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提前网瘾危害大 网戒中心治疗非法

2017-02-04 Alice 共青团临夏市委员会

          我国第一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正在征求意见!

        网络给一个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带来了很多潜在不良的可能性,这些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最大程度的,最快的更新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获取知识,但是与此同时暴力、色情还有让他们沉迷在其中的游戏,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老问题,有什么新办法?就在最近,我国第一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正在征求意见,不妨来看看这样一个条例能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我们国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2月3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距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截至日期还有三天。这份条例送审稿,共四千多字,三十六条,是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网络保护的法律。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网络欺凌未成年人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使用未成年人网络个人信息,须经未成年人本人或监护人同意等。

  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保护,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根据今年1月23日刚刚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也就是1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这其中,还有一个数据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那就是我国未成年人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来自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在北京、浙江、广东、湖北、上海、安徽、重庆、四川等8个省、直辖市的调研结果,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最集中年龄段,已经由15岁降到了10岁,占46.8%,最低触网年龄3岁以下的,也占1.1%。

  面对中国互联网的现状,谁都明白,对十岁的未成年来说,意味着什么。

       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办公室 胡发清:未成年人上网的网民当中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网络环境还有待完善。

  这部重要的法律送审稿,公众还有两天时间提出自己的意见。



      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办公室 胡发清:关注度,我觉得从目前这个角度,网络铺开了,法制办公布了之后,应该说是从主流媒体都有关心的,大众的孩子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中间它刚好有一个春节,而且时间也很紧,要想广泛的征求社会影响的话,可能还欠缺了一点,它这个时间不是显得太好,时间点不是太好。

  数据显示,18到35岁的广州青年,首次接触网络的平均年纪为13岁左右,30%的受访者10岁以下就曾接触网络。距离广东一千多公里外的江苏,在数据上更为惊人!根据《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2015年度)》显示,江苏青少年初次触网平均年龄降至7.5岁,“6岁之前”接触互联网的比例,较2014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达到31.3%。

  1.7亿,青少年网民已经占到中国人口总数的近13%,的确需要一部法律。在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我要直播、我要网购、我要看片、我要游戏,已成为大多数公民的日常需求,但是,对于那些未成年人来说,一个国家首先需要的,却是提供保护。


  这个条例的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到1月6日,在这之前,可以过三种方式提出意见——一个是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的方式提出意见,另外一个过寄信的方式寄到一个北京市2067信箱,还有一个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意见发到邮箱wcnrwlbh@chinalaw.gov.cn里面。这样的条例准备出台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因为现在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触网的年龄更加提前了,触网的范围更加扩大,触网的程度更加复杂……面对这么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面对普遍家长们非常关心孩子们成长的问题,条例会怎样解决呢?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主任 高文斌:儿童的发育,一直到成人,要经历很多的心理发展的阶段。那么总的一个特点,他要完成一件事儿,就是自我的发展要完善。叫自我认同也好,叫人格完善也好,在这个期间呢,他需要跟外界有大量的信息互动,互联网正好能够承担这样的一个功能。那么具体的形式可能是游戏,也可能是一些社交的软件大家在上面聊天,或者共同的活动话题。但这里面呢,对于人格和自我并不完善的青少年来说,这么多的信息,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很多的交集和干扰。

  沉迷于网游造成的悲剧,近些年时有发生。2015年10月18日上午,湖南邵东县就发生了一起3名未成年学生入室抢劫当地小学宿舍,并将一名女教师殴打致死的案件。

       湖南省邵东县新廉小学附近村民:一个11岁,一个13岁,一个12岁,他们给老师要钱要玩游戏呗。

  根据警方通报,两名年龄稍大的学生直到被抓,还在网吧里打游戏。

       湖南省邵东县廉桥镇二完小教师 颜红玲:在玩的过程中,这些大孩子可能因为经常每天都在网吧里面,接触网络暴力的东西过多了。

  邵东杀师案,虽然是不多的个例。但是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却日益成为整个社会之痛。未成年人不仅可以轻易进入网吧,甚至有的网吧还在自己楼上开起小旅馆,网游玩家吃喝拉撒住,在网吧都能搞定。

记者:你看到最长的(未成年网游玩家)能待多久?

