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沙漠经济”显现 总资产突破千亿元
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会议的格外关注,会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而在当下,中国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去五年,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不过,每逢三四月份,来势汹汹的沙尘暴还是会如期而至,这份“热情”总是让人难以拒绝。今年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天气,惊扰了大半个中国,4月10日,新一轮沙尘蓝色预警再次在北方地区响起,每当这时,北京的天气都会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而年近古稀的王丽萍老人却不以为然,北京莲花池公园是她平时散步的地方,4月10日,她还是像往常一样,与老伴一起来到了莲花池公园,她说到,这种天气与十几年前比起来,已经算不错了。十几年前,每到这个时候,外面风沙太大,根本就看不到人,只能待在家里,像现在这样能在外面散步,想都不敢想。
实际上,正如王丽萍所说,北京的沙尘天气已大幅度地减少。根据气象资料显示,不仅仅是北京,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呈明显减少趋势。2000年至2017年,我国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过程13.6次,其中,2011年至2017年,年平均更是只有10.3次。而这主要得益于以库布其沙漠为代表的沙源地局部环境的大幅改善。
“死亡之海”变绿洲
库布其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距离北京仅有800公里,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头之一,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若干年前,沙尘暴起,库布其的沙尘一夜之间就可以刮到北京城。
但经过30年的治理,三分之一的库布其沙漠得到治理,沙漠的森林覆盖率及植被覆盖度大幅上升。区域生态也有了明显改善,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库布其沙漠早已从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生命绿洲。
走进库布其,仿佛是看到了海市蜃楼。沙柳、梭梭、樟子松、胡杨等沙漠耐旱植物随处可见,郁郁葱葱,成为一个个沙丘天然的阻隔带;波光粼粼的七星湖湖中几艘游船在水面上游弋,偶有天鹅从湖面飞过。沙漠、绿洲、湖泊,相得益彰,俨然成为一幅山水画。
而这幅画的画家正是王文彪所带领的亿利集团,历经30年的雕琢,从被动治沙、主动治沙、产业治沙到形成完整的沙漠生态经济体系,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成效,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库布其模式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不断在联合国相关重要活动上发布和展示;联合国环境发展署设立了“库布其绿色沙漠经济示范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了亿利集团领导者以“全球沙漠治理领导者”等荣誉。
希腊前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表示:“库布其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来到库布其看到这样的壮举,看到这样的责任担当,树立了非常好的模范榜样。”
回忆起30年的治沙历程,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不制服沙漠,沙漠就会吃掉我们,还不如放手一搏。
1988年,28岁的王文彪到库布其杭锦盐场任场长:盐场18平方公里的盐湖及生产设备被黄沙大面积覆盖,每年亏损500多万元。王文彪当机立断,盐场每卖一吨盐,就拿出5块钱种树。在质疑的目光中,王文彪带领27人的林工队,开始在盐场周边植树固沙。
不过,经验和技术的缺乏,成为最大阻碍。
王文彪回忆到,当时柳树种死了,那就换杨树试试,杨树也死了,再种一拨试试;背风坡种不活,就迎风坡种;种了10棵,只活了1棵,活了1棵也是胜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王文彪用8年的坚持,给盐场围上了一层绿。不仅如此,王文彪带领工作人员,修建了长达65公里的道路。正是在此期间,发现了更多适合库布其沙漠的乡土树种,包括甘草,柠条和沙柳等;同时,探索和改进种植方法,如用废弃的玻璃酒瓶盛水后插入沙柳插条,埋入沙漠来提高存活率。
但是当时的治沙仍然是一项纯投入的公益事业,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产出。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文彪将治沙这项公益事业,发展成了可持续产业。
在不断尝试各种植物的过程中,王文彪和同事们得到一个经验,甘草的存活率很高,防沙效果也很好。同时,甘草也是一种中草药,也就是它既可以用于种植绿化,固沙治沙,又可以产生经济价值。
于是,王文彪快速将种植甘草推广,还创新研发出种植新技术,让竖着长的甘草变为“睡”着长,让一棵甘草的绿化沙漠面积从0.1平方米扩大到1平方米,并很快见了效,获得了治理和效益的双丰收。
此后,随着国家不断在土地和林业方面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土地流转、造林“谁种谁有”等),治沙技术不断进步。王文彪所带领的亿利集团产业化治沙初具规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库布其模式,即以甘草治沙改土生态修复为先导与核心,以生态工业为产业动力,以田园综合体为价值载体,以绿色金融为资本保障,以“平台+插头”为合作机制,把建设“绿水青山”的人类美好家园作为根本使命的沙漠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现在,从植树治沙获得利润百万余元,到发展沙漠经济资产突破百亿元,到今天总资产突破千亿元,亿利集团沙漠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收益正在逐步体现。
造福一方百姓
库布其沙漠在亿利集团的治理下,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降雨量显著增多,生物多样性大幅恢复,把沙尘挡在了塞外,库布其沙漠的沙尘天气由1988年50多次减少到2016年的1次。
2017年9月11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的第13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正式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这是全球首部由联合国官方撰写并发布的生态财富报告,也是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认定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首个案例报告。
根据该评估报告,库布其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00多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总计5008.63亿元,带动当地民众脱贫超过1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
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曾向全世界这样介绍王文彪及他带领的亿利集团:“内蒙古有家民营企业叫亿利公司,不是牛奶企业,是一亿两亿的亿,亿万利益的利。董事长叫王文彪,他在杭锦旗治沙20多年,把企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现在沙产业发展起来了,把周边的贫困人口带起来,让他们脱贫了。”
鄂尔多斯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5队的尚有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1996年便开始在亿利集团打工。他回忆道,“亿利的第一颗苗树就是他栽种的。以前家里特别穷,靠种地、养家畜为生。以前给别人干活,一天只赚2元,而给亿利干活一天能赚25元,这么多年干下来,几十万元钱挣到手,那心里绝对是美滋滋的。”
不仅如此,库布其模式发明的“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的光伏发电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亿利集团积极参与到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手段,农牧民广泛参与,把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企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实现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绿色发展,形成了库布其防治荒漠化与发展沙漠经济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推广开来。
据悉,目前亿利集团已在西藏、青海、新疆等更广地区优化、推广“库布其模式”,并先后承担京津风沙源、三北防护林、北京冬奥会、南疆治沙治理苦咸水、西藏拉萨、云南滇池、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生态修复等国家生态工程,同时还向中东、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输出转移生态修复技术,让“一带一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桥梁、人文交往通道,更成为人类地球家园的绿色生态走廊。让更多荒漠化地区成为下一个库布其。
加纳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部副部长帕特里夏·安佩安格表示:“库布其治沙模式独一无二,中国政府的创造力十分强大。库布其经验很特别,可以推广分享到全球来解决荒漠化问题。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把库布其模式带到加纳。”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则表示:“中国治沙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在中国国家领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号召下,充足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资本优势得以发挥,从而将库布其沙漠变成了创造奇迹的地方。应该将库布其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把中国成功的治沙经验分享给全世界。”
新闻爆料、合作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经营报微能源
声明:“中经微能源”所推送的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联系方式:请联系微信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