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我们的改善总是不够深刻

2018-01-18 工业工程实践者


并不是说,你获得了精益的知识就一定能够进行改善,也不是说你没有精益的知识就不能改善,关键依然在于你是否可以洞察背后的那些东西。



题目:

改善那么多,依然没效果——-缺乏改善的灵感?

作者:小萨 

来源:小萨聊精益


"是行动指挥思维还是思维指挥行动,心不变,身不变;身若变,必其心要变;身虽变,心依然,便是无解。"风白道。—《精益的传说》


牛顿先生的苹果是砸的有多重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苹果砸到了脑袋,但是也没有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


阿基米德的浴缸是因为洗澡洗的很爽吗?还是因为知识的底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爽爽的泡澡,但是也没有发现浮力定律呢?


凯库勒梦里的蛇是真实的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梦到过蛇,但是也没有发现苯分子的环呢?


如果把这一切都归结为灵感,那么这个所谓的灵感是真因吗?


在其背后是否还有真因?


   一、灵感源于积累   

之前有段在看如何读书的书,还有所谓拆书的方法,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是在我看过写作课之后,想到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写如何读书的书的人是否真正的写过书,或者说写过多少本书呢?


当然并不是说你必须懂得如果拍电影,就才能够懂得如何看电影,但是道理大概是类似的。如果你看过《看电影的门道》的话,那么里面提及的手段有大部分也是如何拍电影时候需要注意的。


那么归结到读和写上更是相通,没有一个人只写过文字而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一个人只读过书而没有写过文字,但是只是读如何读书的书,并没有读过如何写作的书,或者亲身写过一些文字的话,那么对于解读某一本书的话,你可能只是看到某一个方面而已,对于如何把握全局未必能看的透彻


所以回到上面的三个关于发现的例子而言,那些所谓的灵感,真的就是灵感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些所谓的灵感是来源知识的底蕴以及日常的积累,而并非真实的”灵感"。若非有这些知识在这里,无论有多少次,苹果,浴缸,蛇,也不会有那些伟大的发现吧


   二、改善从整体入手   

所以对于改善来说,并非容易的事情,前提依然需要有不同层面的知识结构在,而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跨界、联结,从而让你的知识变得系统和简单。


例如在写作课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有许多事物是有统属关系的,我们观察的时候要从全体看起,顺次再看各部分,否则就看不明白,说不清楚


熟悉吗?这不就是简单的写作的顺序原则吗?但是是否可以联系到精益系统和点的改善上来?是否可以联系到对现场的诊断上来?


再例如,书中提到——材料不愁没有,问题只在怎样判断,怎样取舍


很多人都会说,现场我很熟悉啊,流程我很熟悉啊,产品我也很熟悉啊,但是这些改善的材料虽然不愁没有,但是你是否懂得如何判断和取舍呢?


还有,书中提到——一件事物先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这里面有这一种流动.....一篇文章里头,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这要看文章本身的意味如何而定。


并不是说,你获得了精益的知识就一定能够进行改善,也不是说你没有精益的知识就不能改善,关键依然在于你是否可以洞察背后的那些东西。正如上段所提的流动一样,这与价值流设计如出一辙。


寻找生活的中BUG


最后再提一段,也肯定可以引起共鸣——平凡的生活中不知道蕴藏着多少新鲜的东西,等待我们自己去发掘。所以随笔就是体察、玩味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上做种种发掘。


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并不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发现改善点的人,或许还是缺乏真正的训练吧。


有人或许说,你这是闲的蛋疼,有事没事都瞎联系一番,,但是万事万物本来就是相通的,而有些也并不是能够联系就可以联系的。


正如《终极算法》中所提,也许真的有一种算法,可以统一实现人工智能的宏伟目标。


而改善的灵感呢?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算法的话,那就是生活、就是现场、就是观察。


福利

听说你很焦虑

听说你很迷茫

上课听不懂,学了不会用?

工作没人带

没有真正的绩效,不敢跳槽?


那么你的福利来了

让集帅气与智慧的于一身的“3P”吕宁老师来帮您

带你认识最真实的IE


现在你只需要动动手指

点击以下图片,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课程学习


采集:长城

编辑:长城

排版:长城

本文由“工业工程实践者”微信公众号小编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务必保留此署名模块,否则按侵权处理。


推荐阅读:

精华版丨IE的话语权--线平衡改善!

精华版丨改善就是一种浪费

改善套路丨通过行为改变思考模式


长期招收在校生

做文章编辑  有意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