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教改革研究导引:从一手文献、数据库到思想史|馆藏更新02

科学史图书馆 科学史图书馆 2022-07-15

写在前面

这次的推送是一个新坑的开始,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天时间自学成果的检验。作为一个多年来的不断开坑爱好者,我有一套自己入门一个领域的方式:快速浏览手边可及的资源并进行宏观把握、比较,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将知识装进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我的图书馆。图书馆结构可以说是我自学的核心,我做图书馆的目标之一就是遇到任何一个主题都能按照我的结构将它划分出层次,然后按照清晰的思路一步步入坑。事实证明这种整体化的思维是很有效的。我觉得对历史学家来说自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个历史学家转换自己的方向,进入未接触过的新领域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说对于同行之间交流的重要性。

已经加入图书馆的用户前几天可能看到了Zotero图书馆里近两千个条目的更新,这是因为宗教改革毫无疑问是个大坑。之前的图书馆分类逻辑下是没有地方装宗教改革的,因此我新加了一个分类,在2 Objects and Questions(对象与问题)下面加上了2.8 Events(事件)这一项。和科学史图书馆的一贯分类原则一样,这个分类是去时间化、去空间化的,从宗教改革到covid-19都是影响科学史的重要事件。我不会在这一类里面细化出early modern events这种分类,因为early modern时期本身就是这些events定义的。

这次开坑主要是给自己补一门以前没上过的导论课。不管研究early modern的神秘学、图像、认识论,还是研究思想史、史学叙事或各种进路的现代性问题,宗教改革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也是最近意识到作为一个专门史学者,仅仅关注宗教改革与自己领域的交集是不够的,必须要深入到宗教改革研究本身的学术传统里。 不过话虽这么说,我还是很庆幸自己本科没有选这种课的,不然一定会无聊死。我觉得宗教改革这种老坑只有在你对欧洲传统积累了一定思考,有了自己的关切之后才会显得有趣起来,不然就只是一堆保守主义史学家的繁琐辩论而已。本着Sheldon and Amy的精神我花了十天时间做了一个实验:一个人文学科研究生一周之内可以自学多少宗教改革的知识?以下是我入门的思路。

实验第一天用于建立图书馆结构和下载文献。建立结构时我细读了两份导引,一个是Oxford Bibliographies里宗教改革和德国宗教改革的两个词条,另一个是Steven Ozment十多年前在哈佛讲宗教改革史学史的课程大纲,总的来说后者比前者立场上保守一些,书目选择也有不同侧重。同时我也到De Gruyter上面浏览了不少近几年的研究。我制作的图书馆藏书结构结合了两个bibliography的特点,也加入了这两者没提到的问题,例如近年来科学史家关注的宗教改革的认识论(epistemologies)、奇迹的认识论等。做结构的同时挑选我关注的重点文献用Zotero下载好附件。我挑出来阅读的monograph和论文加起来大约50篇(本),除了近年来一些绕不开的著作以外,主要集中在德系史学史、图像问题和认识论问题方面。

第二天到第六天就是阅读时间。我一般白天的时间用来阅读,第一天下载好的文件通过ZotFile和Onedrive同步到iPad上,拿着iPad出门到caffe nero刷文献,用Onedrive自带的阅读器批注。晚饭后就是一边阅读一边摸鱼一边写作直到凌晨,有灵感了就扩充修改我的瓦尔堡论文,没灵感了就在Ulysses上写中文公众号,嗯就是这篇。第七到十天主要用于写这篇文章,一边写一边查漏补缺,调整图书馆结构,下载和阅读新的文献。 重温了一遍本科时读的阎克文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在此时。就这样十天过后,我对宗教改革的理解从“马丁路德往教堂门上啪贴个纸”(对此myth的批判见Scribner and Dixon 2003, 1-5)到了今天此文所示的程度。总之,这篇文章一万多字,算是我收集宗教改革资料的起步工作,如果有德国史、教会史等专业的师友读到也欢迎多指教。

