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芬兰教育的华丽转身-专访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

2015-10-26 王燕洁 Future出国

“所有的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而优质的教育是芬兰这个品牌的一部分,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骄傲。”——古泽森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接受拥有“最短的上课时间、最少的考试同时又能取得好成绩的教育”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在芬兰或许你的愿望就能够成真。课堂上掌握充分主动权的老师、课堂下独立自主的学生、以及高度重视教育投资的政府是使芬兰教育保持世界第一的秘诀。

华丽转身的芬兰教育

芬兰教育在若干年前并不为人所乐道。直到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考试问世时,它才以第一名的成绩吸引了全球教育学者的目光。


PISA考试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每三年举办一次,通过对全世界范围内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学科的成绩考察来评估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自被推出以来,PISA考试因其科学性的评价方法被全世界的教育学者认为是一窥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好机会。


从2000年开始,芬兰连续3届位列PISA考试各参与国和地区之首,直到2009年和2012年的两次考试中,被新加盟同时又逐渐发力的亚洲各国和地区(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以及韩国等)所超越。但与此同时,芬兰的表现仍旧位于一系列教育强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等)的前列。芬兰不仅在PISA的单科成绩上傲视群雄,学生之间的总体差异也比很多国家要小。


1970年代,芬兰政府对本国教育系统,尤其是基础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2000年的一鸣惊人,30年在教育领域的全力投入成就了芬兰教育的华丽转身。


夯实的基础教育

对于现在的芬兰教育,很多人只看到了上课时间短,考试少,成绩高这几个特点,而芬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的背后则是源于政府对于教育系统的独到理解。这一核心就在于对教师的重视和对“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理念的坚持。


在芬兰,“教师”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职业,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群都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体面的薪酬。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Jari Gustafsson)表示,“教师”在芬兰社会中很受人尊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成为老师也是时下很多芬兰年轻人的愿望。


“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如果他们想在自己的社区里担任意见领袖这样一个角色,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容易的;如果他们想在政府中谋求一个公职,通常也能被推选上。”


古泽森大使表示,“教师”能拥有意见领袖般的地位在别的国家并不是很常见。而芬兰能做到如此,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芬兰政府认为教育投资是该国的长期需求,对于老师的培养也是国家育人大计中的一环。在芬兰,想要成为一名老师的难度并不亚于考上一所常春藤名校——每10名教师培养项目的申请者中,平均只有一名会被录取。在这之后,修行才刚刚开始,只有通过学术和实践两个环节的考验并取得硕士学位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芬兰政府一方面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却不对老师和学校进行过多的干涉。政府负责设定教育系统的发展框架和目标,学校和老师则有很高的自主权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同时,老师也不需要去关注教学以外的任何事情,这使得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与许多亚洲国家不同,芬兰的教育并不以考试为中心,在这样的教育系统里,学生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负担,老师也不会单纯依靠考试分数就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秉承“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理念,如果学生成绩不好,老师不会认为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除了政府和“教师”的因素外,芬兰教育之所以优秀的又一个秘诀则在于其学生本身。“当学生们下课以后,他们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因此他们在年幼的时候便被培养起了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他们知道提供教育服务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自己的责任。”古泽森大使说道。


在政府的教育大框架下,老师和学校发挥所长,各方均扮演好各自环节中的角色,是芬兰教育系统一切有条不紊地运转并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高等教育以吸引人才为主

经过了1970年代的重大教育改革后,芬兰的小学和初中统一被9年制的公立综合学校所取代,这一动作旨在实现全民的公平教育和免费教育。从综合学校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学习。难得的是,学生高中毕业后,无论他们此前接受的是哪种途径的教育,他们仍可以决定进入大学还是技术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芬兰的这种教育体制避免了学生在教育阶段走入死胡同,不论哪种途径,他们都可以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在古泽森大使看来,芬兰的高等教育有着和基础教育不一样的目标。他认为,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环境中,人才和公司的流动性高,而芬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吸引他人和公司到这里来落户。这一点,对于芬兰的高等教育系统也不例外。


在备受关注的各类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除了老牌的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长期保持着稳定的高竞争力外,事实上,目前有更多的芬兰大学开始通过这些榜单进入公众视野。其中,年轻的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在2010年成立之后在全球的地位即迅速攀升,显得十分抢眼。而坦佩雷大学(University of Tampere)、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和东芬兰大学(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等也在榜单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Tips:阿尔托大学是全球最新的高校之一,2010年由赫尔辛基商学院、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和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合并而成立。


