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末感言:一段人生,一点文字

陈婉君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岁末感言:一段人生,一点文字

文 | 陈婉君


为了更好地做自己,建设好家庭,写出更满意的作品,作为家庭三把手,在2016年的最后十天,我特将全年生活和学习做一个回顾性总结。

又是一年结束时,回头总让人温暖欣喜。走过的路,有亲人的温馨陪伴;写过的文,有心绪落下的真实印痕;说过的话,有心气,也有心思,更有悲悯情怀人情味。从汉中到城固,坐车需要花费了四十分钟。但是,从城固重新回到汉中生活,我却走了整整十五年。如果说,刚毕业去城固是为了谋生而上班,那从城固调回到汉中则为了更好的生活。

虽然是租的房子,但是目前的生活却能按自己的心思过。不擅长做饭的我,一天两顿饭坚持自己做,不用仰仗先生的大铲一挥装盘立就的手艺。每周换洗床单被罩,坚持读书跑步,每天都以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中。村上春树说“身体是每个人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我对现在的自己,暂时很满意。

又回此地,貌似日子很平淡,其实是幸福的秋水长天。《在细雨中呼喊》一书中,余华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而是和儿子一起进取努力,因为“逝者如斯夫!”

人生是一个时光雕刻和自我雕刻的双重旅程,无论我们是否锲而不舍,时光都会不依不饶。我们的状态正如逆水行舟,自我雕刻慢了,就会被岁月无痕修理。腰间的游泳圈,惰性浮肿,任性膨胀,都是自我雕刻的要求散漫懈怠的缘故。儿子开始自称“哥”了,我则相应自称“姐”,称呼变了;儿子开始写游戏攻略,我继续无病呻吟写我的文章,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儿子一米六五,我好像不足一米七一了,高度明显没有了优势,不进则退。从这些表面肤浅的变化里,我看到儿子大有赶超我的暗流涌动。封建家长式家庭教育彻底退出了家庭历史舞台,家庭的伙食和交流方式更多以一把手儿子的口味为中心,偶尔兼顾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

儿子上中学了,营养和能量是必须的。我和先生喜欢吃清淡的,我们总是喜欢煲点汤。儿子象征性吃一点,我们很纳闷。本来已经吃得油大盐咸的胃口,需要适当调和一下。血气方刚的少年,就是接受不了我们的提议。想想也是,谁的青春不绚丽多彩。衣服必须酷,发型必须靓,口味一定要重……,否则怎么好意思称少年?青春必须要有味有趣,熬汤做菜必须要炒果大香花椒辣椒味精样样俱全,品相色味一一考究,要得入心入味,就得种种食材刀刀见功。但是清蒸鸡块,浑焖鲤鱼,炖汤熬粥,煮茶叶蛋等,哪一样不是慢功夫,活剥生吞自己的肤浅轻薄?我原来总以为是自己的手艺欠佳,怎想到不耐烦竟然是自己德行不够。

几乎总在厨房里,我才能完成自己对儿子所有的爱和期待。哪一样不是对自己的反观和自省?难怪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你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养孩子,其实也是在养自己的性情,在爱中成长才是最快的,因为我们无私,博大,全心全意。

去給儿子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告诉我:儿子阳光自信,后劲很足,但是纪律性不好,更致命的是审美和表现有点弱。她举了个例子,一次理发竟然让姐姐給他胡乱弄了个发型。我心里一惊,那次的发型正是我理的。本来是还要修整一下的,但是儿子可能对我的技术没有信心,死活不愿意让我继续,只好怅然作罢。

其实,第一次出手理发,能理那样我已经很满意了。后来,先生为了增强我的自信,也让我給他理了两次。儿子见我手艺大长,又让我开始給他理发了。我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也曾发过这样的朋友圈:我非常喜欢和家人一起走在晨辉与夕阳里,但最近却没有了这样的念想,原因很别致,因为先生和儿子的发型被我理坏了。其实,他们也用过“报废”“惨不忍睹”自嘲过他们自己的发型,当我表现不够愉快时,他们立即表示在开玩笑。总之,这种尝试,是我消费了亲人的形象和口味,满足了自己的节俭和手艺,无论如何要对家人心怀感恩。