上网学生:半年啊。

  2010年8月1日,文化部颁布实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网络游戏的玩家要实行身份证实名注册,很多游戏也相继开设了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小齐(化名):防沉迷系统的话,一般都不起作用,它只是下面写一行字然后就没了,就是十六岁以下啊,什么防沉迷,实际上也没什么作用。

记者:就是只是提醒一行字,你们看到以后一般会管吗?

小齐:从来不看。

  对于玩家实名注册,这些未成年人用亲身经验表示,要在网上找一个成人身份证号,其实并不难。对于这一事实,网游公司只能表示无奈。

       游戏运营商工作人员:因为我们这边也只是一个网络公司,我们能做到的监控也只有这么多了,真的很抱歉了。

  记者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对于存在已久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专家也建议,要切实推动网游分级制度。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佟丽华: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文化产品的分级制度,至少这个分级制度对父母来说是个提醒,就是不论是网络上的内容还是影视剧当中的内容,分级制度现在显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了。

       然而,在分级制还未实施之前,面对已经沉迷网络的孩子,一些手足无措的家长,选择了所谓的“网戒中心”,接受所谓的矫正和治疗,药物、体罚甚至电击等方式层出不穷。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条例送审稿,这些行为都是非法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父母们社会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不当使用网络有可能诱导未成年人使用暴力、欺凌、自杀、自残、性接触、流浪、乞讨。另外还有可能让孩子们学会抽烟、喝酒,还会让未成年人产生厌学、愤世、自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情绪……面对着种种的可能性,怎么让这些未成年人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预防和矫正一旦有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中国青少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 童小军:出台这个条例之前,我最关心的是这些孩子们接触网络或者沉迷网络的渠道太畅通了,几乎没有什么设线或者设卡的事情,沉迷之后的不管是惩戒还是戒网瘾也好,方法也令人担忧,现在这个条例里面应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董倩:对于很多家里有未成年人的家长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因为孩子们现在使用网络是太熟练了,有些时候你比说在查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的时候,可能非常正规的网站会跳出不是正规的一些涉及到着装非常裸露、暴力因素的广告,这种情况家长防不胜防。但孩子会跟他说我在查信息,像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办,孩子又怎么办?

童小军:这个事情可以这样说,对于网络信息我们讲的对未成年人不利益的网络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实际上家长和政府之间有分工的。对于家长来讲,对网络的这种信息对于孩子们可能造成的危害或者影响要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之后要用自己的可能采用的一些方法来帮助这些孩子们避免受到影响。我知道实际上就是有些家长会通过技术的应用,在家庭的网络上应用一定技术来控制不良信息进入到孩子们使用的网络上,保持绿色的网络环境给孩子,这是家长可以做的;国家要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政府应该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世界采用一定的方式,比如说就像现在这样立法,来限制这些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或者说学习的这种信息的干扰。

董倩:也就是说不仅仅第一责任是家长,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家长,国家要在里面有相应的做法。


童小军:家长和政府或者国家来讲,在对孩子这个问题上,未成年人这个问题上永远家长都是第一责任人,就是说这个孩子,出生一直到成长,这个家庭对他来讲非常重要,如果父母的监护职责履行好了一般这个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家长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家长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帮助和支持家长。

董倩:您说到有一些家长解决不了的,刚才我们探讨普通的家庭遇到的问题,有一些孩子走火入魔到了一个非常极端,他已经网瘾戒不掉了,这个时候可能家长会选择把他送一个戒网瘾的学校,您觉得杜绝送孩子去戒网瘾学校可不可行?

童小军:我觉得这个事情实际上不是不可以这样做,但是条例上讲了,缺少戒网瘾资质以及方法不得当的地方是不可以的。因为首先你要对这个网瘾这个事情有正确认识,孩子们患上网瘾不是精神病或者是什么,用电击或者吃药的方式治疗不可能戒掉网瘾。网瘾是一种偏差行为,需要用行为矫正的方式去对待他、去引导他,然后让他慢慢改变这种行为。

董倩:还有一个大家争议比较大,在条例送审稿里面出现所谓的宵禁的时间,也就是说晚上半夜零点开始,到早晨起来8点这段时间,禁止未成年人使用。但是很多人说,这段时间普通的孩子都跟父母在一起,都住在家里面,他们不大可能使用。如果在更小的一些城市或者在一些监管不是特别严格的小地方,可能网吧禁止不住,您看这个时间为什么要设置一个宵禁的时间段,能起到什么作用?