在201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报告中,芬兰有5所大学进入前300名,8所大学进入前400名。同样在2014-2015年度的泰晤士报世界高等教育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芬兰共有7所学校位列前400名。对于一个人口只有540万的国家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易事。


古泽森大使表示,为了使芬兰的高等教育系统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来和世界上的其他大学媲美,芬兰需要吸引更多国际学生的到来,特别是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目前,中国学生是芬兰第二大留学生群体,而他表示,芬兰的大学非常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学生来芬兰读书。


自豪的免费教育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在芬兰可以享受到几乎是完全免费的教育,这是芬兰人对其教育制度引以为豪的一个方面。古泽森大使表示,不论学生和其家庭的经济基础还是社会地位如何,芬兰学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因此,如果有人想在芬兰建立私立学校,没有问题,他们可以创办学校,可以招生,但是很可能没有什么市场,因为人们深知芬兰免费公立教育的品质和私立教育一样好。”


免费教育增加了赴芬兰留学的吸引力。而去年10月份,芬兰政府一份关于从2016开始向非欧盟国家的学生收取学费的提议则引起了部分中国学生对赴芬兰学习成本上升的担忧。令人欣慰的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之后,政府于今年1月打消了这一提议。


在谈到这一话题时,古泽森大使表示,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芬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而之所以有关于是否收取学费的讨论,是因为“我们发现在亚洲,包括中国,有一种 ‘一分钱,一分货’的观点广泛存在。”因此,这场讨论更像是向一部分认为“便宜没好货”的人们传递一个信号,即芬兰的高等教育是值得学生考虑的。


古泽森大使表示,芬兰国内也有很多人反对这一提案,原因正是基于芬兰人民对整个教育系统提供免费且优质教育的自豪感。



加强芬中交流合作

自从1970年代对本国教育系统,特别是基础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后,芬兰用了30年的时间默默地打响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国际名声,众多的教育学者也争先恐后地来到芬兰对其教育秘诀一探究竟。用古泽森大使的话说,“芬兰教育的故事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一种被人认可的口口相传。”


“所有的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而优质的教育是芬兰这个品牌的一部分,我们为此感到非常骄傲。”古泽森大使如是说。


当被问及中国如何能够借鉴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时,古泽森大使认为,由于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要适应其自身文化,因此教育的成功经验不可能单纯地被复制。


“但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那就是国家对于教育系统发展的策略需要是稳定的,非常快速的转变不是很推荐;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政府给教育系统制定了一套框架,那么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和各个学校以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如果系统总是在变,就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他表示。


古泽森大使透露,在对芬兰的基础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之后的30年间,政府在基础教育上的调整都属于微调。在政府对本国的教育目标设定框架后,学校和老师需要稳定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工作。


作为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表示在推广教育交流的工作上,政府会借助芬兰教育的国际声誉来强化自己的教育品牌,鼓励更多的、各个层次的芬兰学校和中国学校进行交流。“我们知道,人们越年轻,对发展我们两国关系就越有利;因此,我们会尝试鼓励更多的芬兰人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包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年轻人们。”


众所周知,芬兰是第一批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2015年也是芬兰和中国建交的第65周年。古泽森大使认为,促进交流的同时也将有利于芬兰更好地了解中国。“对芬兰来说,中国很重要,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也就需要有更多的芬兰人有机会来到中国,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工作,并在之后围绕芬中事务进行工作。”他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讲师和教授们能够前往芬兰进行学习、访问和工作。“我们相信,芬兰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一定可以再持续65年。”古泽森大使说道。

在很多人眼里,一提到芬兰,想到的也许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或是著名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基米·莱科宁,是令人留恋往返的北极光,也是曾经的移动通讯巨头诺基亚。人们在这里可以沉浸在森林和湖泊带来的宁静致远,亦可以在赫尔辛基享受城市的现代化和便捷。在芬兰,质朴与创新,宁静和激情,自然与现代充分融合,万物似是达到了一种中国人最为推崇的“和谐”境地。


古泽森大使认为,“这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或许也是对中国学生的一种吸引力。”他希望中国学生能够了解芬兰是一个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在芬中建交65周年之际,低调的芬兰优质教育如何能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