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

我是娇娇妈 成长公社 2021-04-13


作者 | 娇娇妈

来源 | 娇娇妈(ID:jiaojiaoma8)


1


周末有空,只要天气允许,我都会带孩子去大自然中透透气。


比起城市里的游乐场,我更愿意带她去郊外或森林公园里走一走,甚至还会去城市周边的村庄待上两天,让她体会田间地头的快乐和大自然的乐趣,自然生长。


入夏后,天气炎热。每次出门,总被孩子的奶奶拦下:


“外面好晒啊,而且还有好多蚊子,在家里待着多舒服啊。”


但我依然坚持每月一到两次带着孩子去户外踏青,我觉得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多年前,我看到过理查德·洛夫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 - 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书中提出了一个叫做“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最近,这个“自然缺失症”再次被西方媒体报道。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另一项美国研究证实,缺少绿色空间等城市环境因素,会增加肥胖症、癌症、心理疾病等各种疾病的风险。


2015年《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成果,户外活动的时间是近视发生的唯一强相关因素,眼睛接触阳光的时间越短,近视的风险越高。


现在,很多孩子的周末活动,不是上补习班,就是去逛商场,家长不会刻意带着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即使是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多半也是选择迪士尼等大型游乐设施乐园,而非有山有水有泥土的大自然。


让孩子走出钢筋水泥的牢笼,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应成为孩子童年的主旋律。



2


自然,本应是孩子最好的伙伴。可是,很多父母却认为,到大自然中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阻止孩子去接触自然。


和自然断裂,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对生命的体察,更会让人失去支撑内心的力量。


曾在“自然之友”从事环境教育的胡卉哲老师,曾经接触大量的城乡儿童。


他发现,往往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更加见多识广,口才更出众,显得更聪明自信,但也更容易缺乏耐心和注意力,容易变得暴躁。


比如有的孩子会整段整段地讲述他对“全球变暖”的理解,还有对北极熊的担忧,确实挺有见地。但如果请他观察一下临近树上的小鸟,他却无法静下心来寻找。


有时候,当他们把孩子带到林地,请孩子们去数数周围有多少种颜色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兴奋地散开跑远。


但有的孩子却会拿着笔站在原地,既不走也不看,埋头写下红色、绿色、紫色、棕色……其实他写的只是他理解的颜色的概念。他就站在自然当中,但没想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确认。


这些,就是“自然缺失症”的症状。


除此之外,“自然缺失症”的症状还可能表现为:



1、 孩子因为缺少户外运动而导致肥胖和体弱,动作协调性差;


2、 由于在室内过多接触电子设备、书籍、绘本、玩具等,听觉、嗅觉等感官发展较弱,小小年纪就近视眼;


3、 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多,不愿意一起参加户外集体活动,不懂分享,强势霸道,没有合作和礼让意识;


4、 长期和家人在一起,语言表达仅限于日常常用词汇,影响交往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出现胆小、害羞、木讷等社交短板;


5、 走出户外的频次少、户外活动时间短,造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观察力不够,甚至出现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6、 身体和皮肤与动植物的接触少,触觉不灵敏或过于灵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洞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7、 与自然脱节,对自然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中,甚至不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农作物,感受不到生命的奇妙;


8、 对自然界的生物表现冷漠或恐惧,缺少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不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情商低,缺少同情心,比如虐待小动物、破坏绿树花草、破坏环境……



接触大自然太少,孩子们过于依赖自己大脑里的信息和成年人灌输的概念,但对由身体五感带来的各种丰富体验,却渐渐变得“接收无能”了。


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的观点则更为痛切:“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


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远离自然之痛,不仅触及当下的孩子,更会影响世世代代。



3


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很简单,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放养就可以了。


放学后,周六日,让孩子从补习班、商场、手机、IPAD中走出来,走进大自然这部百科全书,在里面探索神奇的事物和迷人的乐趣,在里面找寻学习的兴趣和培养生活的爱好。


很多父母都认为,学习就是要把孩子按在书桌前,写字背书。但大自然才能启发孩子最原始的学习动力。


生物性理论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在自传《自然主义者》中提到:


“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爱玩虫子的阶段,而我从未告别这个阶段。在培养一名自然主义者的过程中,关键是亲身经历,而不是系统的知识。最好去做一段时间未开化的原始人,不知道那些名称和解剖细节。最好是使用很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梦想。”