童小军: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引导全社会关注孩子们,从凌晨到8点这个时间是孩子们应该休息的时间,整个社会对这个要有一个认识,对于没有办法有家长能够介入到的孩子们来讲,如果说出现在网吧等场合,有了这个法律,发现了就可以制止他、可以惩罚他、可以去教育他,如果没有这个法律,就任何依据都没有。

  当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深受网络影响的同时,网络所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凸显。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朱廷劭:网络游戏里面,有很多为了吸引用户,它就经常会有一些暴力或者是色情的这种安排,吸引大家去用,时间一长,(未成年人)他就觉得就是现实就应该这样,我们看到报道里面说这个,杀了人之后还去网吧去玩,因为他觉得,在他觉得可能那个场景跟他在网络游戏里面场景是一样的。

  如何让孩子既能享受到互联网成果,又能避免被其伤害,相关部门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2015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7天的名为“护苗2015——网上行动”的行动,主要开展以少年儿童为主要用户的重点网站、应用进行集中治理,对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其实,类似的整治一直都有,但在网络这个无形的空间里,想要“堵”住不好的信息,并不容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 郭开元: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调查研究,在2010年我们就开始了网络伤害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调查,并且通过两会,通过人大和政协提出一些立法建议,来完善互联网立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文明上网。

  要求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的呼声近年来是越来越高,而如今,国家第一个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条例才开始公布了送审稿。1月23号,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发布征求意见期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该条例举行了场专家座谈会,会议上来自各界的专家都谈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要疏、堵结合。

  限制上网的时间,规定游戏的时间段,要求终端设备在出厂时或销售前,应当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等等,在此次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条例的送审稿中,规定、要求、限制的条文并不少。

  除此之外,要想让条例真正发挥作用,也不仅仅是一部条例或是一个部门单位就能实现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 郭开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它也是问题导向,当然它还涉及到具体内容,涉及到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包括上位法的一些规定,当然在具体的制度当中,有的有所突破,那么有的还在现有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细化,所以说对于这个健康的这种网络的这种环境,也不是单靠一个法律能解决的,它是国家的各个层面,综合的一个社会的问题这样的一个。

董倩:一个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明显靠一部法律,一个部门很难彻底根治,就像刚才专家所说的那样,法律有了接下来需要各方面的衔接,接下来我们继续连接童所长。刚才我们说到,除了法律之外有效配合这部法律,配合家庭去做的还有哪些努力?

童小军:我觉得要配合的话,首先是家庭,这个还孩子成长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如果说家庭父母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能够从源头,从这个孩子接触网络开始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尽量给他营造良好的环境,我觉得这个对孩子是绝对有好处。还有一个是整个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整个信息和这个网络的健康环境,这一点实际上第一需要一个综合的一种各部门协作的行政管理的系统,我们讲的早期干预,其实发现和有效回应这三个服务的层级相结合的网络,能够尽量把孩子们的问题尽早的去干预他们,而且干预的时候不是尽量的堵什么之类,不是,孩子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第一要学会规范的使用能力,第二要学会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学会处理网上如果出现纠纷怎样处理的能力,你不是受人家的欺负你也不会到不良的网站上,同时你还要自己也不要在网上做不好的事情。这一点实际上虚拟网络和现实社会是一样的,你需要教育这个孩子,让他自己有这个能力。但是这一点不光是家庭,整个社会还要有这种环境,也就是说在学校里有人要教他。

  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是第一责任人,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各方面努力,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颗小树苗在渐渐长大,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受到各种病毒,各种细菌的侵扰。但是恰恰成年人和整个社会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免受这些病毒的侵害,让他们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条例》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来源:共青团中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