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中美教育专家赵勇新作有感

2015-06-09 Lucy Future出国

中国确实对美国产生了威胁。然而这个威胁并非来自中国本身,而是来自于目前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式教育制度的迷恋。

这是著名的教育学家赵勇在他9月份出版的新书《谁害怕这条大恶龙:为何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和最差)的教育体系》中所传达出来的观点。

出生并受教育于四川,赵勇于1993年结束了英语教师的工作来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96年获得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学位。作为20本著作及100多篇文章的作者,赵勇目前是俄勒冈大学的教授,兼全球及在线教育中心(Global and Online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of Oregon)的主席。

在他的新书中,赵勇对美国教育的“中国化”提出了深刻的警告。他指出,传承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本身不仅已经超越了其应有的实际价值,同时还对美国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未来带来了威胁。

对于中国教育制度带来的实际价值,赵勇给出了他的认可。他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保证了领导人都是那些有才能的人而非是天生就享有特权的人。同时,他还进一步承认,旧时的科举制度帮助稳固了以龟兔赛跑为代表的“坚持就是胜利”的那些积极向上的文化传统和准则。然而,赵勇认为考试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像中国这样在快速且无法预测中变化的国家能够有好的发展。他认为决定进步的因素并非是竞争力和自觉性,而是在于智谋和创新。他认为中国式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创造力需要的却是找到新的解决方案和提出永远没有人问过的问题的能力。

另外赵勇也表示,中国教育中强势的父母们也给孩子们的教育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虎妈”(还有“虎爸”)们鞍前马后,为子女们的在学术上的优异表现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科学和数学等对创新至关重要的学科上。通过权威的PISA的分数评估可以看出,中国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表现确实优于非亚洲的同龄学生们。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成绩并没有转化为他们未来职业发展上的成功。赵勇认为,来自父母和社会的期望的确可以帮助鼓励学生们取得短暂的考试上的成功,但却不足以为他们未来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带来帮助。他进一步说,创造力所需的好奇心来自于个人的内在学习动力,而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外界动力则可能会压制住这些内在的动力。

赵勇在书中表达的对中国式应试教育的警告让人印象深刻,但是他为此提出的解决之道恐怕过于简单。近年来,芬兰以学生为中心的,反考试制度的教育系统逐渐被世界所赞扬,赵勇认为中国和美国都可以借鉴类似的教育系统。但我却认为一个单一的北欧民族土生土长的教育系统很难在经济和社会都很多元化的中国和美国起到作用。

然而我最大的忧虑则是赵勇对于中国教育的消极描述。在他的书中,赵勇50多次提到了“专制”一词,但是对于常常在中国学校工作的我来说,我并没有看到什么消极影响。以教师培训为例,美国老师对强制性的培训经常深恶痛绝,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去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且适应改变。而我经常接触到的中国老师却并非如此。他们很乐意接受教师培训,而从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和有意思的教育。

中国学生本身也是对赵勇对中国教育的消极观点十分有利的反驳。我接触到的大部分中国城市里的高中学生都十分活泼和积极,并且比同龄的美国人还要积极地建立属于自己的身份和特性。他们在美国大学里,不仅仅是课堂上,是表现的最好的那部分人。在杜克大学里,由我担任顾问的文学协会每一年都是由中国人(不是美籍华人)所管理。在杜克大学工程学院每年的竞赛中,中国学生可以拿到前两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果说中国教育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或许赵勇,这个来自中国教育体系本身的人,是对他这个观点最好的反驳。在我看来,赵勇是一个十分聪明,有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事实上,除了多产的学术著作以外,赵勇还是一款多人在线类游戏的发明者,这款游戏以角色扮演为模式,旨在帮助人们学习中文。

赵勇的这本书获得了很多美国人的赞同,然而这些支持者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赵勇也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产物。当美国需要正视学生们日益衰退的学术表现和对科学和数学的兴趣的今天,赵勇对于中国教育的批评只会让美国人错误地以为我们的教育制度没有问题。自满,是比考试更加严重和糟糕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