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马VS上马,京味、海派你更爱谁?

2016-11-01 王乐 黑跑团

发掘力量最深处

On Running

好的比赛应该是360度无死角的,无论快的慢的、跑的看的、买的赞的……都能找到自己爱它的理由。


跑步热潮席卷全球,作为跑步产业的制高点和助推器,马拉松赛事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它的侧面,映射着地区的跑步发展水平,无论是技术能力的还是文化上的。


北京马拉松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国内最优秀的两大马拉松,对资深跑者来说,是必去的两大赛事,有浓浓的青春记忆与骄傲,弥足珍贵;对小白跑者来说,也是最难企及的赛事,有高高的抽签门槛和超低中签率,逼格爆棚。





北京和上海,被戏称为帝都和魔都,那里的马拉松又有着怎样的风采?延续了皇家血脉的首都与摩登都市上海滩,经年的文化传承与积淀,造就了中国马拉松比赛历史上两大杰作,京味、海派你更爱谁?


国际上马拉松的最高级别是大满贯赛事,波士顿、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东京令无数跑友心之向往,而北京马拉松和上海国际马拉松也都属于国际田联金标赛事,都有着20年以上的历史,规格紧跟大满贯。什么是好的马拉松?不妨将一些元素做横向对比,可见端倪。



一、什么样的马拉松是好马拉松?


评价一场马拉松的优劣,有众多维度。经常看到跑友赛记说的风景好、补给好、气氛好、奖品好等等还远不足以体现优秀赛事的全貌。赛道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是刚性指标,无法更改,是马拉松给人的第一印象。如要成为顶级赛事,光有好的赛道是远远不够的,以下几个方面都非常关键,那就是:参赛者,组织者,观众,赞助商,城市政府这五个维度的满意度。


某种意义上讲,马拉松不是比赛,马拉松就是marathon,是一场带有深深文化印记的聚会。参赛者满意是第一位的,道理简单的就像“顾客是上帝”那句口号一样,一场赛事所有行动都是围绕跑者来服务的,并延伸到各个相关资源。顶级赛事,一定照顾到了各方需求才能拥有持久动力。


北京马拉松起始于1981年,是国内首个马拉松。原名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为与其他高水平马拉松赛接轨,2010年更为北京马拉松(六大马拉松都叫XX马拉松,没有国际二字,透着自信。)比赛时间为每年10月第三个周末,2014年因为严重的雾霾而调整时间为9月。男子赛会记录:2:07:16,埃塞俄比亚选手托拉·沃尔德格贝里尔2013年创造。女子赛会记录:2:19:39,中国选手孙英杰,2003年创造。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起始于1996年,比赛时间从11月底到10月底不等,主赞助商因为历史原因更换了多次。男子赛会纪录:2:07:13,肯尼亚选手保罗2015年创造。女子赛会纪录:2:21:52,埃塞俄比亚选手图发2014年创造。



二、北马VS上马:选手水平


马拉松主角一定是跑者,顶级选手会不会来?一般高手有没有成就?普通跑者体验如何?小白参赛者是否如愿……


最近大家都在被上海马拉松的数据刷屏,不妨让我们看一下2016年北马和上马完赛数据。



全马规模上,北马比上马多出一万人,3:30以内的选手数量几乎是一样的(北马1,784,上马1,750),甚至可以揣测全国的精英跑者就是两三千人左右。这部分跑者大概是马拉松的头部跑者,各种赛事想要参加几乎都可以随意参加。


5小时以外的跑者数量巨大,(北马11,390,上马5,139人),早些年马拉松都是5小时关门,这些人都会被拒之门外。现在跑马拉松也在“扩招”,一把双刃剑。


悦跑圈首创了线上马拉松,在北马、上马期间也为不能现场参赛的选手提供了挑战自己的便利,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




悦跑圈“固意特北京线上马拉松”与悦跑圈“GNC上海线上马拉松”参与人数都在40万以上,线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部分时间限制,有更多5公里、10公里、半程可选择,让几十倍于线下的跑者共同参与盛会。跑,不受限!




