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风景】弗兰茨:辞职三跨|我的复旦国关之路

2018-04-20 弗兰茨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点击蓝色「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奥古斯丁の弗兰茨(作者昵称),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俄语-飞行器设计专业,工作一年,2018年成功考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本人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俄语-飞行器设计专业,五年制;后来又工作了一年,是一个典型的辞职三跨考生。我最终的初试成绩是总分384。其中政治59,俄语88,国际关系史117,国际关系理论120。应该说从辞职到复试通过,期间自己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经验给大家。

(一)决心

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年,虽然有所收获,但更多的还是对现状的不满。为了不碌碌无为的生活下去,我在八月的时候毅然回到了家,找到了家附近的区图书馆开始自己复习。实事求是来说时间还是比较仓促的,但庆幸的是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之所以把决心放在最前面,是因为我觉得这对考研来说是最重要的。不单单是万事开头难的原因,更是因为之后的日子里,你还会遇到千难万难,没有坚定的决心是绝对坚持不下去的。可以这样说,决定考和想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绝对难以成功。

(二)经验

经验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经验性的,也就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汇总;一种是知识性的,也就是对教材的选择和建议。


首先我分享经验性的,也就是学习方法。在这里我想说两点:一个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的功夫要有。做笔记不是抄书,而是按照考试的形式来训练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试想平时都像考试一样思考,考试时再紧张也不会出现毫无章法的情况。到考试为止,我自己记了满满两本笔记。


另一个是经验是时间管理。其实我不太赞成把自己每天的计划用小时甚至分钟来安排,尤其是那种把时间安排到吃饭从简、睡觉放弃的计划。毕竟考研考的也是身体和精力,如果把身体搞坏了,还谈何复习;每天昏昏沉沉去熬时间,再多又何用?也许会有那种睡几小时全天学习的神人,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并不是,执两用中,量力而行。


对于我个人而言,打个比方来说,我每天的安排更多是市场而非计划。每天给定一定的目标,完成即可。如果按小时规划,肯定会经常出现某个学科超时的现象,那么后续的计划可能都耽误了,久而久之肯定会打击自己的学习心情。用目标计划,好处就是你会更在乎自己的学习效率而不是形式上的时间。


其次是知识上的经验。在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复旦严格来说是没有官方参考书的,我在选书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之前前辈的经验贴。大家应该兼听则明,毕竟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大框架相同但具体有所侧重。


第一个科目是国际关系史。这里我也用二战为界线分了三个部分,战前、战后和新中国外交。复旦往年真题都重战后,但今年一反常态大幅度考察了战前国际关系。战前部分首推唐贤兴老师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本书是复旦出的系列教材,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优点是史论结合,唐老师在讲述事件的时候经常用理论分析;但该书篇幅有限,因此对很多事件的细节介绍有限。但单从应试角度来看,也是足够的。

战后部分我首先看了方连庆的《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两本砖头一样厚的书,算是知识就是力量的直观表现。这本书我的定位是开始复习的知识积累。因为它史料翔实,可以大幅扩充知识面;但也因为内容庞杂,在后期复习里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其次是顾关福的《战后国际关系》,这本书我买的是2003版本,听说后来还有新版本不过我没有买到。这本书的特点是专题划分,层次分明。我的定位是后期的框架搭建。用这本书的划分,把自己之前的知识系统化。再次是朱明权《当代国际关系史》,这本书也是复旦教材,我的定位是查缺补漏。因为它把国际关系史讲到了2010年,可以通过这本书把冷战结束后的部分进行学习,作为其他教材时间缺少的补充。


再有是袁明的《国际关系史》,这本书内容更加简略。这本书的小标题形式既可以用来对名词解释查缺补漏,又可以作为完善整个国际关系史整体框架的一个补充。准备复试期间我还读了王绳祖的《国际关系史》十卷本,如果时间特别充裕的同学也可以看一看,这是我见过所有的国际关系史书籍里内容最为全面的一本,之前提到的教材很多都相当于他的缩减本。不过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就是内容太过庞大,我到复试当天也才看到第七卷(当然复试学习也是效率略低)。


新中国外交部分我首选的是颜声毅的《当代中国外交》。这本书个人认为对复旦国关应试还是很重要的。基本每年都会从这本书里出大题。其优点是极为面向考试;不过这本书意识形态感略浓,在看前几章的时候有复习考研政治的错觉。此外我还看了北大的杨公素的《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和牛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个人的感觉是这两本可以用来查缺补漏还有扩充知识面,但对单纯应试可能作用有限。


