围。


叙利亚,集阿拉伯半岛久远及当代冲突于一体,纠结了民族与教派的激斗,强权与大国的暗谋,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已然成为相关各国的鸡肋,食之难咽,弃之可惜。凭借准确的战略眼光与娴熟军事手段,普京在此处重重投下一子,看似生死未卜的险棋,实为寻求绝地逢生、反转局面的胜负手,成功地占据先机,先救阿萨德于绝境,后与埃尔多安结盟,逐渐摆脱困境,左右了盘面走势。表面上,俄军出动空天军、特种部队等精锐力量,貌似以武力取利,实际上,却是在进行一场成本低廉、要价甚高、目的鲜明的“战争外交”。


自收回克里米亚后,遭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经济下挫,政治失利,唯军事实力尚能与美国勉强一搏。但把战场上的小胜,变成谈判桌上的筹码,令人不得不惊异于 “北极熊”憨愚背后的机智与狡狯。因此,俄罗斯的经验不论成功与否,都值得世人深入分析并加以借鉴。


《叙利亚战争启示录》这本书,就是以此为目标,对俄罗斯这个昔日帝国的今日作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战略审视、历史剖析以及科技掂量和军事揣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俄罗斯军事问题研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本书作者马建光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安全战略与理论研究,拥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丰富的科技底蕴,军事特色优势突出。尤以对俄罗斯事务了解深透见长。《叙利亚战争启示录》不止是作者一年来的苦心孤诣之作品,更是其十余年学术积累的见证和结晶。作者站在国际格局重构与战争形式变革的经纬线上,其战略眼光之犀利,其见解之独到。在阅读全书时,随处可感可见。


一方面,本书把战争形势的演变放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尤其是“混合战争”的出现与叙利亚复杂政治生态的关系;另一方面,本书又尝试解读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微妙影响,阐释两者之间矛盾而统一的关系。其中,俄罗斯借兵“结盟”、武力“促和”,是全书的亮点。


除此之外,为帮助读者深入叙利亚战争的前世今生,作者旁征博引,广泛涉猎,从俄罗斯民族性格、到叙利亚动乱缘起,从混合战争的由来、到俄罗斯“战争外交”的细节以及战争得失分析等,都进行了重点剖析,深入探讨。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作者的著作既有深厚的科技智慧做底蕴,又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做支撑。论及俄军战争样式及战法训法,作者结合科技知识解析军事内容,既生动又明了。分析俄军建设及改革的真相,作者以俄罗斯科技实力作为标尺,准确衡量其建军重点和实施情况,简明而令人信服。


相信,每一位希望通过了解当下世界这一热点的演变,把握全球大势和走向的人,或是有志于通过洞悉来自最新战场的经验,寻找振兴中国国防之借鉴的读者,将会在徜徉于本书丰富翔实的案例中,领略其不同凡响见解,在或风趣灵动、或冷峻肃穆的文字下流连往返,开卷有益。


文摘

第一章
“铁幕”下的突围——俄罗斯“亮剑”叙利亚的战略考量


政治的稳定与否深刻影响着大国的国际尊严。苏联解体以来,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深重的政治挤压与围堵,不断收紧“口袋”,俄亟须在重重壁垒中快速寻求战略突破口,跳出围堵,谋求政治稳定平衡。由于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复杂,因此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的举动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俄罗斯而言,此举意义巨大,既成功突破了西方封锁的壁垒,又解开了前进路上的症结;既平衡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东格局的方向,为俄罗斯的大国复兴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双头鹰的傲骨与铁喙
拜占庭帝国飞来的双头鹰东眺西盼几乎昭示着俄罗斯千百年来的尴尬处境。向西还是向东,似是俄罗斯民族永恒的迷茫与追问。作为这个民族的图腾符号它既带领俄罗斯人征亚伐欧,满怀野心,也令这个国家左右瞻顾,难觅归宿。苏联解体,西化梦碎,风采不复的俄罗斯没能静观时变,左右逢源。面对西方的挤压蚕食,“双头鹰”只能“偏安一隅”。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严重的经济制裁和政
治围堵。双头雄鹰似大势将去,再难现东临西瞰之霸气,无奈在一片舆论唱衰中收敛羽翼。但是,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击叙利亚,空袭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瞬间罗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利爪直扑中东,究竟是轻率之举,还是活棋之子?历史与民族,犹一国之根本,政权之脊梁。其发展与流变,根深蒂固地影响了国家生存发展的基调,指引着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追求与梦想,支撑着那个薪火相传的野心。提到俄罗斯民族,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9世纪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用直尺无法丈量俄罗斯,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不错,辽阔的幅员与厚重的历史孕育出俄罗斯民族迥异的性格特点:豪迈奔放、英勇果敢、杀伐决断、极端与激进、间歇懒散,等等。这些特点,组成了俄罗斯的性格密码,至今影响着它的行为举止、言语神情。破译这个密码,就能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武力介入叙利亚的来龙去脉,透视其强势出兵背后的民族性格根基。