尤其是儿子小时候,我总是自己用我们穿过的纯棉衣服洗干净,給儿子自己手工缝制衣服。这点业余爱好,也是一种朴素的生活理念。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工薪阶层,我们在没房没车没存款的状态下与先生牵手组建了家庭,家里的每一根筷子,每一粒米,都要我们自己花钱买,生活自然是精益求精,美益求美的。首先,大把的时间微薄的收入都是用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格局的。对于那些可有可无,可买可不买,可交可不交等等的人和物,我们都会选择不。除了自己能顺利过好,我们双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所以,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同等情况下的其他人就不能比较了。

我买一件衣服,最短的穿着期限也是五年左右,有的衣物至少也要穿十年,与流行和潮流总是很少契合。对于女人必备的化妆品,我从来都是淡然处之。除了特殊场合,我很少化妆,偶尔只涂点口红。鞋子衣服,只求得体,也算是自己的一大风格。但是,买书培训做义工,我从来都舍得花钱花时间花精力。

有一篇关于奋斗了十八年,和贵族子弟们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常常让我陷入了深思。我从来舍不得花费可贵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出身和处境,我只愿意和自己的过去比。因为有一种自取其辱,就是质问苍天,为什么别人有的而自己没有。我的儿子和先生就很乐观,儿子听说老师同学对他的发型不满意后,很豪迈地说:“如果我考上哈佛,他们就会垂头丧气,尽管本人发型不过关,但是一点也不影响本少爷考名校。”先生更是淡定:“别人一看,就知道我的头才是我们家婉婉的杰作。”是啊!连我自己都看不过眼的发型和手艺,竟然得到家人的肯定,真令我无限感激。

我很多时候都很无奈和沮丧,但是,先生和儿子就明显和我不一样。尽管有时被别人批评否定,他们还是自信爆棚不以为然。我打内心崇拜他们的乐观豁达,厚道明媚。我突然就想到了美如周冲和丑如凤姐,用行动来雕刻自己就好了。世上美丑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风动,帆动,还是心动,自古没有定论。我们何苦要为了别人的目光和心思而活。做自己想做的,活成自己满意的样子就好。杨绛先生在选科时询问父亲的意见,父亲回答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听了父亲的话,杨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在文理科之中选择了文科。正是有了这个选择,才成就了之后的剧作家、翻译和作家杨绛。村上春树也说过,喜欢的事情才能长久,不喜欢无论如何也坚持不了。

昨天出门,见一少年挥动长鞭,响亮地抽打一枚陀螺。陀螺随着鞭子的抽打节奏,努力旋转着。我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我们每天按时起床,定时跑步,认真工作,热爱家人,永不言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无形中鞭策着底层的我们?那么大身体的一只陀螺,只用那么小的一点着地,稳步旋转,却能保持着芭蕾舞般的步速,无时不在提醒我们:在前进中才能保持平衡。

平凡的日子,就如这枚漂亮的陀螺,无论怎么样华贵,日子久了总让人审美疲劳。烟火岁月,就一日三餐也让人疲于应付。尤其是孩子不在家时,有一种找不到认真烹饪的理由。写作也是,常常有一种季节性断流的茫然。

面对苍白的岁月,我经常感觉无话可说。推开生活虚掩着的柴门,里面看到的更多的是光秃秃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两极分化,有些喜欢宅在家里玩手机,看别人的生活想自己的心事,有些喜欢出门看风景,品自己的思绪看大自然的构思。云月相同,山溪各异,自然各有各的道理,只是思维不同罢了。

脚迈出去,路就开了。每一次迈步,都是一次定夺;每一次下笔,都是一回辨认;每一缕思绪,都将滋润水样华章,启封崭新的行程,点燃又一波涟漪。笔走春秋,文字开路;水到渠成,落墨成趣;轻启丹唇,笑意成文;落英缤纷,曲径通幽。微醉在独自徘徊的文学小路,光阴穿上碎字连衣裙,渺春风,戏蜂蝶,溜青春,我怎么会没有好兴致上路。不上路,怀揣美意拂袖出门又有什么意思。

