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火车拉来了这六座城

2016-10-21 九个头条网


关注最新最热头条,就来九个头条网勾搭头条哥吧!(微信ID:o2onds)



我们总是觉得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其实,巨变,

往往在不经意之间。

 

有时,

寻访城市的历史,

一条铁路,两段钢轨,

足以讲述这个城市更多的故事。


 

“火车来了一列又一列,

卸下的货物成山成岭。”

《火车拉来的城市》一文,

作家聂鑫森有着这样的描述。

其实,

火车拉来了货物,

也拉来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

 

 

1、河北石家庄

 

从200户人家的小村庄,

一跃成为省会城市,

转变的背后,

正太铁路,功不可没。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西南部。

1903年,正太铁路动工修建,

起点从府城正定南移到石家庄。

转折,由此开始。

 

1907年,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石家庄,

芦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山西、河北间物资转运的枢纽。

240余公里铁轨带来的,

是工商业兴起,人口激增。



 1968年,

河北省省会由保定市迁至石家庄市。

此后,石家庄,

继续书写不一样的发展历程:

华北核心的工商业城市,

         设市不足百年的新兴城市,

新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


 从朴素的小山村,

到一个繁华的省会城市,

一切似乎来得猝不及防,

来得目不暇接,

但这正是铁路背后巨大的魅力所在。

 

 

2、河南郑州

 

1889年12月,

张之洞上书一道折子,

提议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

这让日后郑州的城市轨迹,

延伸出更多的可能。

晚清时期的郑州火车站

 

1897年4月,卢汉铁路(后改为京汉铁路)动工建设。

1906年和1908年,

京汉、陇海铁路相继通车。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

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

继续改写郑州近现代的发展进程。

 

 还记得蒸汽机车的辉煌岁月吗(翻拍资料图) 


1923年3月,

北洋政府正式下文

将郑县(即郑州)开辟为商埠。

1954年10月30日,

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1956年,国家拨专款对郑州火车站进行改造,建起全国一流的候车大厅(翻拍资料图)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图 )


郑州,自古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

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两大线路交汇,

郑州正式迈入铁路枢纽时代。

 

两条铁路,

成就郑州交通枢纽的地位,

商业日渐繁荣。

曾有评论:

“汴省自铁轨交达,

风气大开,

商务、实业进步甚速。”   


 
 各种商贸物品集聚,

郑州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一步一步搭建,

在成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同时,

郑州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3、湖南株洲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株洲火车站

 

株洲,

中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

同时拥有客运和货运两个特等站的城市之一,

在铁路史上,

与郑州并称为“北郑南株”。

  

从昔日的边陲小镇,

到动力之都,

铁路,

让株洲充分释放出最大的潜能。


 
位于湖南东部的株洲,

铁路穿啸而过,

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的交汇。

这种比河运更先进的运输线,

编织出株洲的枢纽地位。

商贾开始云集,行业开始繁多,

甚至有了兵工厂和铁路工厂,

有了现代工业的萌芽。

 

至1949年解放前,

株洲已是一个拥有7000人的小城镇。

1951年,

基于株洲的铁路枢纽地位,

中央政府决定在此建市。

 

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之一,

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的诞生地,

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地,

凭借这一传统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雏形。

所有这一切,

让株洲深深打上了工业城市的烙印。

这里,湘江穿城而过,

水路上洞庭。

这里,火车载之而来,

陆路下穗城。

这里,

是风景独好的株洲。

  

4、安徽蚌埠

 

蚌埠,别称珠城,

新兴的魅力城市,

华东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与繁华在这里交融。

 

 

百年前,这里,

曾是一个小渔村。

铁路,让这个小渔村,

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1911年津浦铁路跨过淮河,

连接中国南北交通。

打破了蚌埠古渡乡集的宁静,

结束了淮河岸边田园牧歌的时代,

蚌埠一跃而为皖北重镇。 


蚌埠铁路老照片


  

铁路的到来,

蚌埠

成为皖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

商埠完全形成,金融业也随之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蚌埠

完成了由商贸型城市向工业型城市的转变,

成为安徽省举足轻重的工业城市。


  

5、江西鹰潭

 

鹰潭,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有美丽的鄱阳湖流域,

这座城市,

因水运而繁忙,因铁路而腾飞。 

 

鹰潭站,

鹰厦线、皖赣线、沪昆线的交汇处,

集客、货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等站。

理位置非常优越,

交通非常便捷,

邓小平同志也称赞鹰潭“是个好口子”!

特等站是中国铁路车站中最高等级的车站。

在上个世纪,

全国拥有此殊荣的特等站不超过十个,

鹰潭便是其中之一。

 

鹰厦铁路,

又称鹰厦线,

是中国东南部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主干线。

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

全长694公里。

1954年动工兴建,

1957年竣工通车,

是江西北部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干线,

鹰潭地区交通大发展由此铺开。



鹰潭

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中枢和交通重镇。

历史上,曾出现“三多”现象:

铁路人多、外地人多、军人多。

鹰潭的大铜业,

依靠铁路,贸易往来日渐频繁。

火车拉来的“世界铜都”,

名副其实。


 

6、黑龙江哈尔滨 


先有城市,

后修铁路。

这一条规则,

被哈尔滨打破了。 


100年前老哈尔滨

 

老照片上的哈尔滨,好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红色的屋顶、湛蓝的天空和和那些美丽的外国姑娘。


哈尔滨,

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1896年至1903年,

随着中东铁路建设,

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

中东铁路建成时,

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

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

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

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

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李敬元(右二)1967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拍的照片,那时他刚上班,第一次登上火车头。

  

九十七年前,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

曾在哈尔滨留下工作的痕迹。

 

九十七年后,

这里的人们,

修建起一座铁路主题广场,

铭记这段历史。


 

 历史的选择让哈尔滨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

欧洲建筑文化与齐鲁燕赵文化,

在这里碰撞、融合。

“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

这是对如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描述。


   

结语

 

铁路,

曾是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标志,

也印记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中国的城市,

或多或少都受到

铁路建设的影响。

 “火车拉来的城市”,

也不在少数。

 

1902年,

梁启超写作《少年中国说》,

其间写道:

“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

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

铁路在一定程度上,

也演化成一种精神。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朱自清的背影,

淡淡的笔墨,

流露出铁路边的故事。

 

一条铁路,

或离别,或团聚,

或征途,或归途。

足以延伸出更多的故事。

城与人之间,

依靠一条铁路,

紧紧相连。

艺术家梁宇作品《信号远方系列》

你会喜欢:

在日本打工15年,他只和妻女见过一次面,这是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

一个煤老板眼中的北京饭局




长按二维码,赏头条哥一壶酒


更多辣文请猛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