更新位置

2.8 Events 下图是本分类下的所有二级目录(即两位数字的类目)总览。

同时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下每个条目下面的note, 因为从网页扒信息时OB编者对此资源的简短介绍,或者网站上给出的书籍目录都会被zotero收录在note里,如图。客户端浏览起来更方便一些。

获取方式

部分文献可双击跳转到下载页面,或在客户端将条目拖入My Library后全选右键Find available PDFs批量下载。图书馆地址https://www.zotero.org/groups/2489429/wissenschaftsgeschichte


0 Sources 资源

宗教改革方面的资源电子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已经有不少导论书籍介绍,我这个分类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多收集。资源分为词典百科,bibliographies, 期刊,传记,Editions and Databases五类。

0.1 Lexicons

这一分类下收录关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人物的词典、百科类书籍,这种书的好处就是在面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人名时,下载一本pdf直接搜索或者在数据库里搜索,有时候比维基靠谱(就是更新可能差点)。人物类词典的话,Biographisch-Bibliographisches Kirchenlexikon (BBKL) 是目前最大的数据库,有纸质版也有在线版,都可以从科学史图书馆访问。但是在线版是要花钱的,一个词条2.5欧,学生一年的订阅25欧,我还没详细探索。2014年出版的Das Reformatorenlexikon是一本比较好的人物类小词典,稍微大一点的还有Renaissance and Reformation, 1500–162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双击条目可到libgen下载。

综合类词典的话可以看 Theologische Realenzyklopädie (TRE) ,我这里收入了纸质版也收入了degruyter的在线版Theologische Realenzyklopädie Online,据OB说它的16世纪词条质量是最好的。从科学史图书馆可以直接访问官网,不过得看学校有没有买数据库。界面如下图,词条的pdf是可以下载的,但是扫描质量有点糙。比较大的英文词典有Encyclopedia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Reformation (2004) 和Oxford Encyclopedia of the Reformation (1997) ,以及宗教改革五百年时出的路德相关词典Encyclopedia of Martin Luther and the Reformation,最后一本体积最大,转成pdf后两千多页。我都在图书馆里放了下载链接。

0.2 Bibliographies

这一部分主要是三种书:一,各种有推荐书目的宗教改革研究指南;二,一手文献目录,例如某个学者的著作书目,或者某个图书馆馆藏的宗教改革pamphlets目录;三,各种专门研究(如路德、加尔文、荷兰宗教改革)的文献目录,二手文献为主。

0.2.1 Research Guides 研究指南

研究指南当然是越新的越好,我找到最新的一本就是2017年Olaf Mörke出到第三版的课本 Die Reformation: Voraussetzungen und Durchsetzung , 在图书馆双击条目可到degruyter下载。截图是新版新加的章节即2005-17年以来的研究趋势,这篇文章概括了从Brady提出的复数Reformations,到Leppin的宗教改革的神秘根源,再到Rublack的性别史、全球史等近年来的新作。书目的更新在Quellen und Literatur的最后也有体现。同年的新书也可以看1.2 Collection分类下2016年出版的Oxford Handbook,Rublack主编,不过那本八百多页,这个体量就不能当入门书了。

我很喜欢的一本导论是 David Whitford (2008) Reformation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a guide to research , 关键是语言实在看着很舒服,几乎就是我自己写公众号的语言的英文版。导论中的许多篇目不仅简练地介绍了各种资源,还将这些学者重要的论题用几句话勾勒出来,这样的写作风格是非常需要功夫的。当然书是很多不同学者一起编写的,所以不同章节的风格也略有不同,总的来说是一本很高质量的导论。 这本书也是网络资源方面我所见最好的导引,每一章最后都有一个Electronic Resources Bibliography,如图。书中还介绍了不少数据库的历史、使用方法,网络版与纸质版之间的差别等,非常详细,虽然他们还处于用CD-ROM装数据库的时代,但是很多内容并未过时。在电子化刚刚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的21世纪初,Whitford的研究指南可以说是真正为数字时代学者准备的指南。

同时各个国别的宗教改革也有一些研究指南。英国方面 Voices of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A Sourcebook 是比较好的,电子书在degruyter上。其他可参见各个国别的OB.