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覆灭,俄罗斯人作为东正教唯独的继承者,自觉承担起了“上帝选民”的重任。他们深信自己代表着神意,负有拯救人类的使命。这种久远的“弥赛亚意识”深深扎根于俄罗斯民族性格之中。作为“弥赛亚精神”的理论支柱,俄罗斯人借助先民的传说,将自己归划为雅弗的后裔。雅弗生来即得到上帝的偏爱,承担着扩张疆域的使命。显然,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的命运得到了神话的“印证”。首先,基于俄罗斯易攻难守的平坦地形,早期的俄罗斯人不得不在外围建立战略缓冲带,将其据为己有后继续这一模式,在不断地扩张中维持自身的安全。其次,“在俄罗斯人心目中,俄罗斯不仅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大国,而且还因为肩负着某种神圣使命而注定要成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大国”。出于宗教上的使命感,俄罗斯在精神层面赋予扩张行为以合理性,并形成了其独到的扩张型战略文化。而这种特性,在缔造庞大帝国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处处受限埋下伏笔。


今天,国际政治现实显然不允许俄罗斯再行扩张之实。尽管在时代的浪潮下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政策变为“建立睦邻友好国家地带”“与欧洲和亚洲建立平衡关系”,但一脉相承的战略思维仍指引着俄罗斯不断强化其传统势力范围的影响力,在“威逼”与“利诱”下构筑自己的战略缓冲带。而在美国及西方看来,这种行为正是俄罗斯帝国野心的重现,是根植于俄罗斯灵魂深处的侵略天性。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曾一心一意想要加入“西方俱乐部”,但为构筑新的地缘政治平衡,西方不惜背弃诺言将新生的俄罗斯拒之门外,并通过“北约东扩”“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一次次对俄罗斯进行挤压和削弱,逐步侵蚀其缓冲地带。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各方面实力均大不如前。苦于没有制敌的手段,俄罗斯唯“忍”而已。


作为拥有辽阔国土的古老民族,作为天生傲骨的“上帝选民”,是坚韧,支撑俄罗斯人谱写下那饱蘸血腥的史诗;是忍耐,帮助这个民族拼杀出这横贯东西的疆域。如俄罗斯谚语所说:“忍耐所至,金石为开”;“忍一时之气,解百日之忧”。作为与冰天雪地相抗衡的精神武器,“忍耐”备受俄罗斯人推崇。俄罗斯也善于将坚韧的品质融入教育中,并最终塑造出坚韧不拔的民族共性。如俄罗斯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К.卡西亚诺娃所言:“在世界各民族中,我们俄罗斯人在忍耐力方面可以拿到冠军。”因此,“软弱苟且”从来都不是用来修饰俄罗斯民族的,“坚韧图强”才是它的真正色彩。自强不息的俄罗斯民族向来都很难被打垮,19世纪俄罗斯卫国战争时抗衡拿破仑是如此,20世纪苏德战争中击溃Hitler也是叙这样。性格坚毅的俄罗斯民族,正暗自点燃心中大国复兴之梦,开始养精蓄锐,奋发图强,渴望重振雄风。



小编:lt

本推介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出版社;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首发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