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RP应该是基于企业精益生产(JIT)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化

2016-11-22 工业工程实践者


戴尔的四天库存、理光的七天库存、爱普生的5天库存无不是如此。



题目:

精益生产与ERP

作者:刘胜军编著 

来源:《精益生产方式——现场IE》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的浪潮中,推行了ERP管理信息系统,但不知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还是对问题认识不清,许多软件公司鼓吹ERP软件能让企业一步进入信息化管理,并且能够实现JIT(适时、适量、适物)生产,大幅度降低库存,马上就能与世界一流企业同步。


但实际上,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发挥ERP的全部功效,许多企业仅仅用到库存查询、订单管理等功能,真正能将计划与各种成品、半成品的生产指令及仓库物料出库指令进行准时、精确地设定,从而大幅度降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被占用)的为数极少。


ERP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软件,更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当企业管理以“精益、卓越”为宗旨,以“准时化、零浪费”为目标时,没有ERP同样能达到低成本、高品质、短交期的生产。日本丰田公司在70、80年代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事例。反之,有了ERP,也并不意味着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与世界五百强一样,更不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也同世界五百强一样。


国内某知名电脑生产企业一名管理人员说,除非自己跟着戴尔的流程走一遍,否则他无法想象戴尔如何做到只有4天库存的。该企业直到ERP系统成功运行后,才达到了平均22天库存。该著名电脑制造商的现实情况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管理信息化的推行应该结合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在首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并能达到一些切实的绩效目标的前提下再引进,而非盲目的信息化。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花巨资引进了ERP,仅仅是多了几台电脑及各种制表格的软件,同时戴了一个信息化帽子,但企业库存依旧庞大,工厂内物流依旧混乱,生产效率依旧低下,生产周期依旧很长,对市场的反应依旧迟钝,那么经营成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ERP设置及系统维护成本。显然这种信息化是失败的,国内知名企业推行ERP失败的事例,时有耳闻。推行ERP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只有默默吞下苦果的企业就更多了。


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企业应该充分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改善、流程再造,建立精确量化的管理系统,没有精确就没有量化,没有量化就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并不是企业只要出钱就可以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比如,某企业库房没有定量坐标,总装车间有没有工序坐标,同时总装车间也不能准确提出几点几分需要哪些物料,那么即使实施了ERP,也只能根据生产计划将某产品的物料全部一次性发出指令给总装车间,导致原料大量堆积于现场,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而在精益生产的情况下,仓库中有准确的位置坐标,总装车间也有明确的工序坐标,各工序同时又能精确地提出几点几分需要哪些物料,物料供应按准时化进行,现场绝无大量原料及中间半成品,生产处于同步化、均衡化状态下,那么信息化则水到渠成。


ERP应该是基于企业精益生产(JIT)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化,它并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管理系统电子化就可以成功实施的。它需要在成功地进行了管理革新的基础上,即将整个生产过程建立在以拉动式(Pull)生产系统即JIT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方可获得最大效益。


事实上不在JIT模式下构建的ERP,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身就不是先进的ERP。如果实施了ERP后库存依然庞大,生产工时依然不能有效控制,交货周期及生产周期不能有效压缩,企业花巨资导入ERP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当然,建立了ERP再全面推行JIT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当企业在实现了精益生产方式后,还是要依靠原软件公司,再次花巨额费用追加ERP软件的功能(软件业称其为升级)来适应已改善的新的生产管理方式。


国际上众多知名企业都是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建立了精益生产方式,然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开始实施MRP(ERP)系统。经过精益生产强化生产管理,通过ERP使得管理信息系统(MIS)工作效率化、整合企业资源管理。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许多世界一流企业借助ERP将精益生产发挥的淋漓尽致。戴尔的四天库存、理光的七天库存、爱普生的5天库存无不是如此。


在精益生产诞生、发展、成熟,并在工业化国家广泛推广应用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阶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同工业化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几乎没有交流,更谈不上实际运用。因此在管理升级的道路上,国内绝大部分企业跨越了国外几十年实践精益生产的历史,直接实施ERP(MRP)。


正因为如此,国内似乎没有人指出戴尔的这种模式都是西方经过多年研究之后引进的日本精益生产的生产模式,它追求的就是零库存、系统整体优化,从而降低成本。国内制造企业在大量导入ERP后,如果把目标定在“同样的产品以世界最低的成本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那么补精益生产这一课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笔者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信息化要走精益生产与ERP一体化的道路,才能保证ERP的实施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当然有了国外几十年的成熟经验,我们只要善于学习,也许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整理:段邺

排版:段邺

本文由“工业工程实践者“微信公众号小编整理排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推荐阅读:

我的IE:工业工程    

现在的丰田屋已经不是之前那个丰田屋了!    

【视频】}请您了解我的职业---工业工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