0.2.2 Catalogues 目录

这里目录就是指一手文献的目录。对于宗教改革来说,印刷品如小册子 (pamphlets) 和书籍是最重要的一手文献,现在各大图书馆如BnF导航里基本都有early modern rare book这种special collection专区,可以直接浏览。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已出版的纸质目录,我在图书馆里收录了一些各个国别的,如下图。

最重要的纸质目录应该就是Michael A. Pegg主编的一整套,如下图,可以看到他一个人编纂了法国、英国、瑞士等各个地区的目录。可惜这一套书在图书馆目前无法借出,我在网上也只找到了目录(图上是法国卷的目录,还包括全套书的collective index),不然值得好好学习一下他的方法。

不过目前我们有了更方便的选择,就是 Brill Primary Sources 上的电子资源。从图上可以看到宗教改革相关数据库是非常多的,各个国别、教派都有,可惜可怜的剑桥也没买多少。(顺手查了下整个Brill Primary Sources使用一天的价格是$39.95)

学校没买数据库也没关系,我们可以暂时先用mrc文件将书目导入进zotero! Brill Primary Sources所有的书目mrc文件都可以免费下载,把文件用zotero打开就可以。地址:https://primarysources.brillonline.com/pages/researchers-students

下图是我用mrc导入zotero的Conrad Gessner Private Library里的所有藏书,等于在科学史图书馆里建了个小小的Gesner私人图书馆。改天争取写一篇如何用好mrc文件的介绍。

当然还有两个更大的整个16世纪、17世纪的德语出版物目录,就是著名的 VD16 和 VD17 (Verzeichnis der im deutschen Sprachbereich erschienenen Drucke des 16/17. Jahrhunderts), 这两个库好就好在汇总了所有电子化的资源以及同一本书在德国各地的馆藏位置,如下图就是VD17里随便搜索Thurneysser一本书的界面。

全欧范围内(包括英国)的可以看 HPB Database (Heritage of the Printed Book Database) ,收录的时间跨度从15世纪一直到19世纪。双击图书馆条目可以访问链接。

0.2.3 Literature 二手文献

这一部分是宗教改革的二手文献。重要的网络文献目录可以看 Archiv für Reformationsgeschichte / Literaturberichte , 这跟Isis Current Bibliographies有点像,是每年出版一大本的bibliography, 里面是分主题的文献目录,不过貌似2018年以后就不出了。说是目录,内页的体量基本跟书评差不多,如图。双击图书馆条目可到degruyter下载。

现在更好用的宗教改革二手文献数据库是ATLA (American Theologic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的检索系统,在EBSCO上,数据库每月更新一次,其中也包含了Archiv的内容。

0.3 Journals

这一部分收录尽可能多的宗教改革相关领域期刊。

0.4 Biographies

这一部分收录重要宗教改革人物,如路德、加尔文,Zwingli等人的传记类著作。暂时不多介绍,之后我会把自己研究涉及到的人物专门史重新编目收入2.5 Scientists一层中,以人物为单位组织。

0.5 Editions and Databases

我将scholarly editions和数据库编为一类,主要是考虑到现在不少这种标准版本都有了数据库,与其去找那种不知道哪个图书馆有的老书还不如直接看线上版。和前面0.2.2 Catalogues分类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我收录的是原始一手文献的目录和数据库,如16世纪的小册子,后者则是现代学者编辑过的一手文献,如马丁路德的标准学术版,数据库也是指的可以全文检索、索引的真正的“数据”库,不是仅仅装着digitized early modern books的那种。