文思快意的日子,就是无意于文法寻路、文笔跑路、架构赶路、章法横斜意清浅。而是思维迷醉而留恋,眼神失语而温润,摇曳的思绪淡淡开启。发愤方可忘食,憧憬牵动思路,厚积而薄发。

“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真知灼见,也为迷茫中的人们指点迷津,催人奋进。独木不成林,独行寒意生。一条路要走下去,没有读山悟水颂云品月钓清风的心境,断然难以下笔成文。目空而踩实,独自清欢而明眸善睐左右相顾。

前两年我经常周末出门徒步,披星戴月早早启程,坐通村公路第一班汽车到达要爬的山下,和两位姐姐一起启程。下车后凉风习习,寒意阵阵。路边树木苍翠,村民目光恬淡。我们穿着鲜艳的户外服,看起来有点向村民大自然炫酷的样子,实则还是惧怕被危险淹没而求助不便。我们仿佛移动的颜料,逶迤横斜在山间的羊肠小道上。看起来样子楚楚动人,其实骨子里砥砺前行的品质才是真的动人心魄。有些驴友年过古稀,有些旅游重病在身,有些孩子才十几岁......。久不出门的山民们,望着我们的身影恍如隔世。晴空下,我们欢声笑语;风雨欲来,持伞在手;风雪吹,我们越走越热乎;泥里水里,大家一起放声自嘲。那些长在地里的庄家,水果蔬菜,苔藓地衣,顾自旖旎,热烈葳蕤,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大雨滂沱。它们根本毫不在意,管它感时花溅不溅泪,人恨别鸟惊不惊心。安静休息时,我就自然会想到出外徒步爬山的意义何在。为了满足流浪的心,为了满足缱绻在心头的梦,为了清风明月山间的小溪,为了看野花戏蜂蝶,为了在大自然中洗净尘肺,为了和往事干杯……。走出来,就是意义,走出来就是信仰,走出来就已经完成了自我实现。有一种时尚,叫在路上;有一种迷恋叫姐来了;有一种希望,叫背起背包说走就走。


我越来越发现:作文就是思绪徒步,徒步也是双眼作文双脚寻访。只要上路,一定会有别样的风景。无论心情,无论道具,只要我们顾盼,思路随风景流转生辉,情节就会在前行中自行缓缓推进。清风徐来,思路自然蜿蜒蹒跚,不远处就会灯火阑珊。怪不得那些背包客,经常出门也会精神饱满。那些职业作家,下笔就会思绪汩汩。著名作家严歌苓说,她每天按上班的时间开始端坐桌前,写作就开始了,下班时间开始正常休息。灵感是不断随着写作的思路而生发的,而不是等着有灵感才开始撰文。我们多数人都是从底层或低端起步,越是底层、越是低端,问题就越多,也就意味着机会越多。只看到问题的人,会陷入到痛苦绝望之中,感觉自己好命苦,自怨自艾积怨成河,但无改于人生现状。所有的迷茫困惑,实质上不过是一种格局不够。只看到了现状,而忽略了这个世界的变化。走出去感受生活,坐下来落墨成文。

深度写作其实更需要格局思路,纸上徒步更多在于眼睛旅行心灵散步。泛泛下笔,没有远虑,思维就会停带不前。阿甘式的跑步,不是谁都能坚持。所以,思维催生灵感,灵感带动思路,在不断写作中学会写作,在不断前行中点亮心灯。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西西佛斯就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如我一样的悲剧英雄,因为惨受神遣,不得不把一块块大石头从山脚搬到山上,屡败屡战,永不言弃。而对于一个这样杰出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你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马云曾也遇到个向他抱怨的年轻人:“人生好艰难,机会都让你们抓走了,什么也没给我们剩下。”马云说:“你错了,我们根本没抓住任何机会。实际上,我们抓住的只是问题和困境。”石头一直在行进,而我始终没有倒下。那些呜呜咽咽凄切悲凉,不过是我们对潜在软弱的自己通风报信。读书写文,纸上旅行,精神散步。这关乎灵魂,临水照心,洗心清肺,和最好的自己隔空相约。精神旅行让物品生华,朴素盈辉,变有限为无限。这就是现在的我和我的现在,渴望能在总结中奋然前行。

 


陈婉君,发表有散文作品等,现居陕西汉中。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我的书,我的红丝带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