虽然知识很重要,但是,兴趣和爱好,激情和目标才是奋斗的长期动力,大自然这部百科全书会给孩子一个应有尽有的世界,会让孩子具备探索和梦想的能力。


很多没有深度投入到自然中的孩子,可能一时无法静下心去观察和体会大自然那些细微的奥秘。


这就需要家长在前期做一些引导,待孩子发现乐趣之后,再任由孩子自由探索。


小编最近从《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里梳理了一部分简单易行的小活动,并开始带着孩子逐个去做,最近一到户外时间孩子可开心了。


今天分享出来,让大家在楼下小区、城市公园、周边景点等常去的自然环境中,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探索自然的乐趣。


1、搜集石头


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喜欢搜集各种石头、贝壳和化石。


收集回家后,可以泡在一个透明瓶子里,做花瓶的装饰,给石头画画、也可以用砂纸等工具打磨石头,做个石头不倒翁。


如何利用捡来的石头,是孩子创造力的一种体现。给他们空间自由发挥,他们内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创造力也能得到提高。


2、发现木板下的隐秘世界


找一块废旧的木板,放在裸露的泥土上。一两天后再来,抬起木板,看看到底有多少物种躲在木板下。


找一本图鉴帮助孩子辨别这些小动物。一个月以后再来,抬起木板看看又来了哪些新居民。


每一次有新发现,孩子们都会很惊喜。这个过程就能让他们尝试到探索的乐趣,这种探索能力也会自然地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上。


3、发现10种小动物


在长距离徒步时玩这个游戏最好。跟孩子约定,在行走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周围哪里有小动物,争取找到10种,包括哺乳动物、鸟、昆虫、爬行动物、蜗牛或者其他动物。


发现小动物也可以指发现动物的足迹、鼹鼠洞,以及其他任何动物经过或者居住过的痕迹。这个游戏一般都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还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认养一棵树


在家周围找一棵树,让孩子认养它。并非需要每天浇水,而是要持续观察树的变化,并跟树建立一些联系。


比如春天来了,带孩子去观察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台风过后,带孩子去看看树有没有受伤;


平时也可以记录什么动物曾在这棵树上栖息。孩子有小秘密,可以让TA埋到树下,一段时间后再来看看。


认养一棵树,让孩子跟自然中的一样东西产生深度的联系,不仅能持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还能让孩子更有同理心。


  

5、鼓励孩子野营


给孩子买一顶帐篷或者帮他们做一个帆布帐篷。节假日或周末去海边、户外露营一晚,实在太忙,在小区花园里睡到凌晨也是可以的。


把帐篷的顶布拉开,跟孩子躺着一起看天,观察星星、云朵,最好有一本介绍星座、云朵等天文现象的书,跟孩子一起观察这些平时就在身边但却不曾用心去看的美景。


6、去钓鱼


对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能够把钓竿放下,垂到水面就很不错了。对年龄大些的孩子,要从最简单的钓具和技术开始。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把鱼钩弄直,这样万一钓到不想要的鱼,无损伤地把它放回去也更容易些。


常带孩子钓鱼,能够锻炼孩子的耐心和观察力。鱼儿上钩的那一刻,所有等待的无聊都会化为兴奋和欣喜,更能让孩子明白,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


大自然是最棒的指导师,孩子们能在大自然中开拓思维,能在丰富多彩的空间里让想象力任意驰骋。


大自然是天然的实验室,能以不同的方式来激活孩子们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让他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大自然还是一剂良药,可以减压,增强体质,使精神得到满足,带来创造力,幽默感,安全感。


爱默生说过:“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如果一个家庭让孩子更多的融入自然中,他们会得到无价的回报。


把孩子放归自然吧,让他们回到一个生命最初的家中去。


作者简介:嗨,我是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家庭教育平台。我的文,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但愿,我们相识后,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娇娇妈(ID:jiaojiaoma8)。


亲子 / 教育
二胎妈妈带娃图鉴,看完笑着活下去,哈哈哈哈哈哈……

亲子 / 教育
孩子,我不欠你的!”7张图惊醒千万家长!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

亲子 / 教育
婚姻好不好,看孩子长相就知道!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