0.5.1 Scholarly Collections

这一部分主要收录资料汇编类出版物。宗教改革最重要的一本资料汇编应该数 Corpus Reformatorum , 是19世纪出版的Melanchthon, Calvin, Zwingli等人的拉丁文作品集,现在大部分都被Google Books电子化了。维基上有全部101卷的目录和电子书链接,为了方便墙内我把整个wiki词条贴到了图书馆里,如图所示。

同样的19世纪大工程还有 Reformationsgeschichtliche Studien und Texte , 目录和电子书链接位置如图,电子版在internet archive上都有,也有几卷在哈佛电子书库等不用翻墙的地方。


数据库方面最大的就是ASP的Digital Library of Classic Protestant Texts, 需要订阅才能查阅全库内容。图书馆里有链接。

0.5.2 Werke 0.5.3 Correspondence

这两部分是单个作者的Werke标准版、译本、书信集和数据库,比如路德、加尔文、Melanchthon等等,像路德这样的作者还有不止一个全集,数据库也有若干个。

OB条目里提到的重要版本我这里都收录了,各种版本的优劣等等我无法一一介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前面提到的research guide, 这里贴一下Whitford 2008对路德全集 (Weimar Ausgabe) 电子库的介绍——这个时代的research guide已经跟软件测评差不多了,没准以后我们还会迎来数据库的打分平台,太贵的数据库就集体打一星。

1 General Histories 总体历史

终于讲完了一手资料,现在慢慢过渡到二手文献。这一部分主要关注总体上学界对宗教改革的认识,分为通史、论文集、史学史三个部分。

1.1 Histories 通史

哪些是现在值得一读的宗教改革通史?在通史这个分类下我显然没有把兰克的通史放进去,对我来说他属于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对于做学术史的人来说,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的区分从来不是绝对的,区分的标准无非一个距离感。 别说兰克了,现在我们读60-80年代的研究也经常有距离感,毕竟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一篇论文里使用一手档案材料的数量、对间接引用的依赖程度,与今天的研究都完全无法同日而语。我这个分类主要收录的是一些80年代以后,本世纪为主的宗教改革史著作。

从这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比较主要的趋势:一是长时段的宗教改革史。 Peter Wallace在2004年出版的The Long European Reformation(以及他的同名方法论短文,见1.3.0)就是这个趋势的代表,他不是简单将1517年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视为宗教改革的开始,而是将时间范围扩大到1350-1750,去讨论其在晚期中世纪神学、黑死病中的根源以及在启蒙时代的影响。宗教改革的经院神学背景近年来也是一个重点,可以参考Bossy 1985, Levi 2002以及2 Theologies 神学分类下的更多著作。关于长时段宗教改革及其影响的另一本著作是Oberman (2008) The Two Reformations, 他对From Luther to Hitler论题的反思非常重要。

二是宗教改革从单数变成了复数。 将宗教改革视为持续的、复杂的历史进程而不是一个人或群体的突破性努力,是整个宗教改革学术界80年代以来的重点。仅仅关于天主教、新教之争,关于路德如何对抗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史已经过时了,宗教改革被视为在国际化的知识分子网络中、城乡之间、精英与大众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的综合体。这方面重要的著作就是以复数的reformations为标题的这些:James Tracy (1999) Europe's Reformations, Carter Lindberg (2010) The European Reformations, Carlos Eire (2016) Reformations: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50-1650, 都是现在宗教改革史领域扩张的体现。事实上科学史图书馆整个宗教改革部分的结构就反映了现在宗教改革史涉及领域的多样性。

这两个趋势只是一个总的概括,更详细的趋势我在讲史学史的 1.3.0 General 分类下,以及后面更多分类中会讲到。总的来说,这些都与80年代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转向密不可分,Bob Scribner就是这个转向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最近比较集中阅读的一个人。Scribner的文集Popular culture and popular movements in Reformation Germany里面收录了很多他重要的文章,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改革社会文化史(80年代意义上的“社会文化史”还没有今天这么强的实践转向和物质转向成分)的总览。Scribner的书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例如他的心态史书写中常显露出建立普遍性的宗教心理学范式的雄心 (Cosmic Order and Daily Life),Scribner将宗教改革不是看作个人信仰的问题,而是看作collective mentalities的表现(Scribner 1980, 71),这是一个人类学传统下常见的思维方式。他也喜欢用图示理解心理学,见下图。

