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百强名医修成记 曾奕明教授32年精益求精诠释医者“工匠精神”

2017-05-19 福医二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搜索关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导读

不久前,中国名医百强榜研究院公布2015—2016年度《中国名医百强榜》榜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院长曾奕明名列其中,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入选。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是每一个优秀医者的职业信条,“工匠精神”不仅是社会企业的极致追求,也是医务工作者们的至高信仰。在医者眼里,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艺术品”,而他们正是修复生命的“工匠”。

 “修医德、善沟通、精技艺、尚学术、有所成。”曾奕明用这15个字概括一个优秀的医学专家所应具备的素养,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他用32年的从医生涯,很好地诠释了一位优秀医者的“工匠精神”。

来源:2017.5.19《东南早报》A11版

作者:早报记者林志安

原标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曾奕明上榜“中国名医百强”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32年从医生涯诠释医者“工匠精神”

热爱“工”作

“因为热爱,成就事业”


“所谓名医,首先要有‘爱’。第一是要热爱医疗工作,把本职工作真正做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与追求,才能做到‘精技艺、有所成’;再者就是关爱患者,要做到医者父母心。”曾奕明教授说,这两者的结合是成长为一位优秀临床工作者的前提。

☝  曾奕明教授(右二)团队正在进行支气管热成形术


曾奕明教授用“爱一行干一行”和“干一行爱一行”来分别概括自己职业生涯。他出生医学世家,从小受父亲熏陶、立志从医,1985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曾教授就进入福医二院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这是他所爱所学。“爱一行干一行”,他很快进入住院医师的角色,在临床中摸爬滚打、潜心钻研。

在经过院内大内科几年的轮转(住院医生)后,成为主治医师的曾奕明,因为工作的需要,服从学科发展的安排,选择了呼吸专科。“当时的呼吸专科还十分弱小,但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我就必须热爱它、专注它” 。

 福医二院呼吸科在曾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拼博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这一历程就是他“干一行爱一行”写照。


极致“匠”心

“每治愈一个疑难、危重的患者,都倍感欣慰和兴奋”


工匠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面对人的生命这件非一般的“艺术品”,优秀的医者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工作中,总是想着要把每一个病例都做到尽善,让每一位患者都有最好的转归。”

曾教授回忆,在2000年,有一位70多岁的男性病人,自发性气胸,在医院做了气胸引流术两个多月,老人身体状况很差,无法手术,老人的家属们找他咨询,看有没有新的办法,“我们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最后大胆地创新了一种技术,运用支气管镜下球囊探查来找到胸膜瘘口,然后采用自体血行支气管封堵术”,最后取得成功、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因此在我国开创了一项新技术。

“每完成一项新的技术、每治愈一个疑难危重的病人,都会非常的欣慰,有时高兴得睡不着”,曾奕明说。


☝  曾奕明教授(左一)团队正在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十多年来,曾教授及其团队对这项创新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发明专利,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惠及广大病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精益求“精”

“临床和科研并重、不断开拓创新”


临床实践是每一位优秀医师成才的基础,科研工作则是从实践到理论升华的过程。曾奕明教授走的是两者并重的发展之路,在勤奋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学术探索,成为行业新领域的开拓者。

☝   曾奕明教授(左二)团队正在进行支气管热成形术


“想要为病人解决病痛,做为一位医生,就需要在临床和科研上都下功夫,吃透每一种疾病、精准掌握各种技术,同时还要不断总结提升、开拓创新” 。

不久前,曾教授接诊了一个50多岁的男性肺癌病人,因为肿瘤的侵蚀,手术后(淋巴结清除后)气管出现了大概有1厘米的瘘口,经过胸外科的带蒂肌瓣覆盖瘘口修补术,虽有所缓解,但瘘口仍然存在。曾教授及其呼吸介入团队与胸外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了几套治疗方案,并和病人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采取了首创的呼吸介入技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约1厘米的瘘口在2个月内就闭合痊愈了。

曾奕明上榜“中国名医百强”,源于他在呼吸介入病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学科引领能力,在国内首创或率先开展多项呼吸介入病学技术、提出了多个新理念,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曾教授回顾20多年前他刚涉足呼吸介入时,该领域还是呼吸科很不起眼的一个亚专科。20多年来国内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勇于开拓、不断探索,使我国介入呼吸病学从一开始的跟踪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到迎头赶,再到今天的自主创新,成为呼吸内科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造福了万千患者。


☝  曾奕明教授获评“中国优秀呼吸医师”称号


曾教授说,他有幸成为这批专家之一,参与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和学术快速发展,能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做出点滴的贡献他感到十分幸运与自豪。

行医养“神”

“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修炼提升”


“每个人都有一个修炼和提升的过程。”曾教授说,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他也曾年轻气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对病患的感同身受和同情理解,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个人修养、技术能力、学术水平不断地在提升” 。 一个优秀的医生,要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要一心扑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在临床实践中,讲究以“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来为病人解除病痛。


“大医精诚”正是对一个医者“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曾教授认为,因“诚”而“精”终成“大医”

一位优秀的医学专家,应该“修医德、善沟通、精技艺、尚学术、有所成”,这是曾奕明教授32年来追求医学事业的体会。


人物名片


曾奕明,现任福医二院院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导、教授、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睡眠呼吸紊乱研究室主任、福医二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荣获“第十一届优秀中国呼吸医师奖”,并连续2次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

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在介入呼吸病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学科引领能力,在国内首创或率先开展多项介入呼吸病学技术、提出了多个新理念。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学术与技术传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推动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走向规范化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2016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卫计委福建省卫生联合攻关项目、福建省社会发展重点项目等立项,历来年主持大量的各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20来篇、SCI论文10多篇,被国内国际学术研究引用200多次。获解放军总后勤部二等奖1项、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门诊时间:鲤城院区呼吸内科(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

“中国名医百强”

中国名医百强榜研究院历时6年,跨越20个省、市、自治区,调研了全国200家医院,查询了3000名医生的治疗专长、手术数量、科研成果。

主办方将临床最常见的14个科室细分为81个专业,再从每个专业中筛选出顶尖高手,最后评选出一百位中国名医,评选出来的榜单被称为《中国名医百强榜》。


编辑 / 曾婧琦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

鲤城院区:0595-22791001

东海院区:0595-26655114

门诊时间

鲤城院区:8:00-12:00;14:30-17:30

东海院区:8:30-12:00;14:00-17: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微信号:fjydfsey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