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著名作家白描谈《白鹿原》创作秘诀:“陈氏馒头”为何筋道?

白描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1985年秋,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促进会从西安一路开到陕北,在榆林毛乌苏沙漠以“大漠盟誓”的仪式闭幕。图为与会的作家,自左至右:陈忠实、白描、京夫、子页、路遥、贾平凹。


白描谈《白鹿原》创作“秘诀”

“陈氏馒头”为何筋道?

文:《北京晚报》记者孙小宁

 

2008年4月,时值《白鹿原》创作二十周年暨荣获茅盾文学奖十周年纪念,陈忠实应邀赴京,在现代文学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与众多在京评论家、文学编辑一起,共话《白鹿原》从创作到获奖的历程。《北京晚报》记者孙小宁,把作家、文学评论家白描的发言,以《白鹿原:陈氏馒头何以筋道》为题,进行了报道。现将其推荐给读者,以纪念这位不朽的作家和他的不朽的作品。

 

 “陈氏馒头蒸得好,就在于:面好、酵老、工到、气饱”。这是白描对陈忠实创作《白鹿原》成功原因的概括。

白描与陈忠实曾一起在陕西作协工作,是《白鹿原》创作的见证者。当年白描任陕西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延河》主编,与陈忠实私交也甚好。提到陈忠实,白描首先感慨陕西作家有共性,他们大都从小生活在底层,经历过苦难磨砺,有扎实的生活基础,但他认为,陈忠实的成功还在于,他不满足这些。“如果把《白鹿原》比做一锅馒头,陈氏馒头之所以好,是因为:面好,酵老、工到、气饱。


什么叫面好?白描说,就是生活积累丰富。为了创作这部渭河平原农村50年的历史长卷,陈忠实跑了关中很多地方,查阅了很多县志档案,搜集发掘了极其丰厚的生活素材。陈忠实原本生活底子就非常深厚,为这本书,从1986年到1988年,又准备了数年,没有“精粉”,陈忠实不会去蒸这锅馒头的。

酵老,说的是陕西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特别是精神传承。陕西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又有着强大的文学传统,陕西老一辈作家有柯仲平、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白描认为,“陕西这些作家,个个都是大树,特别是柳青这棵大树对许多人影响至深,甚至包括生活方式的选择。陈忠实学柳青,学的是他的方法与精神。陕西文化和文学的传统给陈忠实留下了特殊的基因,这就像“酵头”,在精神和品质层面,在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作用。

工到,就是功夫下到了,蒸馒头要揉面,凑合揉几下馒头能蒸出来,但只有下工夫花力气把面揉到,蒸出的馒头才筋道。关于陈忠实为这本书所下的工夫,白描回忆了一个插曲:“1990年,陕西作家路遥以《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陈忠实到我那儿小坐,我对他说,你能不能把《白鹿原》的部分章节先在《延河》上登一登?他点起卷烟,慢悠悠地说:急啥?路遥都获奖了,我还急啥?正是因为路遥获奖了,陈忠实才不轻易往出拿,把《白鹿原》的标准又提高了一层。写好的作品,又收拾了一年多,这部作品问世,是在两年之后。”


2006年清明节,京陕两地部分作家评论家前往陕西省长安县,祭扫柳青墓。自左至右白描、何西来、王巨才、严家炎、陈忠实。

所谓气饱,指的是要火力一定要持续,不能中断,不能分心思,不到时候决不能揭锅跑气。另外还指气韵饱满,意韵贯通,作品给人以充实充盈的感觉,既能感觉到作品所表现的生活有一种“气场”,也能感觉到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时贯穿其中的“气场”。一部长篇巨制,有些作家可能会写得上气不接下气,疙里疙瘩,但读《白鹿原》决没有这样的感觉。白描认为,陈忠实不仅是这部长篇,他后来创作的短篇,也都气韵饱满。

面好、酵老、工到、气饱,四个因素缺了哪一个,都不可能蒸出《白鹿原》这锅馒头。如果说陈忠实创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无非就是这八个字。

感谢著名作家白描先生提供本文资料,并以此纪念陈忠实先生:对一个作家的尊敬,是读他的作品、让真正优秀的作家流芳——这也是对文学最好的敬意!——主持人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讲述】汉中“金香玉”传奇:贾平凹分香散玉 | 白描

·【讲述】天下母亲都最牵挂自己的儿子:为路遥母亲画像 | 白描

·【读者】著名作家白描:书写玉世界秘境,讲述玉文化传奇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