Scribner另一本重要的文集是The German Reformation, 1986年初版,2003年再版的时候他的学生C. Scott Dixon增加了一个章节。这本书主要从整体上关注宗教改革的多样性和不完备性。在Scribner之后重要的社会文化史取向著作还有 R. Po-Chia Hsia (2007[1998]) The World of Catholic Renewal, 1540-1770, Ulinka Rublack (2005) Reformation Europe等。

1.2 Collections 论文集

这一部分收录论文集、手册等。研究手册中最新的一本就是前面提到过的 Ulinka Rublack (2016)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s , 我把目录放在了下面,这本手册的特点就是全面涉及到了各种问题,从神学教义、地区、教派、媒介传播、教育、法院、物质文化、图像、身体,一直到自然哲学,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宗教改革研究的面貌。稍微早一点的Thomas Brady主编的两卷本手册Handbook of European History 1400-1600 (1994) 同样是这种社会文化史、地方史的取向。R. Po-chia Hsia (2004) A Companion to the Reformation World 则比较关注基督教世界,关注德国和欧洲的天主教-新教关系,教派论战,宗教战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专门有一个section收录了拉丁美洲、印度、中国、日本新教传播的四篇文章,这是近年来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即宗教改革的全球化。这几本书图书馆里都有下载链接。

1.3 Historiographies 史学史

谈了这么多宗教改革的文献,可能谁都想不到我最初入这个坑其实是因为要修改一篇关于瓦尔堡和医学史的论文。因此史学史是我关心的重点。说实话,整个宗教改革的史学史基本就是一部德国现代思想史,从尼采、施莱尔马赫、兰克到韦伯、瓦尔堡本雅明等等,所有这些人的问题意识都离不开宗教改革。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社会史兴起、英语学界逐渐占据主流,这个领域才多少脱离了一些思想史色彩。相应地,宗教改革的史学史本身成了一个学者们不断反思的重要主题,也和社会理论、哲学史、思想史等等结合紧密。

宗教改革研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 宗教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现代的。 宗教改革是如尼采以及一些宗教史家所说,只是一场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回潮,是如施莱尔马赫和兰克所说,是德国民族国家的起源,是如后来的社会史经济史学者所说,是现代个人主义观念的起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还是如更晚近一些学者所说,只是一个启蒙时代建构的神话,作为一场革命性事件的宗教改革根本不存在——“我们从未现代过”,或者不那么激进一点,是复数的一系列Reformations之一?理解宗教改革的核心,就是理解这场事件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因此在Koselleck对历史与时间的讨论中,宗教改革才会成为整个德国思想史上时间观念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如果想理解一位德国思想家,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如何理解宗教改革。(当然现在在全球史的视角下,我们可以说德国人对宗教改革的执念只是一个myth,宗教改革是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的事情,不能用来justify你们的民族精神,哈哈)

但是正如我这篇推送的标题所说,我阅读宗教改革的史学史,目的恰恰在于和传统的德国哲学史,或者用一位德国同学的话说”conservative intellectual history”保持距离。最好的史学史往往是由最好的历史学家写出来的。 和那些大家级别的学者看同一批材料、研究同一个领域的学者,往往最能体会到这些大家的成就和局限,也对其提出的范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我所说的这种史学史和把史学著作、史学范式当“理论”来读的读法有着本质的不同:用今天知识史的话语说,治史是一种实践,我们需要像小孩子学捏泥巴一样学习做历史,也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史学史。 在实践的视角下才能更全面、更sophisticated地回应思想史提出的问题。 时间的问题、现代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early modernists要面对的永恒轮回,不管这些问题最初的提出是在保守主义还是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下。