其次是国际关系理论。在这里我分为了两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外交学(这个分法只是个人的复习划分,无任何学术依据)。


首先是国际关系理论,在这里我首推阎学通的《国际关系分析》,这本书对于跨考考生来说我觉得非常重要。据说这本书是清华选修课的教材,因此内容平易近人又深入浅出,知识细致入微又条理分明,适合跨考生入门。值得一提的是书后还有各个范式的简介,对大家初步理解理论很有帮助。其次是邢悦的《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这本书也极为适合跨考同学,其最大优点是简单,能够让我们直观的对国际关系理论有认识而又不乏味。再次是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这本书的特点是偏重实践,在之前两本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它开始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究竟是什么、考什么。尤其是这本书对非传统安全的分析,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这本书绝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无所不包;但层次上确实不够明确,经常把一个观点分散到不同的章节,比较不符合中国学生的读书习惯(一般大家都喜欢层次分明,尤其是考试参考书)。它的难度也是有的,但它确实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一本书。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建议大家在对国关理论有相当认识的时候开始读它。


此外我还看了俞正樑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周敏凯的《国际政治学新论》等书。这几本都是复旦出版的,如果大家时间充沛都可以读一下,绝对是有好处的。


另一个是外交学。这里我只看了陈志敏的《当代外交学》。这本书的部分概念在以前的名词解释里都出过,尤其是后面对几种新外交方式的介绍,绝对是考试重点。

至于公共课,我的经验不具有代表性。政治全程自学,最后只有59分,个人感觉还是可以报个班的。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旗帜鲜明跟紧肖秀荣(毕竟肖老也是我们国关老前辈);外语来说,如果多会几门外语的话有优势的,个人在用俄语还是英语的时候也曾迟疑,最终还是选择了俄语。我俄语主要做了人大的历年真题,投入的精力不是很多。


最后再谈谈复试经验。首先复旦是不公布排名的,所以刚出分的时候各种信息甚嚣尘上,大家要有分辨力;另外复试内容在网上是基本没有信息的,所以最开始自己准备的时候十分迷茫。后来本着既然没有范围就是看什么都有用的原则自己补充了一些政治学的知识,不过最后也没用到。面试的时候有两个印象,一是重英语。我是用俄语考的外语,可是面试时被老师用英语问了好多专业问题,个人感觉时间超过了五分钟,且容易听不懂。另一个是心理素质,如果问你的问题完全没听过,一定要镇静,不要被吓得说不出话。


(三)安排

在经验里简单的说了一下我的每天安排。就是上午8:30—11:30政治、国关史,下午2:00—5:00俄语理论,几本按照考研时间进行复习。每天给自己定量而不定时间。


每月的安排是这样的:我是八月二十五号正式开始复习的。八月末到九月末把战前战后国际关系史和文中提到的几本基础国关理论读完;十一去马来西亚旅游了一周,调整了自己的心情,之后又在复旦自习了一周,在学校的二手书店买了几本复旦博学系列的教材,截止到十月底基本将所有重要的参考书看过一遍;十一月开始进入查缺补漏阶段,此时读的书比较多但也很快,同时对重点书的一些章节进行回顾,自己每周用历年真题进行一次模拟训练,并搜集一些热点问题的论文;十二月开始就是背诵自己的笔记,并且自己用每本书的目录为纲,自我梳理。


(四)总结

复试通过之后,开心了一阵子,但随即而来的是平静。毕竟实事求是来说,对于选择复旦的人来说,大多都是足够优秀甚至不分伯仲的。然而教育现状就是:每个人的才华、实力和努力最后都只凝结在了一张试卷里,备考期间的喜怒哀乐都不复存在,也没有人在乎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是选拔类考试的无奈,确也是大家不得不接受的法则,毕竟公平与平等从来难以两全。所以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大家都要平常心来看待。成功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不顺利也只意味着新的努力。最后送大家一句尼采的名言: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加坚强)

祝大家好运!!!

征稿启事点击以下黑体链接

【研途风景】考研考博专栏2018年征稿启事


小编:lt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平台观点

文章来源:学人来稿;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专栏稿件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微信号:gggzwj

 打造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 外交学 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公益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