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清13岁儿子曝光:我怎么摊上这种孩子!

成长公社 2021-04-14

以下文章来源于爸妈研究所 ,作者红豆豆包


作者:红豆豆包来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


深夜12点了,海清发了一则微博,感叹道:“别扫了他的兴,别当绊脚石。”


灯光下,孩子蛋妞正在奋笔疾书,为辩论赛做最后准备。


“最近这些日子每天就睡几个小时,劲头十足长途飞机也是从天亮写到天黑,七八个小时都在写,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各种作业,写完作业就赶紧准备辩论赛。”


海清似乎对孩子这些日子的忙碌有些心痛,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却从她的字里行间嗅到了一丝丝幽幽的自豪感!


 把这新闻往闺蜜群里一扔,果然,虽然已经大半夜了,但也能激起千层浪:


“我嫉妒啊!!!我酸了!!”


“我刚把兔崽子打了一顿,明知道明天就要上学了,周末在家也不作业。把他“押”在书桌前,竟然还鬼哭狼嚎的,差点就把爷爷奶奶唤过来了。”


一番义愤填膺的吐槽后,我们酸酸地叹息:


“同人不同命啊。”


不死心的我再去翻海清的微博,最后的一口老血也被清空了:


这是什么神仙儿子啊,写作业前还得哄老妈?!


 最让人嫉妒的是,蛋妞不仅贴心,而且还是全能型人才。


大提琴拉得好: 


一手毛笔字也被杂志选登:



一口气拿了三块游泳金牌:

就连魔方,也玩得出神入化:
 


同样都是孩子,有的就是天使来报恩,有的就是恶魔来复仇;同样身为妈妈,有的就像海清那样“命好”,有的就像我们一样“命苦”。


真的没法逆天改命吗?其实不然。


尹建莉曾说过:“如果没有唤醒孩子本身的内驱动力,如果没有让孩子自发地努力,家长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长。”


小天使和小恶魔之间,有时候或许只是差了一个转换器:——内驱力

  

我们是怎么走向平庸的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样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缺乏内驱力。


 他说:小时候有家长追着练琴,有老师看着写作业。成年后,为终于逃离大人的监护而欢呼雀跃,却未曾料到巨大的空虚接踵而来。我是谁?我喜欢做什么?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看着这个回答时,我背后一凉,他说得太对了。


小时候读书是为了好成绩;考了好成绩,是为了上好大学;读好大学,是为了有好工作……


迈着一成不变的步伐,走出约定俗成的老路。看似很安全,可是却也很危险。


《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在演讲中说过:


“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建造其内驱力,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动作,而非仅仅是表象动作。”


也就是说,一个看上去很努力、很勤奋的孩子,若“内心动作”并非源于热爱、探索和追求,那么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 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的成功和意义,是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息息相关的。


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内在驱动力,他对未知生活就也没有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人生,是没有自主性和生命力的。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家长不妨这样做:


1. 目标让人产生动力


深蹲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这令很多成年男子瞠目结舌的运动量,仅仅只是一个9岁孩子李诗杰的日常。


 爸爸是一名武警,是今年贵州唯一一个“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孩子觉得很骄傲,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军人。


在4岁时,爸爸就开始带着孩子训练,从最初的10个开始,慢慢地变成50个,再到现在的100个。


有了这个目标后,孩子在训练时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奇葩说》选手艾力说过:“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为了养成吃早餐的习惯,艾力逼自己一早起来帮室友打水;为了减肥,他一边跑步一边告诉自己:“我不优秀,我还不是胖子;为了一段5分钟的视频,他会花10小时练习准备。


从北大毕业到新东方名师,从写出畅销书到上《奇葩说》,艾力每一步都非常坚定。


有目标的人,就是这样的了不起。他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只为了到达实现目标的彼岸。


外驱力让人爆发,内驱力令人坚持。


身为父母的我们,要好好地引导孩子制定目标。一旦确定了后,就激发孩子努力地实现目标。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享受过程,坚持下去。


2.每个孩子,都应该被信任


《努力一点点》是泰国一部感人的教育短片。


孩子喜欢踢球,可是无论体能还是技术,都远远不如其他的孩子。教练也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打算放弃。


在练习中,孩子又摔倒了,他沮丧地说:“我追不上其他人。”


妈妈听了,微笑着鼓励孩子说:“没有关系,努力去超过前面的那个人就好了。”


 


就这样,在妈妈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重拾信心。他把球绑在院子的树上,一次又一次顶球;他把易拉罐堆起来,训练射门技巧……100次的跌倒,孩子就101次的站起来。


终于,这个不被教练看好的孩子,在一场比赛中,以一个精彩的头球力挽狂澜,锁定了胜局。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对孩子表示赞美和信任,孩子真的会向着这些期待发展,成为更优秀的人。


的确,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确实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常常会不知觉地就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


当孩子得到了父母的信任后,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会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奔去。



3.有兴趣才能长久坚持


近日,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终于揭晓了,获得此殊荣的是日本科学家吉野彰。


在接受采访时,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表示:只要活着就要继续研究。


说起和化学的结缘,吉野彰回忆起小时候老师送给他的一本书《蜡烛的故事》。


 “蜡烛为什么会燃烧?为什么火焰是黄色的?书上的问题让还是孩子的我内心感到化学非常有趣。”


因为觉得有趣,吉野彰会利用身边一切东西来完成小实验,久而久之,他对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吉野彰还说:“‘喜欢才能擅长’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是如果小孩子产生了兴趣就会一直保持关注而且越来越擅长。”


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很迷茫,他把所有的选修课都上了一遍,都没有发现特别喜欢的事情。


一次路过寝室时,他听到了一段非常动人的吉他旋律,从此萌发了对音乐的兴趣。于是深思熟虑后,他选择辍学,投身于音乐事业,终于取得不错的成绩。


自传《做你自己》出版后,他在接受专访时坦言:“我和父亲做的是一件事,我们都在做自己热爱的事。父亲常常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专注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旧,可是饱含的真理却是更古不衰的。


家长要从孩子出发,不要把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引导孩子发现和坚持自己兴趣,并且鼓励孩子将来发展自己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因为我在背后拚尽全力。


海清在采访时坦言蛋妞很自律,这和自己的教育方式离不开的。


 是的,哪有什么天生的神仙儿子,孩子的优秀,从来离不开父母的指引。


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渴望”的种子,那么才会长出“希望”的藤蔓,从而促使孩子朝着有阳光的方向成长。


而只有这种由内而外的坚持,才具有强大的生长力,才让孩子哪怕在严寒峭壁中,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开出最美丽的花,才可以让孩子真真正正地活在当下,不负年华!


©来源简介: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



亲子 / 教育
养女儿和养儿子有多大差别,太真实了,哈哈哈哈哈哈

亲子 / 教育
孩子的衣服不要超过5套?心理学家的解释值得深思!

亲子 / 教育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

做个合格的父母

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