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观||“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红色经典胡一川油画《挖地道》修复研究展”导览回顾

活动现场


2023年2月22日下午,“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红色经典胡一川油画《挖地道》修复研究展”专题导览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顺利举行。此次导览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游观”导赏系列的第五场,也是疫情开放以来第一场线下开展的导览活动。本次导览特别邀请到本次展览策展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许炀老师与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老师与大家一同探索《挖地道》作品的保护修复及相关的科研宣教工作背后的故事。


展览策展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许炀在导览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在导览


活动伊始,策展人许炀老师首先为观众们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概况,如展览内容的结构设置、展陈的构思来源以及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开展胡一川作品保护修复的一些工作情况等,让观众对展览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随后,许炀老师与张欢老师根据展览的三大部分内容为观众逐一进行讲解。


活动现场



#1


展览的第一部分内容主题为“知”,这部分强调的是从“人”之视角看问题,通过对《挖地道》“发现”的提炼,使观者进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逐步深入到作品内部结构以及物质材料。在这一板块中,许炀老师首先对《挖地道》的作者胡一川先生做了简要介绍,并向观众展示了胡一川先生的绘画工具实物、构思小稿、画中模特访谈录、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研究等。展厅现场并置播放着两部电影的片段:1966年上映的、由任旭东执导的抗战电影《地道战》和1990年上映的、黑泽明执导的电影《梦》之《隧道》,加之展陈空间设计中仿地道形状的墙体和渐暗的灯光效果,引导观众进入到一个时空地道,将那段今人难以想象的历史叠合到现在,实现观者的“在场”,引发观众对历史进行深思。紧接着,许炀老师为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所拓展的视网膜下的油画内部结构,通过画面的剖面切片观测到作品绘画层的七层颜料及多层光油覆盖修改痕迹,这项科学研究为胡一川先生的油画技法传承以及油画保护修复做出了贡献。


展厅现场


随后,话筒递给了张欢老师,他声情并茂地介绍了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与原理,尤其是修复《地道战》中所用到的多光谱成像和Micro-XRF微区X荧光光谱成像等一系列科学检测。他解释道,这些技术使用能帮助我们看到人眼无法识别到的一些创作信息,如各种元素在画作中的分布,这也是修复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之一。陈列光谱图的展厅没有独立照明,观者仿佛完全沉入到油画《挖地道》的内部元素空间中。


活动现场



#2


展览的第二部分内容主题为“止”,讲述的是从“物”的第二视角视“人”,反观修复者施行于作品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法,通过观者与作品对话而对此产生反思,不断寻找自我超越的方式方法。修复后的油画《挖地道》原作和修复前的油画复制品在同一个展区内展出。在修复前的作品上,颜料层剥落、画幅撕裂和变形等状况如同沧桑岁月下的大地沟壑般遍布整张画面,这些显性和隐性交错繁复的问题凸显出修复后既光鲜亮丽又包含沉稳历史感的画面背后那精湛的修复技术。对着这一幅全场唯一的原作,许炀老师说,修复的行为是现在时,但是修复的理念应该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此外,许炀老师也介绍了修复工作的环境、修复方案与修复技术的过程等,使观者更加理解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的知识系统以及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活动现场


展厅现场



#3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题为“志”,是以“人”和“物”之外的第三视角看“修复”,以红色革命文化遗产的修复、记录、宣教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社会功能及意义。许炀老师表示,所谓“志”就是记录、铭刻于心和发展方向性,修复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研究,而且还包含了观念的探索与记忆的备份,是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他介绍了主办方联合社会多方学术机构,紧密联系中外学者开展一系列的平台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这种隐形的幕后身份和知识也能通过“修复展览”“修复学堂”“艺术品诊所”“高等教育”等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之中,形成科研、教学、宣传、服务的闭环,红色经典作品修复和红色文化的宣教是这条知识链中独具特色的一环,一个将技术、艺术、科学、平台、民众紧密联结的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传承体系初露端倪。展览的最后一件展品是广州市白云区民航幼儿园小朋友在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参观胡一川油画《挖地道》修复现场之后的记忆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一定是留下“地道战”“文化遗产保护”“修复”这些印记的。


活动现场


展厅现场




“知”背后故事,“止”内部病灶,“志”修复意义,三个板块共同构成整体性修复的框架。《挖地道》的修复及研究,承载着一个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知识系统,也代表美术馆藏品价值发掘和保护利用的一套方法,最终呈现出历史与未来交汇的传奇面貌。


展厅现场


《合影》——幼儿园小朋友观察油画《挖地道》后的记忆画




编辑:陈欣欣

审核:薛燕 张青

审定:陈晓阳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Art Museum,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国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邮政编码:510260

No.257, Changgangdong Road,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510260, China

办公电话:86-20-84017900、传真:86-20-84017331

Tel: 86-20-84017900/ Fax: 86-20-84017331

交通路线:

B9、25、53、69、70、82、188、190、197、203、206、226、239、250、253、270、273、299、546、548 至广医二院站,也可乘地铁至晓港站(8号线)或昌岗站(2号线)。

Take bus No. B9、25、53、69、70、82、190、197、203、206、226、239、250、253、270、273、299、546、548 to Guangyi Eryuan, or take a subway to Xiaogang Station(Line 8) or Changgang Station(Line 2)

开馆时间: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节假日不休息  逢周一闭馆

Open Hour: 9:00-17:00   Close on Monday, All year arou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