1.3.0 General 概论

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总体上的宗教改革史学史反思文献。我读这部分史学史主要靠Thomas Brady 1998年的一篇演讲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in German history 入门,双击图书馆条目可以到German Historical Institute网站下载。这篇演讲很好地概括了20世纪(前半叶为主)德国史学界和思想界对宗教改革的解释,所使用的口吻用Heinz Schilling的回应里所说,一方面是兰克主义 (Rankean) 的,关注大的历史图景,另一方面又是反兰克主义的,反对形而上学化的历史解释,‘historiographical achievements are intellectual constructs that compete with one another but not ontological approaches intended to converge with divine truth.’ 这种对非形而上学的grand narrative的追求对我自己理解德系史学史(思想史)也有不少启发,反正这篇文章里金句挺多的。

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史学史,Hans Hillerbrand (2003) Was There a Reformation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这篇文章也很有用。文中概括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宗教改革史的五个趋势,总的来说,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宗教改革史在时间、地域和教派立场上都变得更加inclusive:1. 天主教编史学对宗教改革史的贡献,尤其是神学议题和晚期中世纪视角的引入;2. 激进改革 (radical Reformation) 研究的兴起,涉及到多个之前不为人关注的教派;3. 扩展的宗教改革地域范围,从德国和北方扩展到整个欧洲包括英国(全球史是更晚一些21世纪的潮流);4. 一些创造性的概念的发明,例如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宗教改革称为 ‘early bourgeois revolution’; 5. 教派化或者宗派化 (confessionalization) 论题的提出,这个后面 4 Social Histories 部分还会提到。

宗教改革史激发过不少深刻的讨论,因此高质量illuminating的文献很多。我收录的馆藏如下图,这些文献不少来自Ozment的课程大纲,不少来自各种引用,虽然我还没全读完,但是可以确信它们的重要性。

1.3.1 Ranke, before and after 兰克时代

这一部分主要关注19世纪的德国宗教改革写作,现在藏书还不全,我还在慢慢增加中。现在收入了施莱尔马赫的纪念文集,收入了尼采与宗教改革(一本degruyter即将出版的书),收入了Georg Iggers写的兰克,其实还有更多需要收入的思想家,例如兰普莱希特我就还在慢慢读。

1.3.2 Weber Thesis 韦伯论题

韦伯论题是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都绕不过去的。这次修改论文,两位导师都提醒我要处理瓦尔堡与韦伯论题的关系,看来是要正式出圈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原著自不必说,连微信阅读上都可以看韦伯作品集。关于韦伯论题及其反响一些重要的文献: Ehud Sprinzak (1972) Weber's Thesis as an Historical Explanation

Gordon Marshall (1982) In Search of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Lehmann and Roth (1993) Weber's Protestant Ethic Origins, Evidence, Context

Chalcraft and Harrington (2001) The Protestant ethic debate 韦伯论题辩论一系列原始材料的英译本。

Christopher Bernert (1976) The diffusion of the “Weber-Thesis,” 1904–1930

关于韦伯的理性化概念,可以看 Stephen Kalberg (1980) Max Weber's Types of Rationality 或者施鲁赫特的书。

1.3.3 Disenchantment 祛魅

我将祛魅问题单拿出来,是因为这个概念已经超出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本身的论题范畴,成为了一个可以用在各处的概念。祛魅问题和理性化的问题一样,构成了20世纪初德语学术界的核心关切。Jason A Storm (2017) The Myth of Disenchantment: Magic, Modernity, and the Birth of the Human Sciences 就将祛魅视为19-20世纪人文科学界的一种建构,这个建构背后有政治的、心理的因素,也有学科本身对科学化的追求。与19-20世纪初学界对理性化问题的关注相对的是一批德国学者的(个人和社会的)非理性体验,可见 Alan Sica (1988) Weber, irrationality, and social order 及 Jane O Newman 的文章。祛魅问题在今天的神秘学史研究中也是一个重点,它不仅和史学史相关,还和现代的一系列神秘主义运动如new age等相关,见 Egil Asprem (2014) The Problem of Disenchantment . 

