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交流是呈现观点的场所而非战场——郭伟访谈
交流是呈现观点的场所而非战场
刘淳 郭伟 | 文
人物
郭伟
196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住在成都, 职业艺术家。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各种规模的展览并被广泛收藏。
1
也许我并不一定热爱"艺术",但真的我特别喜欢画画。
刘淳:听说你的祖籍是山西清徐,咱们还是老乡,你的父辈是怎么从山西到四川来的?
郭伟:以前父亲在太原学习土木工程,1949年的时候他脱下学生装、穿上军装来到四川,这一来就是一辈子。我父亲在四川温江军分区工作,母亲是成都一家公司的职员。军人的父亲常不在家,母亲用很多的精力来管教我们仨兄弟,她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不学好,现在我都不明白她当初的担心,所以她对我们行为举止要求特别严格。那时不管我们学什么东西,只要母亲认为那是有出息的,她就会大力支持,我和弟弟从小就喜欢胡乱涂抹,从没有把画画当理想,那时一心只想当雷锋,他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刘 :你是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
郭 :我工作的时候刚满十七岁,那时正好国家恢复高考。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去考大学,我当时很满足我的工作。
刘 :为什么你就没有想着自己也去试试?
郭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去考大学,所以在工厂一待就是八年,一直干着所谓的机电钳工,但我现在都还怀念那段快乐时光。
《室内三个纪念物》
150x260cm
布上丙烯
1993年
刘 :你是高中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
郭 :我没有读过高中,初中毕业后就不想再读书了,父亲背着当时正在住医院的母亲同意了我不读书的请求。但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特别后悔,而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他总是觉得对不住我,直到我考上美院之后他的情绪才好一些。当时我是怕两件事,一是到农村当农民,二是去部队当小兵,那时我哥已在西藏当兵。
刘 :你后来是怎么又想起考美术学院的?
郭 :我很幸运,1979年认识了何多苓,那时他正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每到寒暑假我就会拿些作业请他指教,他给了我不少的帮助和启发直到现在都是如此,我很高兴有这位老师和朋友。1983年考过一次四川美院,由于文化课的底子差没考上,二十四岁那年我终于考上四川美院版画专业。
刘 :好像你到四川美院之后上的是版画系,为什么没有上油画系?
郭 :那一年油画系没有招生,而且我又是最后的机会,版画是唯一的选择。
刘 :走进四川美院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郭 :因为在工厂里待的时间太长很久都没回过神来,在大学学习已是事实。但最大的感觉就是学校里的专业化,因为我在校外毕竟是东学一点、西学一下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玩具》
150x120cm
油画
1993年
刘 :很巧,你上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新潮美术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那么你在学校是否受到过这种思潮的影响?
郭 :新鲜东西总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当初也跟着别人的感觉胡乱地做一点什么,兴奋是唯一感受,后来我发现自己是个喜欢画画的人,也许我并不一定热爱"艺术",但真的我特别喜欢画画。
刘 :你上学的时候学的是版画,我想你不一定喜欢版画,那么课外都做些什么呢?
郭 :你说得很对,当时版画传授的都是一些古板的技术,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做四开以下的作品,很不过瘾,当初做版画完全是为了完成作业,课外是自由支配时间,只要画画,就很来劲,无论它们是什么风格都热情地去干,真不知当时的热情从哪来的,也许干劲还是年轻的代名词。
刘 :你毕业的时候最想去的是什么单位?
郭 :当初想去一个可以画画的单位。当时联系了成都的一家雕塑壁画工作室,但因"学潮",别人怕带来麻烦,所以也就没能如愿,我现在还属于无业人员。
刘 :等于一毕业你就选择了自由职业,除了画广告之外,你用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呢?
郭 :刚毕业的时候主要靠画广告生活,1993年之后情况就有些好转,"山艺术基金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有较多的时间在家里画画。
刘 :你经济有所好转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郭 :需要一间工作室。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对我来说是太重要了,我就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场所了。
刘 :你大学毕业以后一天都没有工作过吧?当时你就没有想找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安下心来做点事情吗?
郭 :可以说是没有工作过。但当时还是很茫然,做什么呢?毕业后一心想画画,可以说没有一个单位能让你自由自在地去画画,尤其是市场经济后,哪个单位都觉得我们这种人是负担。
《浴室no·1》
150x120cm
油画
1996年
2
交流是呈现观点的场所而非战场
刘 :你的油画创作受西方哪些艺术家的影响?
郭 :我刚毕业后无意中看到法国的一本艺术杂志介绍法国艺术家桑多菲,所以那时的作品受他的影响特别重。我尽可能地去模仿,其实当时的创作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在寻找一种创作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的延续。英国画家培根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不是形式和风格,而是有那么一种令人激动的工作状态,我很羡慕他。
刘 :你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绘画艺术的?
郭 :就绘画而言,你只要给作品某种通俗性,它就会和传统发生关系,我喜欢通俗性的作品,因为它有某种"亲近感",特别是在扮酷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
《蚊子与飞蛾no.1》
200x180cm
油画
1998年
刘 :你的早期作品是红色的,后来怎么变成黑白的啦?
