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赏〗遇见温哥华 他乡亦故乡

杨迎夏(加拿大) 中山侨刊
2024-09-01




从家乡中山回到加拿大温哥华已很多天,有一种同样回到家乡的感觉,我想是日久生情的缘故,温哥华也已是我们心中的家,他乡亦故乡了。也许是因为回中国家乡较长时间,回加后对温哥华感觉熟悉亲切又因城中不少变化略有点陌生,于是趁周未天清气朗实行“绿色出行”,坐公交在城中游览,旧地重游,对我这个“第二故乡”的认识和印象开展一次回顾及更新,就如同我们之前回到祖籍国时寻觅归属感那样,也让不曾来过此地的朋友们随着镜头,遇见加拿大西部重要城市——温哥华,看看这个常被列入世界最佳居住地前茅的地方。

回访昔日抵埠初地

过去的周末的温哥华市中心(Vancouver Downtown)之行,曾路过20多年前刚来温哥华居住地及读过的语言学院,确实变化不少。初到加拿大,很多人都是从学习当地语言开始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可学习到当地的文化和与新认识的朋友交流,为未来新生活打开一扇门。


温哥华市中心街景


回到初到温哥华时曾居住过的地方


楼下昔日的中餐厅现在变成西餐厅,花园变成露天咖啡馆,联邦政府的办公室就在隔邻的大厦里依然一点也不起眼,卖热狗(hot dog)的小摊档还在拐角处 ,温哥华电视台(CTV) 还在街对面,记得初来时为电视新闻节目在街上不设防直播感觉新奇和惊讶。


找不到读过的YMCA国际学院的入口,周边已由香格里拉等时尚的大厦及众多的咖啡店和餐厅包围。



想起那时在这个国际学院与世界各地来这里学语言和交流的同学们曾一起的难忘时光,便在回家后找出了一些照片怀旧了一番(下组图),那些年青的画面竟然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感觉时光流逝真的让人猝不及防啊。


初到加拿大温哥华在语言学院就读和交流的旧照


在我来到温哥华之后,才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也来过这里。据说1911年孙中山先生前来温哥华时,曾在市中心的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与当地侨民合影并在华埠集会筹集革命经费,后来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也与旅加华侨的支持和贡献有关。当然,在后来我参加了温哥华侨社的活动之后,特别是通过如洪门一些老侨社侨领的介绍,了解到更多孙中山在温哥华的事迹。


城市的人文会客厅

在初时居住及学习的地方,邻近有一个著名的美术馆及广场区,那时常去那里漫步,在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群里初识和感受西方文化和氛围 —— 说温哥华城市心脏里的会客厅在美术馆(Vancouver Art Gallery)及周边广场这里,应没有太大异议。


重游旧地在温哥华美术馆前广场留影


温哥华美术馆南门


经典立面、传统柱廊、雕刻细部等,让温哥华美术馆称得上最有历史的建筑之一,而她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更在于前后两个与城市对话的大台阶及广场。


这里汇集了城市大大小小的活动,成为各种人群发声表达的地方,也是国际国内旅游领略当地多元文化氛围的游览景区,成为城市的人文会客厅。

街头艺人表演文化

行走在温哥华市中心的街头,会听到街头艺人的歌声和演奏,它为人来人往的都市增添了动感。



街头表演者在此地这个表现自我又平等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未必是社会低层群体,也许不是学院派出身,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并不妨碍他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娱乐大众也娱乐自己。他们有的是以此为生,有的为锻炼自己,有的是选择一把吉他走四方的自由自在,当然也有的是朝不保夕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们并不是没有付出劳动的乞讨,欣赏他们并略施心意,是对表演者的尊重。


在温哥华图书馆的足印
温哥华中央图书馆(Vancouver Public Library) 也曾是我初来时常去的地方,这个地方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完全免费地拥有这样好的空间和条件来阅读和学习的乐趣,我曾在这里独立的宽大的桌子上,在学习之余给远在家乡中山的家人写信。

这是座古罗马风的阅读殿堂,于1995年落成,砖砂砌成的图书馆外圆内方,高大的城垛、环状的列柱,从外观来看犹如一座竞技场。


走入中庭,阳光自天井洒下,冷冽的玻璃帷幕与红色石墙被纵横来去的线条切割,蓝天衬托下,犹如一幅超现实画作。


全馆7层楼,占地3万7千平方公尺,纳含了全温哥华市图书馆一半以上的馆藏。超过1200个阅读座位遍布各楼层,选定一个位置,一杯咖啡,一副耳机,你就是一颗行星,在古罗马的宇宙里和其他1199颗星平行存在。


在温哥华中央图书馆这里除了可借书阅书,还可以“借阅”一个人,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活动中的讲述者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故事,听他们说自己的故事,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打破陌生人之间的隔阂,促进同理心和理解。


中山乡亲也曾在这里举办和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中山籍旅加画家林再圆的《林再圆山水画展》曾于2009年在温哥华中央图书馆的莫雅画廊展出,林再圆先生用中国传统技法来描绘加拿大的风光,在加拿大推广中国文化。(上右图:左一为已故著名画家周仕心、右二为林再圆在画展上交流)。


在回到这个第二故乡时抽空回访一下故地,怀旧之余焕发初心,未来可期。在故乡与他乡之间,无论是物理上还是心理上的距离,将会在密切的来去中更加靠近,若把太平洋比作一池水,那么地球真的就如一个村。


== 完 ==


得闲(⊙o⊙)再睇

 

〖关注〗习近平主席致“2023从都国际论坛”贺信在会场内外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魅力〗中国大妈教米其林大厨“碌”煎堆

〖服务〗涉侨法规政策 |教育升学




中山侨刊社编辑部

作者:杨迎夏(加拿大)

编辑:郑智一

责编:杨玉坚

编审:梁雪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