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讲述 | 山风中舞动的那抹红

靳红谧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山风中舞动的那抹红

文 |  靳红谧


很多年了,我的梦中经常出现同一个场景:一面不太高的山坡上,高大的松柏掩映着一座古庙,斑驳的庙门前,一个红衣女子翘首观望,山风吹动着她的衣服和头发,也吹动着坡上的庄稼。在这色彩不太丰富的土地上,那抹红色格外醒目,常常让我想起大殿里身披红绫的观世音菩萨。

每每梦醒时分,我常常感叹,我并不是一个怀旧的人,可是那段岁月呀为何常在我的梦中出现!

我出生在秦岭南麓的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里,村庄因了这里的地形和居住者的姓氏命名,叫靳家沟。与我们村相连的叫杨家山、陈家沟。我们村居中,因此在我们村设了三至五年级。我们这个大村的孩子要上一二年级,就一分为二,距离陈家沟近的一个自然村到陈家沟上,还有两个自然村的孩子就到杨家山上。我就是在杨家山小学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的。

杨家山在一面山坡上,村里人口较多,房子依山而建,远远望去,颇为壮观。在坡的顶端,伫立着一座古庙,不知何时修建。庙的外面长了一圈粗壮的松柏树。我们听老师讲,看树的年轮就能知道树有多少岁,很想数数树有多少年轮,但我们这群五到九岁的孩子无法伐倒树,而且村里的老人说这些树是有灵性的,是村子的守护神。我们就只有敬畏地看着这些树,很是失望。后来不知谁想了一个法子,说我们可以合抱一下这些树,然后合抱的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量一下圈的直径有多长,再去伐倒一棵我们能伐倒的树,数数有多少圈,测一下树的直径,以此类推,就可以推算出这些松柏树的年龄了。大家一想,是呀,顿时高兴起来,积极开始行动。抱得结果是最大的树得四个高个子合抱,最小的也需要三个小个子合抱,后来大家站成圈,我们不由的惊叹,好粗的树呀!惊叹过后,一时的新奇劲一过,这些树有多少岁也没人再感兴趣了。

房子是土木结构,有青石门墩和高高的门槛,第二进比第一进要略高一些,这个高大敞亮的第二进大殿就做了我们的教室,第一进殿和院子以及庙门外的一块空地就成了我们的活动场所。两边的厢房,一个是老师的办公室,一个是学校堆放杂物的地方。我们这里的学生就三十个左右,都在一个教室里,分为两大组,每组是一个年级,由一个老师教,共用一面黑板。后来工作后才知道这种教学模式叫复式班,代表了我们中国教育所经历的一个时段。

我们的老师是杨家山一个年轻的媳妇,教我们时不到三十岁。她中等身材,一张被山风吹的黑黑的瓜子脸上有很多雀斑,眼睛虽不太大,但时常满含慈爱,厚厚的嘴唇很是红润,和脸上的红晕呼应。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里,她一头乌黑时髦的卷发立即让她从众多的农妇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了我们这群孩子心中文明进步的标志。也许是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吧,她和这里的所有女人一样喜欢红色,夏天红色的裙子,冬天红色的棉袄,就是不穿红衣服时,也会扎条红色的围巾。她还和村里的匠人一起,把这里所有的门窗用油漆刷成了红色。这个红色的精灵带领着我们这群乳臭未干的孩童在红色的门窗中快乐的生活着。

每天的晨读是我们的必修课。春秋两季,红色精灵带领我们在庙门前的空地上读书,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的站着,有的坐在裸露的大树根上。站着的累了就坐下来,坐着的读到得意处又会情不自禁的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伴着鸟鸣虫叫,充满了诗情画意。以至长大后多少年,那朗朗的读书声和鸟虫的鸣叫声都回响在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耳旁。夏天,我们有的躲在树荫下读,有的躲在大殿里读。冬天,学生到校往往天还没有亮,小学校又在山坡顶上,风声呼呼作响,很是寒冷。红色精灵往往会在刚入冬时就带领我们用村上提供的塑料布把所有的窗户糊起来,在活动课时捡柴火堆放在堆杂物的厢房里,到了隆冬时节,每天早上点起两大堆火,每个年级围着一个火堆坐,就着微弱的灯光和熊熊的火光进行晨读。我们大声的读着书,老师也坐在我们中间读着书。读着读着,我们就会被她那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所吸引,总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等我们的读书声渐渐弱下来,直至完全消失。她就会突然停下来,诧异的问:“你们怎么不读了?”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就都又大声读起来。有一次,她又停下来问,一个胆子大的男生说:“我们在听你读书!”她一惊,然后笑笑,两片红云飞上了她的脸颊。“我们一起读吧!”她倡导道,我们立即会心地一笑,快乐地大声读起来。每次和已经天南海北的同学谈起古庙里的读书生活,大家的心中总是充满了快乐和暖意。我也一直喜欢朗读,到工作后又把这爱好带到了我的课堂上,和我的学生一起享受朗读的快乐。