郭 :我还是从视觉的角度来解释颜色问题,红色攻击性太强了,它好像要奔向观众眼眶,呈压迫状,而黑白却是让观众的目光投向它,显得民主得多。
刘 :色彩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图像你又是受什么影响呢?
郭 :它们是我眼睛能看到的,听说的,记忆中的,电视里的,画报上的以及朋友影集中的,但又不全是,总之是视觉图像的混合体,尽管它们看上去有点怪诞,但那是我们的真实生活。
刘 :你现在画的作品的主题还是画身边的东西吗?
郭 :还是,只是空间更抽象,我常把室外的人物放在室内来,它们失去了正常感受,心理上有一种不安静的东西,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它们是我感觉的真实体现。
刘 :你的作品有具体内容吗?
郭 :应该有,它们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节,看似故事又不是故事,是一种道听途说又像是亲身经历的故事。它们是一个无逻辑乱套了的故事。
刘 :对,我看你的好多作品在比例和透视关系上有一种别扭感,好像在一个空间里,其实还不是。你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视觉效果呢?
郭 :如果要把一切都画得非常合理、非常符合科学逻辑的话,那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刘 :你的作品有部分是在画小孩,而且大部分画的都是你的女儿,怎么又开始画小孩子了呢?
郭 :大人小孩都是人。其实女儿只是一个模特概念,但她更像一个演员,她在扮演自己,也在扮演我以及其他的人,她扮演成人也扮演小孩,扮演好人也扮演坏人,总之她在扮演各种各样的人。人是我最为关注的主题。
《蚊子与飞蛾no.3》
200x180cm
油画
1998年
刘 :在你的画面上,每个时期都有游丝般的线,这些线有什么隐喻吗?
郭 :谈不上什么隐喻,它只是一种感受,在早期作品《包扎》系列之后,我发现随意的线条好像比具体的包扎更好。这些划痕也许是对骚动不安的敏感体现,所以在今天的《室内,蚊子与飞蛾》系列中继续存在。
刘 :这些年来你对"艺术"是怎样的思考呢?
郭 :艺术这个话题有点大,它到底是一种东西还是一种状态,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更喜欢把它看成一种状态。艺术交流是一种方式,尽管在交流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都还是希望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某种新的什么感受或强化某种感受,当代社会是个多元社会,换句话说,当代艺术是由许多不同的东西构成了今天的艺术现状。
刘 :平时你喜欢与朋友们在一起讨论有关艺术的问题吗?
郭 :肯定会,我们常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下去感觉某种东西,和谐的气氛尤为重要,交流本身是一种呈现观点的场所而非战场。
刘 :这些年在艺术创作上你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作为一个职业画家,每年的展览也不少吧?
郭 :展览不少,自从1992年参加"广州双年展"之后就多起来了,大多数都在海外。也在巴黎、旧金山和洛杉矶搞过个人画展。
刘 :亲兄弟俩都从事绘画创作的在中国并不多,那么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交流?
郭 :他在四川美术学院教书,平时很少回来。再说,艺术创作完全是极其个人的事,你感受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都不同。但是有不同的人为我们俩在北京、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伦敦都做过"郭氏兄弟画展",而且做得很好,很成功。
刘 :我提一个问题,昨天晚上我回到宾馆看电视,正好《实话实说》栏目在采访罗大佑,他说市场经济把艺术搞坏了,艺术家在"钱"的面前无从选择,所以不可能出现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你不可能不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钱"与艺术这个问题上你是怎样选择的呢?
郭 :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它是生存的保证,上到皇帝下到乞丐都会热爱它,艺术家他不是神,需要挣钱来养活自己和家庭。重要的是你的东西。如果他是一位品质优秀的艺术家他肯定会有更高的追求,决不会轻易拿喜欢的事业当儿戏,历史上有许多大师也证明了这一点。有钱不一定东西差,没钱也不能保证东西好,至于说市场经济把艺术搞坏了,我不一定同意这个观点,要把艺术搞坏有太多太多的方式。
刘 :就是说市场经济并没有破坏了你对艺术的探索与追求?
郭 :我想不会。人们喜欢我的作品肯定是一件好事,对我也是个鼓励,我会更加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因为"工作"本身是我的热爱。
《云上的日子no.3》
250x210cm
油画
2006年
郭伟作品欣赏
在制造
在制造 1
丙烯 木板
尺寸可变
2009 至2010
在制造 2
丙烯 木板
尺寸可变
2009 至2010
夜
夜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0
夜 之二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0
疑问
疑问一
Question No.1
130×15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疑问二
Question No.2
130×15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人物
人物1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4
人物3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4
人物4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4
人物6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4
人物8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4
人物15
丙烯 布面
150X120cm
2015
新近作品
手抄本
80×100cm
布面丙烯
2010
切·格瓦拉
140×350cm
布面丙烯
2011
请坐
Sit, please
200×25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塞巴斯蒂安
Sebastiane
150×12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山鬼Ⅰ
The Mountain Spirit Ⅰ
120×15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2
红发
The Red Hair
100×12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3
墨西哥的礼物
The Mexican Gift
160×10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3
中国当代艺术访谈·艺术家卷
作者:刘淳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06月
编辑 | zhutoumei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