而近年来的更多研究表明,宗教改革时期的理性 (rationality) 与迷信 (superstition) 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和祛魅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更广意涵相比,韦伯描述的宗教改革时期的祛魅过程并不是完全的祛魅,它去除了魔法和仪式,但仍然为决定论和个体的神秘体验留下了空间。路德、加尔文等人身上的这一点被历史学家进一步挖掘,许多人开始论证宗教改革的神秘根源以及其如何促成了新的迷信。新教中的迷信因素在瓦尔堡时代的德语学界,也就是1920年代religiöse Volkskunde的研究中得到过一些关注,不过80年代后才开始被宗教改革史学者广泛讨论。Robert Scribner (1993) The Reformation, Popular Magic, and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就是其中一篇,还可参见 Volker Leppin (2016) Die fremde Reformation: Luthers mystische Wurzeln 等2.1 Mysticism分类下的文献。同时也有不少人讨论宗教改革带来的新的偶像崇拜,这个在6 Art and Image部分还会提到。

3 Regions 地区

地区性的宗教改革史是近年来的一个重点。地方性和全球史观正在把宗教改革从一个德国精神、德国哲学的载体变成一个在全球联动中形成的东西。关于全欧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最值得看的一本导论就是 3.0 General 中收录的由Scribner, Roy Porter, Mikulas Teich三位史学大家编写的 The Reformation in national context ,一章讲述一个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我将全部18个章节都分别收入了图书馆,这样方便双击每一章分别下载。关于全球范围内的宗教改革,近年来拉丁美洲的新教也是一个关注的重点,我这里收入了2000年出版的文集 Das Evangelium im Abendland und in der Neuen Welt ,讲述了宗教改革、西班牙神秘主义、拉丁美洲的新教运动一直到现代拉美神学的整个历史,双击可到degruyter下载。同时也可以看前面提到过的R. Po-chia Hsia (2004) A Companion to the Reformation World的相关章节。

3.2-3.7分别是英国、法国、低地国家、中欧、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等地的宗教改革,各地都有自身的脉络和特点。这里我的藏书都是直接导入的OB,我现在不可能每一个地区都去深入了解,等以后有机会涉及到再慢慢整理。

4 Social Histories 社会史

宗教改革的社会史又是一个涵盖early modern history各个方面的大问题,我这里暂不一一介绍。在研究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和国家时,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范式就是 4.1 Confessionalization,中文大概翻译成教派化或者宗派化。以我粗浅的理解,它强调国家、社会中慢慢形成一个各方面被宗教规范化、渗透的特定教派的过程,强调教会势力在社会中的强化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教派化的范式早期由Ernst Walter Zeeden等一批德国学者在四五十年代首先提出,在八十年代由Wolfgang Reinhard和Heinz Schilling等人进一步阐述,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就是 Schilling (1988) Die Konfessionalisierung im Reich 一文。想了解这个范式的史学史以及论题的多个层次可以看 Lotz-Heumann (2001) The Concept of "Confessionalization": a Historiographical Paradigm in Dispute . 对这个范式的批评也有很多,我这里从Scribner and Dixon的书中截取的一段就谈到了两点批评,一是它不区分世俗活动和精神活动,二是忽视了地方性。在社会史、地方史的研究不断发展的今天,教派化已经很难称得上一个自洽的范式。

与教派化相对的是一个更经典的范式 ** 4.2 Secularization ** 世俗化,它反过来强调教会服从于世俗国家,社会生活去宗教化的过程。世俗化范式的历史更为久远,最早由韦伯和涂尔干这些古典社会学家提出,后来一直到Charles Taylor等都有不少重要的讨论,而且也超出宗教改革史的范畴被用于各种时间地域的社会学分析中。我这里就不展开关于世俗化的一系列经典讨论了,查资料的时候顺手把OB收入了图书馆,经典理论可以到OB里一本本过,也可以看 Gorski (2000) Historicizing the Secularization Debate 里面的梳理。近年来关于宗教改革与世俗化最值得一读的书莫过于 Brad Gregory (2012) The Unintended Reformation: How a Religious Revolution Secularized Society . 在The Catholic Historical Review上有一期是几位著名宗教改革史家共同review这本书的forum essays, 最后还有Gregory本人的回应。这些都可以双击馆藏条目下载。

