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土:又闻稻花香

王庆安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又 闻 稻 花 香

 

文 | 王庆安

 

又到秋收时节,混合着泥土的稻花香了。

田野已慢慢退去深绿色的妆容,把更加成熟的金黄色缓缓地呈现出来,泛着金光的玉米,结实饱满的黄豆,亮晶晶沉甸甸的谷穗,都成了丰收最好的注解,在所有的庄稼里,最让父老乡亲们重视而又投入精力最多的,无疑是稻谷,每一块稻田里沉甸甸的谷穗,都散发着由内而外的清香,那种香味,自然,清新,像不施脂粉的庄稼人般随意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只有与土地朝夕相处的耕者,才能被这种香味深深沉醉。
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身上的汗珠久已在稻田流成了河,对于父亲来说,稻田是他的支撑家庭的根本,也是他展示力量与技艺的舞台,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父亲都烂熟于心,在我们老家,说起父亲做庄稼活的本事,没有人不称赞的。

春播时节,父亲总是早早拿出备好的谷种,张罗着周围邻居一起在育秧室开始育种,生火、控温、加水、催芽,每一工序都在他的脑海中,不需要温度计、不需要计量仪器,父亲始终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提醒和指挥众人。从没出现过育秧失败的情形,当一盘盘嫩绿的秧苗从育秧室被端出,一季水稻的生长就开始了,庄稼人开始播种一年最重要的梦想。

催好的秧苗被移栽到秧母田里,开始了和土地的第一次接触,慢慢地,嫩绿的苗子变成深绿,挤挤挨挨地长成半尺多高 ,真正的插秧就拉开了序幕。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的连饭也顾不上吃,往往是早上刚收了油菜,午间浇好田,犁耙完毕,下午就要忙忙的把秧栽上,乡亲们始终觉得,只有早早安了苗,秋后的收成才有保证。

老家地处丘陵,田地大都曲曲弯弯,整块的大田很少,为了保证秧苗栽的疏密一致,很多乡亲们都要带上长长的绳子,两头用木棍或竹棍一绑,栽秧时,先将绳子两头固定插在田的两端,沿着绳子栽一行秧苗,空上四五行,再打桩固定绳子,沿绳子再栽一行,最后把空白处补齐,这样栽出的秧苗整齐美观,也不浪费田。但父亲栽秧时,从来不用绳子,他的目光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栽出的秧苗端端正正,每一行就像尺子量过一样,疏密有致,小时候偶尔和父亲一道去秧田插秧,父亲总是先从田的一端栽出几行之后,再让我顺着他栽的秧苗往后栽,刚开始还算整齐,没几行下来,我栽的秧苗就有点扭七歪八的感觉了,这时候,父亲再顺着我栽的地方栽上几行,秧苗看上去就横平竖直了,有时候父亲也会把我栽的东倒西歪的秧苗重新栽一下,我担心父亲会批评我干活不认真,但父亲从来没有,他只是专注而忙绿地把一捆捆秧苗迅速栽下去,从田头到田尾,从不歇手。

很快,秧苗封行了,长高了,开始孕穗了,出穗了,这期间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晒田,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防虫,父亲都了如指掌,常有村民过来请教打药防虫方面的事情,父亲也会一一指点,虽然他大字识不了几个,但在庄稼地里,他就是个“土专家”。

父母养育了我们五个孩子,都让我们上完了该上的学,我们三个弟兄都通过念书走出了大山,继而进了城,在城里安了家落了户,成了我们老家方圆十里读书励志的典型,在我们漫长的求学路上,父亲一直用极其顽强的努力支撑着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尽量让我们不为生活所困心无旁骛地学习。他的力量是微薄的,除了土地,除了庄稼,除了流汗,他没有别的办法,他所有的努力,就是让我家的庄稼长得更好,收获的粮食更多,让他的孩子在学校能吃饱穿暖,不为生计发愁。


他做到了,我们上学期间,尽管是穷学生,但每月总能及时收到父母亲寄来的生活费,让我们过上清苦但并不十分寒酸的日子。那个时期,父亲上山砍过竹子,编成竹筐拿到集市上换钱,挖过药材,晒干后卖到药铺,母亲在家里养过猪,喂过鸡鸭,所有得来的钱,都填了我们生活的窟窿。在老家,我们家的房子是最破旧的,家具是最少的,但父亲并不在意这些,他的目光,只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在寄托希望的庄稼地里。

秋收的日子,父亲是最忙的,除了自家田里的水稻要收割脱粒,他还要帮助村里劳力少的人家,等到庄稼地再次变成空地,父亲已经很有些疲累了,但他心里却是高兴的,舒畅的,因为一年最主要的收成有了保证,丰收的日子就在眼前。他开始盘算着能收多少水稻,除了上交公粮,留下基本够吃的,其余的都会在短时间卖掉,换做孩子们上学的费用,他用一个农民的最大付出,为孩子们逐渐开阔的视野和不断生长的希望买单。

    年复一年,父亲在田野里辛勤耕耘,把汗水变成一粒粒金黄的谷穗,把自己变成了鬓发斑白、皱纹满面的老人,但他的心里是安慰的,他用微薄的力量把孩子们送到自己人生的另一个站台,作为父亲,他是成功的,他没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给孩子们留下了勤劳、坚毅、智慧、勇敢的农民父亲的形象。

转眼之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两年了,他的坟冢就在老家的山梁上,坟头正面,就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稻田,我想,稻花特有的香味,父亲一定会闻得到。 

 

 

 

 王庆安,发表有散文作品等,现居汉中。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