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OC】原来要这么想才对!!

2017-12-11 工业工程实践者


还在为如何改善系统整体而苦恼吗?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约束理论思考流程吧!!


周梦婷    第03篇文章


题目:

【TOC】原来要这么想才对!!

作者:高德华


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 


约束理论将有碍于企业实现其目标的任何事物都称之为制约因素; 并且认为, 任何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都会受到一个或几个制约因素的限制, 企业的有效产出取决于系统层次上的制约因素。


围绕制约因素, 约束理论提出了持续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五个核心步骤如下:

第一步:识别存在于系统中的制约因素( 瓶颈) 。


第二步: 寻求突破系统瓶颈的方法。


第三步: 使其它所有活动都从属或服务于第二步中所提出的各种措施。


一般来说, 经过这样一系列过程, 系统产出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而一些其它因素也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此时就要返回第一步, 否则继续下面的步骤。


第四步: 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 使第一步中找到的制约因素( 瓶颈环节) 得到提升, 从而不再成为企业系统的制约因素。


第五步: 如果通过上述步骤已实现了对原有制约因素的突破和提升, 则返回第一步; 尤其要谨防人的惰性导致系统新的制约因素。


围绕制约因素, 约束理论提出了持续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五个核心步骤


TOC 思维流程的三个问题 

约束理论思维流程( Thinking Processes, TP) 的实质是一组工具和过程———通过用逻辑上的严格因果关系, 从问题出发, 最终得出一套完善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对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构成 TOC 思维流程的基本框架 


改进什么( What to change) ———运用因果关系,从一系列的问题与现象中找出它们共同的本质成因也即核心问题之所在;


改进为什么 ( What to change to) ———通过改变那些蕴藏于其背后的一些逻辑上的基本假设, 来寻求解决核心冲突的合适方案, 作为最终提出完整策略( 方案) 的起点;


如 何 促 使 这 一 改 进 得 以 实 现 ( How to causethe change) ———考虑存在于组织系统内部的特殊化与背景, 设计改变组织现状、实现战略目标的规划或方案。



对改进什么?改进为什么?如何促使这一改变得以实现的?的回答是构成TOC思维流程的基本框架。


理论特色

   1. 系统思维范式的具体化  

运用整体的观点 去 观 察着 周 围 的 事 物 , 处 理 真 实 世 界 中 的 复 杂 问题———基于对企业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关联事件和随机波动的认识, 引导人们去发现其中所存在能够引起重要而持久改善的“杠杆点”( Leverage Point) , 从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改善整体性能, 实现总的目标。


从这种意义上, 我们认为, 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系统思维范式的具体化, 是根据系统概念、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 把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 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着重从整体上去揭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关系、结构与功能。


从而它也就有着系统思维所具备的以下特点:

 ①认识对象的复杂性、组织性、非线性、开放性;


 ②认识的基本出发点是整体性、非加和性, 不是研究个体而是在系统的水平上考察对象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③认识的基本思路不是先分析后综合的单向性, 而是把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相互反馈的双向性; 


④认识的基本方法不是单纯的分析方法、还原论, 一切归结为最基本的原子, 而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综合性、横向性、整体性,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整体论;


⑤解决问题不是单一目标, 而是追求整体最佳、多目标等。


   2.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般方法论   

按照Van Gundy的观点, 问题即是对“现有状态与所期望状态之间差距”, 亦即“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差别的一种描述。而解决问题就是改变现有状态, 使其转入期望的状态的一个不断缩小差距的过程。


Goldratt 对思维流程所蕴含的一系列工具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并形象地称其为思维流程的六棵逻辑 树 (Logic Trees),包 括: 

现实 树 ( Current RealityTree, CRT) ———从组织系统中明显存在的所谓不良果( Undesirable Effects, UDE) 入手, 通过绘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图, 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之所在;



未来树( Future Reality Tree, FRT) ———通过找出解决问题突破点( 即注入, Injection) , 变不良效果( UDEs)为满意效果( DEs) , 描绘出实施注入以后的未来图景;


消雾法( Evaporating Cloud, EC) ——通过发现并修改蕴藏于事实背后的一些基本假设, 找到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 


负效应枝条( Negative Branch, NB) ———作为FRT 的一个子集, 通过剪去负效应枝条的做法, 来及时地发现和避免由于方案的实施而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或者消极作用与影响; 


转变树( Transition Tree,TT)———有利于方案的逐步实施与完善, 并有助于对预案能够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基本原理做出更好的理解和阐释; 


必备树( PrerequisiteTree, PRT) ———用来发现和消除所选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障碍。


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 正是通过这些逻辑图才得以具体化,从而增强了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为企业创造性解决经营管理问题提供了一般化的方法论。


今日所得

  1. 持续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五个步骤:

  •  第一步:识别存在于系统中的制约因素( 瓶颈) 。

  • 第二步:寻求突破系统瓶颈的方法。

  • 第三步:使其它所有活动都从属或服务于第二步中所提出的各种措施。

  • 第四步: 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

  • 第五步:如果通过上述步骤已实现了对原有制约因素的突破和提升, 则返回第一步

  2. 约束理论的思想流程:

  • ①改进什么( What to change) 

  • ②改进为什么 ( What to change to)

  • ③如 何 促 使 这 一 改 进 得 以 实 现 ( How to causethe change) 

   3.思维流程所蕴含的一系列工具:

  • ① 现实树 

  • ②未来树

  • ③消雾法

  • ④负效应枝条

  • ⑤转变树

  • ⑥必备树


作文参阅资料:

1.一种复杂企业系统分析的有效方法_约束理论的思维流程评述_高德华


采集:周梦婷

编辑:周梦婷

排版:周梦婷

本文由“工业工程实践者”微信公众号小编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务必保留此署名模块,否则按侵权处理。


推荐阅读:

 MRP制定

关于六西格玛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我们该如何解决TOC应用的问题


长期招收在校生

做文章编辑  有意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