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魅力〗南门旧里访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

杨迎夏(加拿大) 中山侨刊
2024-09-01



带着海外乡亲的眼晴,随我们返家乡旅行,去探一下我们一众温哥华中山乡亲少时居住的南门旧里,和那里的新建成的“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在那里,我们记忆深处的小街旧宅,现在已亮丽转身为展示全中山华侨史实宏博画卷的场馆,名符其实是“物(地)有所用”。

回到那里——中山市石岐区“南门头“边上的“照壁街”,实在对我有双重意义:一是再探我的岀生成长之地,二是可“打卡”新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观看华侨历史影像。旧忆新景,穿越时空交错,点滴感受在心中。


南门旧里的故事

这个崭新的博物馆建成是一个标志之一——我们记忆中旧城在改造着,也许以后只能在图片、书画中,来怀念过去的景象。观中山的旧区发展改建,好像还是保留了一些原有的特色,似乎尝试尽量不打扰的历史沉淀,在那些横街窄巷里,还充满了人情味和我们共同的回忆。


第一、二图为孙文路与照壁街交界处的建筑旧影像。第三图为中山博物馆旧影像。(本文作者摄于2011年)

照壁街一带也一样有着很多很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单看那名字,如“大萧屋”、“马龙舟巷”、“吉祥里”、“四方井”和“水关街”等等,已充满地方传统色彩。
我们家住在“139招待所”隔壁的一个大祠堂里,那里住了十几户人家,那格局就象粤剧72家房客里描述的那样。大祠堂正中是一个大厅,可以说是共享空间,人们在共用厨房分享浴厕,在门口下象棋、聊天、甚至吵架。我家是在大祠堂的最后一家,一条青石板小道进去,屋蟾高高低低的,窗口小小门缝窄窄,邻里鸡犬相鸣。我们家有一个后门,日常出入就不走祠堂那边,自直通往孙文东路那边,这边孙东临街的是典型的南洋式骑楼建筑,前铺后房,楼上的房跨出去,楼下形成遮风挡雨的宽阔走廊。
大祠堂的小街对面,就是大萧屋,大屋有前后大门,一条石板小道连通了十几人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宅门。印象最深的是里面住了一对天仙一样的姐妹,那时我们去朝阳附中上初中常走这里,其一原因是能看到她们一眼。那时喜欢读欧阳山的《三家巷》,暗地里把大萧屋里的姐妹们幻想当成了书中“区家”姐妹们。这老照壁街近处、南门头那边,以前有道弯弯曲曲小河,百年来穿流过旧称“铁城”的心脏地带;小时候走出住的照壁街,到南门头买酱油,会观望一会,好奇地看一些艇家的船驶过,那情景就象鲁迅书里所写的乌篷船那样的。
而原来照壁街上“139招待所”,曾是中山最高级的招待所,据说开放之初,霍英东先生经商曾住那里,看到设施简陋缺乏,萌生起办一个高级酒店方便到中山的客商,于是中山温泉宾馆就诞生了。


建设中的中山华侨博物馆。(本文作者摄于2019年)


话扯远了,在这些小街道和“大宅门”里,如今有一座新颖建筑物——中山市博物馆安坐其中,在这个走出了不少华侨的“南门头”的旧街上展示中山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部份与我们海外的中山人有关。


打卡新建华侨历史博物馆

那么,现在的照壁街完全消失了吗?新建的博物馆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家乡夏末初秋的午后,踏上寻找我少年足印和参观新博物馆之行。


新建博物馆建筑正面全景。


在新中山市博物馆前留影(左图)。回到少年生活的地方照壁街上(右图)。


新旧街景对比。(右图旧照:本文作者摄2011年)


新旧街景对比。(右图旧照:本文作者摄于2019年)


原有的博物馆也焕然一新(左图)。我们曾在这里参加过中山华侨活动日活动(右图摄于2019年)。


博物馆入门大门(左)和里面的巨幅画卷(右图)。


新建的中山华侨历史博物馆正门(左图)。右图为展馆平面图。


文物和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华侨历史博物馆是中山市博物馆的重要展馆之一,据介绍展厅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线长350米,展出文物实物资料500多件(套),在今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建筑内外设计新颕大体,展览内容丰富全面,置身其中,使人如走入历史隧道,对中山华侨历史得到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不少文物和历史照片也是非常珍贵。华侨历史博物馆展览内容包括各个主题和类别:“走向世界志在四方”、“农牧糖业”、“食贯中西”、“创业兴商”、“侨团组织”、“社区生活”、“华文教育”、“华侨之母”、“民族救亡”、“实业兴邦”、“抗日英雄”、“东西汇民居”、“银信侨批”、“助学”、“公益慈善”、“寻根”,等等。着重展现香山(中山)华侨的寰球视野、开拓创新精神、连通中外的独特贡献、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以及积极参与推动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历史。

很多文物、图片不能一次尽录,这里重点摘选一些与加拿大相关的展览物件、图片元素:


加拿大人头税证。(右图)
图为加拿大铁城崇义会影像(最上一图)。
图为温哥华中山同乡会第一届会庆庆典签册。

图为中中同学会庆典大会历史影像。


参观过程,虽然气氛略显肃穆及感觉灯光稍暗,但不碍我们的兴致细观慢品,用手机镜头拍下些图片,希望能分享给海外的乡亲们。
总体来说,华侨历史博物馆设立很成功,应得到肯定。之中如果能增加一些声像设施播放历史声像,及设立一些与参观者互动的元素(如让参观者自录音像讲述自己与华侨的故事)等,可能会增加一点动感。希望这里会成为将来华侨特别是年轻一代回到家乡时必到的“打卡”点,除了观看之外,也可以让他们在博物馆里参与讲述他们的海内海外新的中山人故事。

== 完 ==

得闲(⊙o⊙)再睇
 
〖他乡〗厄瓜多尔中山同乡会举行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
〖鸣谢〗中山侨刊社顾问、马来西亚乡亲黄植强先生
〖共赏〗巴拿马侨胞温树森先生书法、诗词作品



中山侨刊社编辑部
来源:杨迎夏(加拿大)
编辑:郑智一
责编:杨玉坚编审:梁雪霞
(原创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