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汉中,我的东关巷子

崔剑波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东关巷子

 

·崔剑波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进过这条巷子。

每次回来,都少不了到此走走。巷子愈深,房屋愈旧,空气愈清,心愈静。在这里,每一秒都被拉的很长,屋檐下的蜘蛛网也显得格外陈旧。

在这里度过大学时光的人,对这条巷子都会有天然的亲近,抑或是多年不再走来重温一番,也都会在梦呓间呼唤,尤其是对外地学子来说,这里有太多的回忆弥足珍贵。

是驻足在巷子拐角观“出車飞象”的博弈?

是汉中慢条斯理地享受特色小吃菜豆腐带来的满足?

是望着穿碎花长裙来回穿梭的大学少女时的痴痴地笑?

还是夕阳中,歪坐在摇摇欲坠的木板房边的老年人们,端着清茶等待夜幕来临?

这是巷子人特有的自在与自得,虽然跨过十来米的街道,便是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但这不能影响他们静静地喝茶,静静地打瞌睡,静静地和时间同行。

巷子很陈,却集聚了不少来自最底层的手工艺者来此开设铺子营生,有卖稀饭面皮的,有专于烙饼的,有擦皮鞋的,各自为安,岁月静好。

接近晌午,好不热闹。巷子的夏天最鲜艳,从大学园结群而来的少女们,算得上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她们撑着各色小花伞,讲着标准的普通话,打笑却用地道的俚语,举手投足间,都格外得体。

巷子里,每家商铺都会悬挂一个大小各异的招牌,有挂在廊檐下的,有斜靠在门口树干上的,也有干脆不挂的,一切都很随性,只要老板自己觉得舒心就好。六年前,刚上大学,文秘系的美女学姐带我走进巷子,指着一个面皮店,用夹杂着商洛方言的普通话,十分得意地说:你以后肯定会喜欢它。从那时,这个寒碜的“家乡面皮”店便被我牢牢记住。

往后的日子,学姐毕业了,不再有过联系,甚至淡忘了她的美貌,可我终究成了这家的常客。常来常往间,也就和这家店主人建立了深厚友情,店子男女主人都是地道安康人,来此学完手艺,便打定主意在此扎根。男主人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中年汉子,典型的“甩手掌柜”,体态胖实,干活却十分麻利,顾客稀少时,便坐在门廊边的凳子上,“吧嗒”地吸着便宜纸烟,十分惬意,有时也会凑过身来听一听顾客们讲的笑话,也会十分豪爽地奉上发自歇斯底里的笑声;女主人长得十分消瘦,操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安康特有的口音已不十分明显,神似鲁迅先生《故乡》笔下的“豆腐西施”,然而,人却十分善良。

记得第一次走进店子,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板凳,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第一筷子面皮、第一口菜豆腐汤,让人体会到了家和母亲的味道。几年后,当我重新踏进这家小店时,老板娘瞬时便喊道:同志,毕业去了哪里?工作可还顺利?还有你那位漂亮的小女友可曾回来?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只是感觉脊梁忽冷忽热,愕然而不知所措,只得胡乱吃上一番,便匆匆逃离出来。直到现在,我都想不清楚自己为何如此?是对自我现实的窘迫,还是走进社会后落的世俗浅薄?


前段日子,广西同窗发来消息,告知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梦寐以求的金融行业,并顺带倾诉他对汉中热面皮的怀念。当“舌尖上的中国”在黄金时间强势推出时,远在千万里以外的各地游子,骨子深处的乡情乡愁一次次被熊熊燃烧起来,这就是“家”的味道。记得,在起始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体态修长、仪表清秀的南方娃是不习惯于汉中的酸甜苦辣。可也不知从何时起,他总是周末第一个起床奔向巷子的人,就是为了吃上一碗热面皮,尔后再来一碗店子免费的菜豆腐汤,这样的日子如此重复了三年多,终止于几年前一个燥热的早晨,我们毕业了。

巷子古旧,却自有独特和奇妙。各色水果摊一个紧挨一个,不仅质量尚好,而且便宜,这为女学生们提供了利好。尤其是在夏天,姿色不一的女学生穿戴各色时尚的裙子,来此精挑细选,好不欢喜。当然,来此的女学生大多是由男友相随的。有情致的女生,会在一个晴空满满的日子,戴着一顶异族风情的帽子,站在巷子中央,让男友把把此刻的自己定格在属于最痴情的年纪。来来往往的人群,也会十分理解地从旁边绕开,让拍照的女孩子笑的更美,照的更甜。毕业前夕,有一好友给我欣赏他和女友四年拍摄过的所有相片,都十分精美,有华山的、峨眉山的,还有大草原的,但只有一张最惹我眼球,相片是复古风的,女孩背后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木板房,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在温和的阳光下,眼睛慈祥地望着房檐,怀里抱着一只熟睡的花猫,不知道,那位老人是孤独还是满足?我很震惊,先前破旧的巷子居然可以如此充满魅力。年轻女孩在古老的巷子里,更显年轻;巷子在年轻女郎的陪衬下,倍显沧桑。从此,巷子变了。

在中国,成都有宽窄巷子,北京有八大胡同……这构成了一道十分奇异的“巷子文化”。然而,也还有许多将近消失、毁灭的巷子,它们之所以不知名,不是它们没文化没底蕴,而是极少有人去关注,去挖掘。史书载,东关巷子是老汉中最繁华的地方。昔日,这里有数不清的商贾字号,有擦肩接踵的游客,它东西不见尽头,居中与汉王台相勾连,写满了古今记忆。

有那么一天,我会带着将与我共度一生的那位人儿,来此大写特写一张婚纱照,就算是对青年学生时代的一次补偿和重温吧。

东关古巷,它让来过此处的人记住了乡愁,记住了乡情。


崔剑波,发表有散文作品等,现居陕西宁强。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西北小江南:汉中

·【生活】春耕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