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母亲

王印明 读书村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我的母

  文 | 王印明


母亲去世二十多年了,总想写点关于母亲的文字,记述那遥远的日子里,一颗稚嫩的心尽情地享受着母亲的慈爱与呵护。每每想起母亲,盘桓在脑际中的母亲依然在世的幻觉,隐隐叩击着我的心扉,使我不能自己……

母亲勤劳善良,为人宽厚。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没跟人红过脸吵过架。遇事总是逆事顺受,息事宁人。她的口头禅是:吃亏是福。凡是都忍着让着,啥事想开些,日子过的才舒畅。因而,人缘很好。谁家过个大凡小事,尤其是遇到红白喜事,就主动去帮忙,乡亲们都敬重她。后来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陆续成了家,或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秉性,生活过的和和睦睦。偶尔受点“委屈”,心里也会忍事让事,把日子过得像许多电影电视剧的大结局一样,欢天喜地其乐融融。

母亲是个极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不识字,但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省吃俭用,要供我们上学。当我到上学年龄时,母亲便用花布拼凑缝成的书包挎在我的肩上,也把望子成龙的希望放在我的肩上。在我上高中时,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更是叫我一生难以忘怀。那时,由于离学校三十多里路,只能住校,可母亲总是担心我在学校吃不好。星期六下午我回家后,尽管家里日子过得不宽裕,但母亲千方百计变着花样为我改善生活。星期天下午返校时,又为我烙好白面油饼,调好够一周吃的咸菜。还特意炼些猪油,装在用过的罐头瓶里,以便吃饭时补点“油水”。在学校吃着母亲烙的油饼及调的咸菜,直叫同学们眼馋,而我的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母亲对这个家的付出和给予我们的爱,我是从小就深有体会的。集体化时,母亲始终像父亲一样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挣不够的工分。她忙完了队里的事情,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母亲的能干、能吃苦,在那时就众所周知。为了让我们在过年能焕然一新,进入冬腊月,母亲便时常熬到深夜,为全家缝制衣裳和鞋子。正月初一,我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叫左邻右舍羡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里修缮了房子,上苍似乎与我母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恶魔般夺走了她双腿应有的机能,使她忍受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打击。那时母亲才四十来岁,正值精力旺盛年富力强,怎么就……,当我得知这一消息,头像遭一重棒猛击,嗡一声,许久才缓过神来。对于平常人,那种打击真的让任何人都难以接受。从此,母亲不得不在床上度过艰难的岁月。七年时间啊,虽然短暂,担对母亲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因为她心理承受了莫大的折磨,生活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即使这样,农忙之时,坚强的母亲仍然没有停下手中那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帮我们带小孩。母亲总是怕给家里人添麻烦,春秋季节,为了出去透透气,晒晒太阳,就一只手里端着一个小板凳,慢慢地拖着不听使唤的双腿踮到门口去。有一次,被我无意中发现,心头一阵心酸。现在想来,伤感的泪水不由浸湿了笔下的纸张。

我参加工作后,好不容易一切都有了转机。可谁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夏天,无情的病魔彻底击垮了母亲本来就瘦弱的身体,使她永远地闭上了那双充满慈爱的眼睛。

出殡那天,附近的许多乡亲都为母亲送行,并带着遗憾的口气说:母亲做了一辈子好事,却没有好好享几天福。是啊!日子才稍好过了一些,我还没有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她怎么就这样静静地走了呢!

如今,只要提起我母亲,方圆数十里的村民,总是竖起大拇指,夸母亲是个好人。虽然这只是一句极其普通的话语,但对于乡亲们来说,却给予了她一生高度的概括和评价。

母亲安详地走了,但她把深深的母爱和勤劳、朴实的美德永远留给了我们。快到母亲节了,在这个特别的节日,我把所有的文字,献给我的母亲,愿她在天有灵,能听到我的祝福,愿她同世人们一样,在另一个世界里日子过得红盛兴旺。(图片来自网络)


王印明,发表有散文作品多种,陕西作协会员。现居陕西勉县。

点下边标题阅读作者最新文章:

·沙沙河:水街水韵……

·鱼腥草:乡土上的“臭婆娘”

·老屋槐花:浮香一路到天涯……

·香椿香,岁月香……

·读春:一抹嫩绿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交流群:读书村·微写作/QQ群:281290150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可以查阅订阅丁小村言文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