赛事好不好,与最好成绩有一定的关联,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都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上海国际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的赛道纪录分别是2小时07分13秒和2小时07分16秒,从精英选手来看,二者不分伯仲。国内马拉松最好成绩来自厦门马拉松的2小时06分19秒。


赛事成绩快不快,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顶尖高手参加,这也是赛事吸引力最重要的反映。高手一年出成绩次数极为有限(一般是2次),档期选择非常谨慎。这些顶级高手为什么而来?知名度、关注度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另一因素就是现实的奖金额度。也正因如此,迪拜拥有世界第六快的赛道2小时04分23秒和最高的冠军奖金额20万美元。


除去顶级选手,大众跑步者的成熟度代表马拉松发展水平,比如人多的比赛是否有秩序,有没有作弊行为,有没有替跑,有没有拥挤现象,面对赛事组织出现问题时候,选手本身是何态度。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猝死人数激增,也是盲目参赛平时缺练也不熟悉赛场策略导致。


北马起跑天安门,出发相对宽敞,过去有尿红墙的小插曲;上马也有起点过度拥挤的现象,今年上马分区非常严格,也让赛道在最初5公里更加均匀。选手水平从对比表格中可见,上马的成绩略好于北马,高手的分布几乎是一样的,或许他们就是同一群人。



三、北马VS上马:观众


一场赛事的体验离不开观众,且要素不可控,完全靠本地的文化支撑。举办一场马拉松,对市民影响还是很大的,盛会还是扰民?观众能否融入其中?提起马拉松更自豪、更苦恼还是一脸懵逼……


观众是顶级赛事最有竞争力的门槛。东京马拉松的观众自发给选手准备补给和食物,令人难忘。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一百多年来路线都没有更改过,观众都是附近的居民,一百多年来传承下来看马拉松的传统,这个门槛至今无人能敌。




国内马拉松观众水平也越来越好,早年北京马拉松常有人群因为赛事封路堵车而按喇叭抱怨,2012年我跑上马的时候也见到观众和安保人员吵架,而现在大家都会微笑等待,还给选手加油,这种进步从观众身上能看到社会的包容和进步。不过,北京的安保非常严格,有些地段被安全线拦住,影响了选手与观众互动。上海马拉松因为路线的原因,有些路段是没有观众的,有观众的部分观众十分热情。




观众不可控,对市民教育也是赛事的重要组组成部分。观众体现一个城市对运动的真实态度,观众其实才是城市马拉松水平最好的指标,任何人任何城市都无法作假。



四、北马VS上马:组织及配套服务


城市马拉松有个值得骄傲的赛事IP(自主知识产权)嘛?特色能否有效表达?赛事组织者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要照顾的环节极其复杂,没有过赛事经验的人绝对难以想象。


前期信息披露是否吸引人?网站报名是否便利、支付顺畅便捷?参赛物资领取是否方便、参赛包是否用心惊喜?马拉松博览会规模、质量如何?比赛当天住宿、交通、餐饮是便利否?


存取包裹、流动厕所、赛道补给、医疗救护、摄影服务、收容车、赛后的各种休息按摩服务、表演、part等等?比拼的细节非常多。


上马在选手提醒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赛前提醒短信十几条,各个时间段推送的信息十分温馨。北马则在赛后做了大量的邮件信息反馈,也十分贴心。




北马上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层面非常多,相信去过的人都有过体会,出去博览会的规模,形式上已经逼近大满贯赛事的水准了。




值得注意的是,北马和上马都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照片服务,都是跑步维生素提供的,这点远远超过国际上著名的老牌照片服务商marathonphoto。北马、上海马拉松应用新技术都进行照片直播(经过拍摄点几分钟内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照片),上马我自己找到了50多张照片,可谓前所未有。在这个社交优先的马拉松年代,不失为一种巨大的突破。



另外一道风景线就是志愿者,志愿者多数属于“临时工种”,接受赛会短时间培训就走上岗位,他们自身对于服务、对于跑步的理解、热爱极为重要,长达几个小时看人潮人海保持旺盛热情服务,绝非一点儿补助就能做到的。