4.3-6 是社会史层面的女性、仪式、社会福利、城乡等一系列问题,我还没读那么多,所收书籍基本来自OB,可以自行浏览。

6 Art and Image 艺术与图像

接下来我主要展开一下图像问题和认识论问题。艺术与图像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图像毁坏(iconoclasm)问题,其中Leo Koener的著作 The Reformation of the Image 可以说是最重要的。Leo Koener是一位著名的德国艺术史的专家,在拉图尔2001年的展册Iconoclash: Beyond the Image Wars in Science, Religion, and Art中也有他的一篇文章Icon as Iconoclash. 我说他的这本书很重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图像毁坏本身就是内在于图像的。同时,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以Lucas Cranach和宗教改革时期的绘画为主线对德国艺术思想的反思,从黑格尔到沃林格,都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图像毁坏密不可分。但是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我还不是很习惯,是那种美国的理论性比较强的风格,虽然很有洞察力,但是有时候显得很绕。这本书回应的一个对象就是David Freedberg的名作The power of images,他的这本强调图像所唤起的非美学的体验,其中还专门分析了色情图像,可以和图书馆2.2.0-3 Theorie des Bildakts 分类下Bredekamp的理论,以及米歇尔关于图像欲求的一系列理论对看。总之宗教改革时期的图像毁坏为整个西方图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图像本质、图像作用的问题,等于是一个思考的基点。

同时,学界现在普遍的一个共识是新教的圣像毁坏并不是彻底的,它带来了新的偶像崇拜形式。这一方面可以参见Scribner的论文 Incombustible Luther: The Image of the Reformer in Early Modern Germany . 这篇论文非常有意思,是围绕一个从16世纪开始传说的奇迹,就是路德的肖像扔进火里是烧不坏的。不仅如此连路德住过的路德出生的路德死时候的房子都烧不坏。这种说法从16世纪早期一直流行到18世纪。关于路德作为圣人的形象是如何建立的,各种路德传说、路德显圣景点、路德香肠,以及路德和整个新教与奇迹、迷信的关系还可参见 Luther Myth: A Popular Historiography of the Reformer 一文。

10 Epistemologies of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的认识论

认识论是近年来比较新的一个看待宗教改革的视角。韦伯论题将宗教改革与理性化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理性化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理性化,宗教改革和“祛魅”的现代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还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新教与天主教中的奇迹是一个研究的重点。最早将奇迹作为一种认识论来考察的文献之一就是 Daston 1991 Marvelous Facts and Miraculous Evidenc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这篇文章从奥古斯丁和阿奎纳讲到波义耳和莱布尼茨,勾勒了奇迹的解释学是如何从神学的慢慢转变为自然因果的,总之是一个奇迹的自然化(naturalisation)过程。

我们都知道新教是拒斥显圣和奇迹的,但是关于新教改革者们比如路德的奇迹却一直长盛不衰。Soergel (2012) Miracles and the Protestant Imagination 从wonder book出发介绍了新教改革者对自然征兆的解释,Sluhovsky (1995) Calvinist Miracle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Miraculous in Sixteenth-Century Huguenot Thought 则关注加尔文主义。Parigi (2012) The Rationalization of Miracles 讲述了天主教如何通过理性化地解释奇迹来应对新教带来的信仰危机。知识史的视角也影响着宗教改革的研究。医学奇迹作为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研究一直在增多,可参见 Medical Miracles: Doctors, Saints, and Healing in the Modern World 一书。另一本值得看的新书是去年出版的 Listening and Knowledge , 从听觉感官的角度出发探讨加尔文主义中的认识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