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今天3月26日,你可曾记得有个诗人叫海子?

读书村 2018-08-06

人与书,魅力的相遇——点击上边“读书村”关注微信号dushucun2015






1989年3月26日,26岁的诗人海子卧轨自杀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版的诗集有《土地》(1990)、《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324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3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4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


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 , 一个诗人自杀了 , 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 ,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 , 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 , 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 , 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 , 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扯在一起。美国学者奚密对海子之死的评价 ,是有一定道理的 :“是否这个雄心万丈的计划损害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身心健康 ? 是否为了创造这篇超级史诗,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 ? 是否孤独离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 ?是否, 如西川向笔者透露的 , 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顶言 ? 我还是比较赞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对海子自杀原因的看法。四川在《死亡后记》一文中对海子自杀原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考察 ,他认为,导致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 , 他曾于 1986年自杀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 ( 如发表于 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 , 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甚至 ,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 , 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 ,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对理想爱情执着。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了。

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 ,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

5)气功问题。练气功练出了身体上的一些问题 ,出现幻听、幻觉等 , 影响了他的写作 ,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 , 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或许是把他自己推进这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三、不死的海子

这颗彗星的陨落给人以震撼:它的陨落的时间,以及它的陨落的方式。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

生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表现都不相同。有的生命比较漫长,这种生命的展示有如一串连续的镜头,是一种缓慢有节奏的展开。我们如今纪念的这位诗人却不是,他似乎知道自己只能匆匆,他容不得如此和缓。他的一生,是一种精华的集中展示。它是彗星的陨落。全部的过程都在燃烧,燃烧成一道发光的弧线。燃烧,而后熄灭。它的熄灭是猝然的,是惊雷和霹雳的闪爆!

因为在有限的时空里有着强烈的电闪般的燃烧,所以这颗星辰的陨落留给人们以久远的思念。当然,在这思念背后,是对一种才华的敬意。充满才华的诗人消失了,但人们依然思念这种才华的闪光。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方式,人的生命最终总要消失,而艺术的生命却因才华的闪光而得到延续。这种延续的长度是与才华的积蕴成正比的。

这位诗人来自深厚而贫瘠的大地。他和大地上的村庄、村庄周围绵延的麦地血肉相通。他的一生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分的声音,呼唤这生长了谷物和生命的大地。他关于土地和土地上的生命的歌唱,有着绵远而浩瀚的背景──那里闪耀着人类高贵心灵的光芒。这位现代诗人是如此地心仪于那些古典的诗魂:屈原、但丁、莎士比亚……。他宣称要接续那些伟大星辰创造的史诗传统。这种宣称无疑是庄严而凝重的。

星辰在天空的燃烧和最后的消失是激动人心的。那一道弧线是一个永恒的记忆,但却更像是一个悲痛的预告。它预告着一种文化精神的终结。从那以后,像这位诗人这样对于伟大史诗刻骨铭心地景仰、并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这种理想的境界,仿佛是随着那弧光的消失而消失了。90年代似乎是一个拒绝的年代。人们愈是想念这位诗人毕生的追求,就愈是因他的缺席而痛感某种近于绝望的匮乏。

诚然,作为过程,这诗人的一生过于短暂了。他的才华来不及充分地展示便宣告结束是他的不幸。但他以让人惊心动魄的短暂而赢得人们久远的怀念,而且,愈是久远这种怀念便愈是殷切,却非所有的诗人都能拥有的幸运。这不能说与他的猝然消失无关,但却与这位诗人对于诗歌的贡献绝对有关。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他的诗歌理想,他营造的独特的系列意象,他对于中国诗歌的创造性贡献──他把古典精神和现代精神、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乡土中国和都市文明作了成功的融合,以及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诗歌的虔敬。

海子以后,还有什么让人长久谈论并产生激情的话题?我们无疑是在满怀疑虑地期待着。








海子的时代:1989年之前



·丁小村



198932626岁的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海子的自杀,彷佛成为一个象征,这个象征与诗歌无关。1989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海子选择在这一年自杀,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成为一个象征。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虽然,多年以后,海子被回忆,被追捧,被贬斥,这些彷佛都与海子无关了。诗人死了,你们还活着,所以你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贩卖海子。诗人闭嘴了,你们絮叨的嘴巴还张着,所以你们有足够的条件来吵吵嚷嚷。诗人死了不要紧,诗歌死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件。诗歌死了,所以那么多人借诗歌的名义来做与诗歌无关的事。


前几天看到某报访谈于坚,于坚说海子并非一个大师,不是他们所吹嘘的那样,我同意这个说法。一个人死了,你把他捧为大师,那是你的自由。死人是不会跳出坟墓来反对你的。当然,你把他说成一无是处的文盲,他也同样只能闭紧嘴巴,任由你糟蹋。诗人的死亡事件,在这个传媒凶猛的时代,注定只是一个新闻线索,这与诗歌无关。


但是在1989年是不同的。我记得在1992年,我的朋友西村和几个年轻的诗人,在西安筹办一场纪念海子和悼念自杀诗人戈麦的朗诵会,朗诵会没如期举办,这些怀着对诗歌的一腔热情年轻诗人迎来的是官方和警察盘问……这件事给他们留下了阴影:诗人死了,活着的人也不好受。这是1989年之后的事件。与诗歌有关的事件。


1989年之前,那么多的诗人在和海子一样,怀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追逐着诗歌。我在1990年第一次读到海子的长诗《太阳》,这册诗歌给我很深的印象,对于一个诗人的白日梦幻,那些旁观者的说辞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在他活着还是在他死后。


1989年之前,海子不是一个大师,但是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大师,但是1989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他的肉身被火车碾碎,他的手稿变成了印刷品,他的名字成为某些人的牟利的资源。


1989年之前,中国诗人有浪漫主义的,有后现代主义的,当然也有扯淡主义的。海子是一个地道的浪漫主义诗人。你可以嘲笑他。但是在1989年之后,一个讲究实利的时代来临,浪漫主义的海子变成了绝唱。所以你甚至连嘲笑的资格都没有了。


海子注定是要死亡的。不是死在铁轨上,就会死在讲台上。当然,更有可能,是死在酒桌上,也许,例外的是,他会慢慢把生命耗在精神病院,在接受了多年以后某个诗歌奖之后,慢慢的被镇静药剂催眠,老了,死了。




读书村图文,任何其它微信平台转载使用,必须取得主持人和作者许可


每天十分钟,读好书,品好文

读书村dushucun2015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号:281290150

主持人:新浪微博@丁小村

QQ及信箱:12545194@qq.com

请分享给朋友们,让好文字滋润更多的人!

请分享给朋友们,让好文字滋润更多的人!

点击下边“阅读原文”读更多【读者】↓喜欢本文记得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