北马和上马的志愿者都可圈可点,还有专门的医护跑者,这次上马也立下功劳。


领跑员设置也很多,北马的pacer似乎没有上马的pacer更加精准。这可能和赛道有关,反复折返有助于大家去矫正自己的速度是否合理。


摄影界有句名言“好头玩儿焦外”,意思是好的镜头要看对焦范围外的处理甄别好坏,在极致的条件下能发挥出的能量才是真正的水平所在,天下高手的道理都是一样的,除了所擅长的部分,被忽略的要素能处理得当,才是真正的好赛事。北马上马对于意外的预防预处理都是国内领先的。



五、北马VS上马:赞助商与城市


赞助商权益回馈如何?传播与美誉度都有提升?和自己的品牌主张一致吗?能否带来更多商业价值?线上价值与周边产品?


世界上好的马拉松比赛,在这些方面都做得非常符合跑步者需求,不但给选手一个优良的赛事体验,同时也能够给赞助商和城市带来更大价值回报。(能够让跑步者满意,基本上就意味着赞助商满意、政府满意,这个年代口碑传播已经在传媒传播占比大幅增加,合适的选手需求匹配合适的赛事服务提到了一个大数据的重要度上来)


如果赛事有长期稳定的赞助商,一般来说都是极好的。这点上,北马、上马和国际大满贯赛事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多变的赞助商也意味着组织者对于品牌筛选的价值取向。近几年体育赞助商趋于稳定,北马锁定阿迪,上马抱紧耐克,整个赛事风格也与两家风格紧密靠拢。





关于城市形象,举办一场马拉松,是否带来经济效益和城市形象提升?安防工作如何?赛道礼仪得到有力传播了吗?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马拉松论坛对于赛道礼仪的讨论,各地跑团建设对身边跑着的影响,已经成为赛事延伸的重要组成了。


北京36年的历史,呈现一个不太均匀的加速状态,提升服务水准确切说应该从2008年开始,奥运热潮后倒逼大众体育进步,北京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上海马拉松的积淀,可以追溯到2012年被评为金标赛事那一年开始。之前虽然两个马拉松都是非常著名的,但因为竞争对手很少(一年全国加起来都不到10场),举办的形式也都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新。而之后,赛事的创新节点不断增加,市民的参与度也更为突出,包括公益行为的引入,精英通道引入,都是城市良好形象的巨大支撑。



六、北马VS上马:衍生品及周边


之所以把衍生品及周边提到对比序列,并不是因为我是个收集控。放眼大满贯赛事,周边产品琳琅满目,哪个不是赚的杯满钵满。从发展角度看,周边产品一定是马拉松赛事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赛事IP的通俗意义也是能卖出更多衍生品,收获更多粉丝。我自己是波士顿马拉松的钟爱粉,每年去波士顿马拉松购买纪念品的花销一般在2万元左右。


北京马拉松纪念品相对较多,不但有阿迪达斯专为北马发售的衣服帽子,还有吉祥物小熊(国内第一款马拉松赛事吉祥物实体产品)、选手名单海报、专属相框、纪念邮票等一系列衍生品发售。



上海马马拉松也有纪念品售卖,主要集中在服装类,相对北马少了一些。


北马、上马在悦跑圈的线上马拉松上也都有一定周边产品发售。


综合评价一场马拉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好的赛事应该是360度无死角的美,多方共赢的结果。单就赛道而言,北马上马的整体感觉其实还真的跟北京上海两座城市给人的感觉类似,天安门广场高奏国歌的威严,跑到鸟巢旁听着振奋歌曲的心情,穿过红砖碧瓦,有中轴线上的远古味道和都市的繁华。从陈毅广场出发,参天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铺与弄堂交错,立交桥眺望黄浦江畔,华丽丽的上海滩……


你用什么速度跑过,风景都是不一样的,这条跑动的长龙像是城市里穿起的颗颗珍珠,挂在两座城市的胸前,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个赛事都值得用心去品味。


备注:“赛事数据由官网等网络获得,如有不恰表述,敬请指正”


黑跑黑话

“马拉松赛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别有洞天。”

综合评价一场马拉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好的赛事应该是360度无死角的美,多方共赢的结果。

微信名:黑跑团

微信ID:heipaotuan

❶ 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分享
❸ 黑跑团私教课程,合作请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