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回乡之路……

高晓涛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二村平台年节专题

13

腊月十六

农历丙申年

2017

1


▶关注丁小村言(dxcn916),阅读年节专题文章。

1月8日:《乡村路带我回家:留坝一条路》

1月10日:《去略阳,寻找一点阳光……》

(更多文章请关注丁小村言阅读,长按页面底部二维码关注)

▶二村平台在年节期间推出专文(旅游,美食,年节习俗,年节记忆,纪事,地理人文,故事……等。),欢迎阅读,也欢迎作者赐稿。


读书村·年节专题——已发出篇目:

中国年:春联

说年,说过年……

(更多篇目,请点阅:读书村2017年节专题)



回乡之路

文 | 高晓涛

 

有些情感,如同一根利刺,毫无重量,却能直戳进人的心里,那尖锐而凛冽的感觉带给人的不仅有疼痛也有快感。 

如同我每一次的回乡。 

故乡是个小小的山城,确切说是被山包围的小城。山,近在咫尺,推开窗是山,放眼望去是山,就连登到山的最高处看出去还是山。山外有山,可没有山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那是幼时一直放在心里的谜题。 

一直以来,我都称自己是大山的孩子,可大山孩子不一定都是爱大山的,曾跟随母亲去拜访山中的一位远亲,足足走了五个多小时的山路,山是那样高,又是那样孤寂,焦渴和疲惫不时折磨着我们,只能一次次地问母亲:还有多远才到?母亲的回答总是那句:翻过那个山梁就到了。可我始终没数清楚一共是翻过了多少的山梁才最后抵达那里。 

亲戚的家比我想象中更要贫困,守着山里的一点贫瘠的坡地,温饱虽然可以勉强为继,但家里所需的油盐酱醋茶等一应生活用品就不得不下山采买,每一次下山和上山自然成了苦差。看着那个和我同龄的瘦弱的女孩子背着沉重的背篓跋涉在山路上,小小年纪的我对居住山中的她们一家生出了深深的同情之心。在我眼里,山就是阻隔幸福的屏障。 

曾经沉默和孤独的我就是那样固执地向往着山外边的远方,心心念念地想要走出小山村,走出小乡镇,走出小县城去。即使真的走了出去,也还觉得不够远,要远到什么程度呢?至少要到个坐上三天三夜火车也不能及的地方吧,至少是离山很远的地方吧,至少是可以把故乡缩放成一张照片仅供怀念的地方才觉得是远方吧! 


第一次真正离开故乡,是去市里读书,汽车驶出县城,要走近三个小时的盘山道,那里有个叫煎茶岭的地方可真是险要啊!一路都是狭窄的盘山路,路边没有护栏,车子就像是行驶在悬崖边上,一颗心始终被揪得很紧,生怕司机一个不留神把车子栽到山沟里去。山路崎岖而绵长,像没有尽头一般令人心焦。几个小时走下来,胃里翻江倒海,晕车的滋味难以形容,直到车子缓缓驶出绵延的山路,才觉舒一口气,终于走出大山了呢! 

有好几年是不怎么想家的,除了寒暑假必须要回去,是不会轻易踏上回乡之路的。在山外边急于脱去一身山气和土气,急于融入到曾经向往的大城市的生活,这些足够我忙的。更何况回去的山路所导致的晕车带来的生理不适每每令我有畏难情绪。这就让每一次回乡都有些漫不经心,一个一个数着路上必经的地名,心下想着,为什么我会出生在如此贫瘠而无名的地方?回乡,就成了件闹心的事。 

时过境迁,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真正地离开家乡那么远,那么久。也没想过,有一日,故乡的山山水水成了我最深的牵挂和最动情的乡愁。       

我是十年前来到重庆生活和工作的,重庆也被称作山城,这里的繁华和大气是家乡的小县城无法比拟的,但我却始终觉得还是故乡的山水更为亲切。       

我当然也不曾想过,多年后回乡对于我而言成了一件最迫不及待的事,虽然一年回去不了一两次,但每一次回去都令我五味杂陈,情难自已。

总是提前个把月就开始拾掇行李,给父母带点什么?给又长了个头的小侄女带点什么?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亲戚同学朋友,都是久未谋面的,总得去见见,去唠唠。那些年少时仓皇走过的路总得去走一走,儿时亲近过的山总要去爬一爬,幼年常常洗澡捉鱼的河总得去淌一淌。  

刚来那几年,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先得乘五个小时的汽车,再转七八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回去,春运回乡之苦自不必说,单是平常回一趟家,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路奔波下来都是很累的事。但无论多么劳累,回乡都是令人愉悦和期待的。       

归途漫漫,火车驶出成都平原就再也绕不开绵延不绝的大山,一个一个穿山隧道让天堑变通途,火车在一座座青山中穿行而过,此时我眼中的山不再是阻隔幸福的屏障,而是我奔向家乡与亲人相见的桥梁。       

后来交通便利了,高速公路直通到家乡。一路驱车,青山绿水皆被抛至身后,归家的路越来越快捷,跨省高速不过六七个钟头,回家的路不再漫长。每当车子行驶到川陕交界之处,心里就会一阵阵喜悦,家就在不远的前方了,没有什么能阻挡一个迫切归家的游子的脚步了……       


每每回乡,似乎一切都未曾改变。山风的气息没有变,河畔江边的依依垂柳没有变,嘉陵广场的人声鼎沸没有变,一声声悦耳的乡音没有变,让人惊艳的小城女子的容颜没有变,凉皮、油茶、菜豆腐的美妙滋味没有变。       

但家乡又实实在在改变了。是“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的陌生感,是正在大兴土木、热火朝天搞重建的小城面貌,是亲友同学渐老的容颜,似乎都不尽然,感受最多的是家乡人民的生活状态改变了,从众人围拢在滨河路一角唱着秦腔、围观听戏的火爆氛围到嘉陵广场人气爆棚的广场舞,从三五成群休闲散步的如织人流到桥边、河畔垂钓纳凉的悠闲场面,再到被灯光点缀得如梦如幻的县城轮廓,足以看出,家乡人不仅善于创造新生活,也越来越重视享受生活,这也许是最大的变化吧!       

席慕容说的好,“年少时仓皇走过的道路,在今日回头看去,应该只见苍苍横着的翠微,不再见愁容了。”我想是的,无论哪一次,回乡总是关乎心头最炽烈的情感,最柔软的情愫,故乡也许就是年少时想离开,年纪大了就想回来的地方吧!而回乡之路,就像北野的诗里写的:回乡的道路多么使人神往,亲人们的爱足以抵消一世悲凉。


高晓涛,发表有散文作品多种,现居重庆。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故乡酒:村醪也堪醉……

·一头过去的牛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