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制造要买下德国?名单太长了!

2016-06-14 九个头条网


想关注最新最热头条,就来九个头条网勾搭头条哥吧!(微信ID:o2onds)

德国人慌了!


据外媒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以大约每周收购一个公司的速度收购德国企业,此举引发德国公众紧张!


中国最大家用电器生产商美的近期向德国机器人专业公司库卡集团(Kuka AG)提出50亿美元收购要约,更是引发一系列担忧!这项收购要约甚至惊动了德国经济部长加布利尔,表示要安排对库卡发起另一个收购要约以对抗美的集团收购。


数据显示,从年初到目前为止不足六个月的时间内,中国投资者已经向24家德国公司发出了收购提议。其中有一些收购对象被视作德国“工业4.0”倡议的关键参与者,对实现德国在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宏伟计划具有重要意义!难怪连德国经济部长都慌了!


到目前为止,今年中国在欧洲即将启动包括已经完成并购的有119个项目。不过,欧洲只是中国企业开展大举收购活动的目标地区之一。


中国全球大收购!外媒惊呼:像80年代的日本


3月30日,美的集团以大约4.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这个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的日本家电品牌,将换“东家”了!


而在今年1月15日,中国另一家电巨头海尔宣布将整合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通用电气将从海尔获得54亿美元的现金对价。


实际上,不仅仅是家电业,近两年来,中国制造一笔笔巨额海外并购在不断刷新纪录。不少分析人士都由此回想起80年代,那时日本企业大举收购了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好莱坞的工作室等资产。


德国《时代周报》30日发表题为《大采购之旅》的文章称,中国资本正在全球大肆收购。文章盘点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收购目标,指出中资正在收购德国以及欧洲的企业、投资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土地。


中国海外收购狂潮震撼华尔街


 今年以来,已经有13家中资公司对海外目标发起总规模780亿美元的主动收购。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2015年这样的收购案例达到创纪录的17宗。而今年前五个月宣布的中资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创出1190亿美元的新高。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首屈一指的咨询公司隔三差五就要让其中国专家飞赴大洋彼岸,把委托它们协助出售的企业介绍给那里的公司。


放眼全球,年初迄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积极的海外收购国。如果在年终结束时中国仍在第一位,那这将会把自从2007年就一直昂居榜首的美国拉下马。外媒报道称,照这个速度,普通话不久便会彻底取代金钱,成为华尔街最能带来机会的语言了。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


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了中国对外并购的整体金额。


二是宽松资金面的支持。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稳定和金融风险上升,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信贷和社融投放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实体经济资金面趋于宽松。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下,部分企业能接触到低成本的贷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所回升。然而,受国内诸多行业产能过剩、资本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国内资产并不足以支撑起企业的需求。这使得资金充裕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全球。目前全球经济尚处于复苏期,存在大量优质低估值的企业,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


三是人民币汇率仍将承压,企业加强海外优质资产配置以抵御风险。


去年的“8.11”汇改的初衷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但突如其来的贬值却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震荡。为了慰平动荡和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不得不在离岸和在岸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干预。


在央行的一系列举措下,市场对人民币过于悲观的预期得到修正。但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已经被打破,企业对于远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仍然存在一定忧虑。由于人民币仍将承压,使得部分企业加强对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以抵御风险。


四是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


2014年底之前,中国境外投资相关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导致许多企业采取地下通道实现境外投资。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同年9月,商务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至此,“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得以建立。


2015年6月起,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改由银行直接审核办理,外管局只是通过银行对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实施间接监管。这一系列对外投资监管领域的简政放权,大大增强了市场活力。以前通过灰色通道出去的海外投资,渐渐浮出水面。


中国制造,雄起!


回顾往昔,多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不断成为外国企业的囊中之物:南孚电池、中华牙膏、乐百氏饮料、娃哈哈饮料、小护士化妆品、苏泊尔家电、大宝化妆品、双汇火腿肠、汇源果汁……品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品牌的多少,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以前都是外国企业收购我们的民族品牌,现在轮到我们了。中国制造雄起!


来源:21财闻汇(jiayou21cbh)、中金在线(cnfol-com)综合报道

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