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生,你幸福吗? 《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权威解读

2016-03-17 寇莱昂 Future出国



留学被认为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它的机遇和挑战都在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的不断成长——听得懂课程、听不懂笑话,交得了作业、交不到朋友。积极的留学生将跨文化视作动力,这是享受异国风情的快乐之源;消极的留学生将其视作困难,从而不得不忍受身在异邦的心理煎熬。究竟什么样的人更能将这样的挑战和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留学生们克服困难、化解“压力”,从而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行为 “越轨”?

 

 启德教育发布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学术团队全程把关,通过优选高信效度的“社会文化适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四大核心问卷,邀请美、加、英、澳、欧、亚六个地区在读的1221位中国留学生参与问卷调查,以大样本数据分析与质性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中国留学生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的整体状况、探讨能够影响中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的因素。

1

压力压不跨笑话笑不出

“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包括语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业、价值观五大维度的29道选择题,调研对象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有63%的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处于“有一点困难”或“没有困难”水平,有4%的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处于“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水平,即极端不适应和非常适应的人数较少,比较适应的人群比例较多。在社会文化适应各维度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是日常生活方面,最低的是人际交往方面。在社会文化适应各题项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题目是“购物”,得分最低的是“理解当地人的笑话和幽默”。

 

“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留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情感更为积极。参与调研的留学生在积极情感方面体验到的“爱”、“愉快”和“幸福”最多。但仍有12.1%接受调研的中国留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该数据印证了目前中国留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尽管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对留学生活整体感到满意,但他们的压力得分并不低。数据显示,留学生体验最多的消极情感是“压力”,以5分为满分,调查样本的“压力值”达到了3.9分。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从容跨过语言关、应对学业要求;但价值观和人际交往,仍然是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最大难关。此外,通过比较留学地区间的数据差异发现:在美国,这个中国最热门留学国的中国学生们,整体社会文化适应情况好于其他地区。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证明了随着留学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会越来越好;其中,3个月和12个月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

2

靠自己但也要积极找外挂

相关研究指出,跨文化适应能力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获得的社会支持有显著关系,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既要求己也要求人。调研数据显示,留学生最常接触的四大社会支持来源中,获得的主要支持来自“家人”,其次为“中国朋友”、“教学教务人员”,而与“非中国朋友”的人际互动较少。对于远赴重洋求学的留学生们来说,家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家人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数据分析结果强调,相较于“中国朋友的支持”,“非中国朋友的支持”更最能够正面影响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当地朋友对于东道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更熟知,他们能够为留学生提供即时、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和信息,并具备提供实际帮助的基本能力,因此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和适应策略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

3

留学的几点建议

   留学毕竟还是学生们自己的事。启德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总经理刘静最后尤其奉劝各位家长,在留学专业选择上要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学生在留学期间才更愿意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承担责任。   

    对于中国学生如何更好地拓展留学国家或地区的朋友圈,启德教育加拿大分公司总经理温燕京给出几条建议。如多参与当地的体育活动,多与当地朋友结伴出游旅行,多去品尝当地的各国美食,这样就会与当地人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谈资。而且,学习期间还应积极寻找实习工作机会,参与社工组织活动。如此,即可形成更广泛的人际网络,又能深入了解海外的主流文化价值、法律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习俗,毕业后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在当地找工作,这些收获都会很有帮助。


    启德教育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找到能够保护中国留学生顺利留学的因素,帮助更多想要“出去看看”的中国学生们“不仅成功留学,还能留学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