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文学中的圣者,作家中的作家

李汉荣 读书村 2018-08-06

寻找质朴生活,回到安静阅读:点击上方"读书村"↑订阅

  推荐一篇往期精彩好文↓ 

19世纪70年代的某一个冬天,一位年轻漂亮的贵妇人坐在火车包厢里,从彼得堡来到莫斯科。一夜行车,她和一位年老的贵妇人坐在同一包厢,聊得很开心。她们都有儿子,不过她的儿子才六七岁,还是个孩童;老太太的儿子,则是个青年军官。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发生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他为文学的世界带来一个女人:美丽的安娜。

安娜的生活无可挑剔,可用幸福美满四个字儿概括。自己是贵族,血统骄傲;丈夫是高官,身份显赫;住着豪宅,乡下还有别墅;儿子身边围着一大堆的保姆仆佣和家庭教师,他们个个都穿戴整洁,懂得礼仪……一个女人的人生,除此之外,还有所求么?

但是不!

当火车进站,她走下火车,就在这一刻,她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爱与死。虽然时间短暂,这两个主题只是一瞬间的电光石火,但这已足够了,足够把一个人的生命彻底照亮……


——丁小村:《要么爱,要么死


列夫.托尔斯泰:作家中的作家

文 | 李汉荣


一、文学圣人 

也许是那片土地太辽阔了,注定要生长出参天巨树。也许是那里的冬天太漫长了,寒冷而纯洁的白雪,必将雕塑出能够感染和净化众多灵魂的崇高灵魂。

果然,一束伟大的精神光芒如横空出世的闪电,照亮了夜幕笼罩中的大地和人群。他的作品是人类精神的恒星,曾经照耀前天和昨天,注定照耀后天和永恒。

重读列夫·托尔斯泰,我深深地被感染、被震撼、被洗涤,甚至被俯视——我深深感到了我的浅薄。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才是与生命和心灵有着深刻关联的写作,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的朝圣。而我的那些所谓的写作,不过是在精神的荒原上,用语言为流浪的灵魂搭建的临时帐篷。或许我对自己蔑视过份了,我的文字里也寄存着真实的心跳,寄存着生命中那些纯洁的、脆弱的、柔软的、容易受伤害的部分因而也是美好的部分——然而,这些文字的帐篷在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建造的精神和艺术的宏伟教堂面前,顿时显得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我这样要求自己并对自己做如此的蔑视,一点也不过分。我们且看看托尔斯泰是怎样要求自己的。

作为一个有精神信仰的人,托尔斯泰一生都在追求道德的纯洁和完善。他将自己笃信的精神信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他戒烟,戒酒,食素,经常穿着农民的朴素衣服。他认为人不应依靠别人的劳动过活,就尽可能地自己养活自己。他对自己的贵族身份和拥有的财产充满了罪恶感,有一个阶段,他曾想过自杀。

为了走出精神危机,找到心灵的信仰,他系统地从哲学家、神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中寻找答案,但是没有得到什么帮助,倒是他一向深刻同情的农民给了他启示。那些朴实的农民告诉他:人必须为上帝服务,而不能仅仅为自己活着。他觉悟到人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神不断成长、道德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生的意义就是为真理服役,为世上的多数人、为那些受苦的人们服务,为大地上和宇宙中显现的永恒精神献出自己的忠诚,最终走向至纯、至善的境界(上帝)。他说,“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他强调人应该有深刻的、孜孜于追求和领悟真理的心灵,所以,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他严厉批评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社会财富的不公正的私有制社会,批评人性的自私自利:“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他主张人应该具有无私的博爱和纯洁的圣爱,他认为真正的爱是爱别人,他说:“所谓爱,正是把他人的“我”认作自己的”。

他认为我们的天性深处有一个与神性相通的至爱的源泉,我们的理智和良心自它而来,而我们自觉的生活的目的,就是按照它的意旨行事——那就是:行善。为此他亲自种地种菜,自己打扫房间,自己制作靴子。为了更加符合自己的贞洁观,他在和妻子的关系上力戒肉欲之念。他还热心参加慈善活动,组织赈济饥荒的活动,为孩子们亲自编写教材并义务讲学。 

同样,他对自己文学写作的要求更是严格到了严厉的程度,他在《什么是艺术?》一书中,试图根据他的宗教、道德和社会观点创立一个美学体系。他强调,一件作品,只有当它用艺术家的灵魂“感染”读者、听众和观众时,才是艺术品。如果艺术家和他的听众之间没有经过“感染”而产生交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形成感情上的共鸣,那么,这件作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在托尔斯泰认可的几个艺术等级中,最高的等级是“宗教艺术”,因为它“以出自上帝和人的爱”的感情来感染人们。根据这个标准,他竟然把他自己一些著名的小说也贬低为“劣质艺术”,因为它们不符合他的道德意图和艺术标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二、他一直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写作的意义 