晨读之后是上课,每天六节课,早上三节,下午三节。因为我们是两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共用一块黑板,又是同一个老师,所以只能间隔着上。一年级上课时二年级自习,二年级上课时一年级自习。我们每天上一节语文课一节数学课,两节自习,一节阅读课,一节活动课。自习时完成上课所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可以看自己带来的各种课外书,当时农村孩子的课外书籍比较少,我们就交换着看,直到看完所有人的书,老师会把她订的报纸买的书拿来让我们读。为了阅读方便,她又教会我们查字典。那段岁月,我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和报纸,认了很多字,也养成了阅读和查字典的习惯。这些习惯让我终生受益。活动课时,老师会教我们打乒乓,拍皮球,下跳棋,下军棋,和我们一起踢沙包,抓石子。有时会带着我们大扫除,有时会带着我们帮学校附近地里的乡亲拔草,冬天更多的是捡柴。

我们学校的统考成绩总是全考区前三名,每次红色精灵笑眯眯地向我们汇报统考成绩时,我们总是欢呼雀跃。后来二年级毕业了,我们得离开呆了两年的学校,相处了两年的老师,小小年纪的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分离的痛苦,尽管距离不是太远。带着最后一学期的成绩单,带着老师的叮嘱,带着我们对新学校和新老师的期盼,我们走下山坡。老师让我们唱着歌快快乐乐的离开,往前走,不要回头。走下山坡时,我们忍不住回头,我们的老师站在那片空地上,一如她在朝霞中迎接我们上学,在晚霞中目送我们回家一样,红色的衣服在风中舞动着。我们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眼泪夺眶而出。老师挥挥手让我们走,我想老师当时一定和我们一样,是流着泪的,因为这两年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欢乐。


后来在我们村上了一学期三年级,就被父母带到了城里,在最好的南街小学上学,开始了我城里孩子的生活。刚到城里时,什么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和城里孩子格格不入的腔调。我就小心地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后来有同学叫我踢沙包,因了那两年的功力,我成为大家喜欢的队友。再后来,班上下跳棋,下军棋,打乒乓,到处都有我的身影。我很感谢我的红色精灵,是她教我的这些东西使我很快融入了新的大家庭中。大家都开始对我刮目相待,不再笑我的土腔调,不再笑我不入时的装扮。我也开始努力地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举家搬入城里后,我没多少回老家的机会了,就是有,也是匆匆地去,匆匆地回。有时偶尔在哪个乡党的宴席上碰到我的红色精灵,也难得有多少说话的机会。后来,就是碰到了,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再后来,外出上学,毕业后忙于生活和工作,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见到我的启蒙老师,是我以普通话测试员的身份在教育局领导地带领下回老家的中心小学测试普通话时。往日那个年轻美丽,风韵独存的少妇也变成了将近五十岁的中年妇女。脸上的皱纹记载了岁月的艰辛。老师见到我时非常高兴,只是往日的孩童突然以考官的身份出现,她的激动中多了一份自豪和畏怯。她告诉我,我们的那个小学早已经撤了。几个村的学校只保留了我们靳家沟一个,设了一二三年级,四五年级要到中小上,六年级和初中在一起。她在我们村的学校教书,民办马上要转公办了,端上真正的铁饭碗了。问及他的家庭,说是独生女高中上完后在南方打工,丈夫依旧在农村,做了村干部,照看着庄稼,平时她有空时,也帮忙务农。她没有提及生活的苦,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她忙不停地给我拿家里炒的南瓜子、花生,还有核桃。她说听我要来,专门带了些来。我很是感动,不知道该怎么说她对我的影响,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心中这许多年的思念。只有不停地说“好吃,好吃!”她笑了,索性帮我剥起来。那慈爱的笑容呀,又让我回到了从前的岁月。我问她还教孩子们打乒乓吗?她说,老了,打不动了,现在有年轻的教师教,她有时和学生下下棋。说着说着,她说到了我们那时上学还好,能就近上学。现在合并后,有的学生要走好多路,天晴还好,遇到雨雪天,可苦了孩子们了。但是合并后,没有复式班,老师多了,课也能开全了。只是现在农村孩子但凡能进城读书的都进城了,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是呀,从我离开到现在,我们的村子也在慢慢萧条。能进城的进了城,能移民到平川的到了平川。走不了的人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坚守在那越来越破败的村庄里。想起荒废了的曾经带给我们快乐的学校,想起曾经兴隆现在却破败的村庄,我不禁颓然。

离开中心小学时,老师把我没有吃完的一大包东西塞给我。站在高坡上的学校前目送我远去。我一回头,她那红色的衣服在风中舞动着,一如很多年前古庙前的送别。

后来听说我们村的那个小学也撤了,那里的孩子都到中心小学住校,我的老师也转成公办教师,到中心小学教书了。我真为我的老师高兴,到老来终于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了。我又不禁为小小的孩子们担忧,但是想想那里有许多和我的老师一样爱孩子的老师,又释然了。

山风中舞动的那抹红依旧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知道那个身影将一直陪伴我到老。到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小小的我会把那个身影和披着红绫的观音像联系在一起,神话传说中的观音守护着人间,那个红色的身影呀,她传播着文明和进步,守护着这一片土地上的孩子。正是无数个红色的身影守护了我们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这片土地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哦,山风中舞动的那抹红!


     靳红谧,现居陕西洋县。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