今天,有几个作家和艺术家具备这样对道德和艺术的崇高追求和无上虔诚?有谁敢于指认自己本来就低劣的产品是“劣质产品”?真正能剖析和正视自己的,早已是世所罕有,倒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甚至以高嗓门推销伪劣产品的,满街都是。

同时,从托尔斯泰的精神道路,我们也知道了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不是仅凭聪明和勤奋就能成就的,贪官、奸商也会很聪明,小偷为了发财也会很勤奋。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必然是有自己的精神信仰的人,由此决定了他有可能走向思想的深邃和精神的崇高,从而使他有广袤深沉的悲悯情怀和批判眼光。这样的情怀和目光灌注进文字和艺术,才可能产生真正堪称伟大的作品。我们不能指望一群心灵被严重污染,一生都套着名枷利索、打着市侩算盘的那些奸商式的所谓作家或所谓艺术家,能向我们献出净化和升华我们心灵的“心灵读本”。

我们读读被晚年托尔斯泰斥为“劣质艺术”的他的早期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后期的《复活》,这是何等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的杰作!这是真正的优质艺术,真正的不朽珍品。作家的目光始终凝视着那些生存着、劳作着、挣扎着、寻找着的人们,深切地关注着那些被侮辱被伤害的苦难的人们,忧郁地有时是愤怒地透视着那些迷乱的、晦暗的、自鸣得意的人们,他苦苦探求着人类摆脱痛苦走出暗夜的出路,他苦苦寻觅着社会走向公正、灵魂得到拯救的良方,他苦苦寻觅着生活的意义,沉思着心灵应该如何找到信仰的方向。他那双悲悯仁慈的目光,凝视着大地上的人、生命和一切事物,在他的眼睛里,没有卑微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灵魂卑微的时候,他才是卑微的;值得尊敬的不是世俗等级中的所谓角色和身份(这些恰恰应该受到审视和质疑,甚至蔑视),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心灵高尚、为灵魂活着的人,是那些也许身在低处而灵魂紧紧贴着大地和生活之根的人们,是那些在艰难的岁月里离幸运最远而离信仰和良心最近的人们。这双沉思着、同情着的眼睛,长久地凝视着大地上的一切命运,凝视着笼罩大地的无限苍穹和无限星光,并在大地与星空之间、生命与宇宙之间、人的有限存在与宇宙中显现的不朽存在之间寻找一种意义联系,寻找无限时空启示给心灵的绝对精神。 

法国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三、人的持久功课 

托尔斯泰的伟大作品,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是非评判,也不仅是对人物进行道德的褒贬,不仅是所谓深刻的揭露或深情的赞美;有哲学的沉思,但比哲学更深远;有宗教式的冥想,但比宗教更深情——因为他的宗教里浸透了对人和生命的同情与悲悯。是怎样博大深邃的情怀,驱动着那些带着人的体温和心跳的文字,如篝火照亮灵魂的深夜。我流着眼泪从大师的叙述里仰起头来。我忽然发现:人的天空亮了,我看见了意义降临的黎明。

但是,黎明仍然只是预示着什么,而并不是过程的终结——不是寻找的终结,所以也不是夜的终结。托尔斯泰在他神谕般的伟大作品里,只是揭示灵魂获救的可能和意义生成的可能。他告诉我们:生存本来是黑夜里的一次旅行,必须让灵魂变成太阳变成光,这样,在黑夜里行走的人,就变成了黑夜的意义,这时候,人就不需要到神那里去寻找出路,人

就是人的出路——当人的灵魂发出美好光芒的时候。

这无疑是人的持久功课。人是宇宙长夜里的跋涉者、发问者,也是他自身灵魂长夜的跋涉者、发问者。他跋涉、发问的过程,也是在夜的深处点灯的过程。他跋涉、他发问,他点灯,宇宙之夜和灵魂之夜就发出光亮。这个过程不能终止,一终止,灯就熄了,天就黑了。生存着,让我们虔诚地点燃灵魂的灯——让我们永远做着这个功课,灵魂以及笼罩着我们的这个永恒黑暗的宇宙,就不会彻底黑下来,就渐渐亮了。

掩卷沉思,我是这样为伟大的托尔斯泰感动和敬仰不已。他是伟大崇高的圣者。我一遍遍捧读的,是他写给心灵的“家书”,是不朽的精神启示录。



—END—

【本文作者】李汉荣,诗人,散文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李汉荣散文精选》等。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等多部获得陕西省优秀诗歌奖等多种奖项。现居陕西汉中市。

点读作者李汉荣其它作品:

·猪的赞美诗

·回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段短暂时光

·读茶

·对中医的一知半解

·你的幸福指数也与读书有关:多读好书提升幸福指数

读书村dushucun2015—鲜活·有质地·接地气

主持人:丁小村

联系QQ及邮箱:12545194@qq.com

微信扫描或者长按下边二维码订阅丁小村言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点击下面“原文阅读”阅读有趣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