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司徒雷登密会毛泽东失败幕后的中美默契

2017-02-27 老衲读史

欢迎添加老衲个人微信号:couhuo2014

~~~~如若此地作别,也好他乡再见~~~~


1949年4月23日,中共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城破之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南撤,而是继续留在南京城,并与时任南京市外事办主任的黄华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秘密谈判。有关司徒雷登1949年滞留南京以及北上失败的原因,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学者张伟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档案馆2004年解密的部分外交档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前美国驻华大使、燕京大学前校长司徒雷登


1948年11月下旬:司徒雷登已决定留在南京


1948年6月,南斯拉夫与苏联的矛盾公开化。苏南冲突公开几天后,美国驻华大使馆致函国务院,认为铁托事件“与中国共产党具有绝妙的意义”,华盛顿应当抓住时机,动摇中共领导人对苏联的信心,促使毛泽东走铁托的道路。司徒雷登也十分讚赏这种观点,认为这是“上帝给予的良机”,可以用来促使中共内部亲苏和反苏势力的分化。郝雨凡:《白宫决策:从杜鲁门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内幕》,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11月下旬,司徒雷登曾在一次谈话中“痛骂蒋政府贪污无能,失尽人心”,表示“美决不援助无人民拥护之政府”。随后,司徒雷登还曾向“某要人”表示:“美与蒋看法不同,美认为只要中共保护美侨利益,建立通商关系,尊重国际条约,美即可与之建立实际上之外交关系。司徒照会蒋,美大使馆决定不随蒋政府南迁。各地美使馆及美新闻处现皆作留驻准备。司徒又告金陵女大校长吴贻芳谓:彼已向华盛顿建议,不管局势如何变化,彼仍应留驻南京,金女大亦不拟移动。”《司徒雷登对蒋介石的看法》,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2(1)档案,第1页。


从这份档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司徒雷登与美国政府早在1948年11月就已下了不随国民党南撤的决心,不仅如此,司徒雷登还鼓励金陵大学等美在宁资产与他一起浑水摸鱼、待价而沽,静候解放大军的到来。


12月9日晨,美国驻香港副领事谢伟志奉司徒雷登的密令,与我驻港人员进行了秘密接触。谢伟志此举的目的在于代司徒雷登探听我方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备在上海登陆以保护其侨民、侨产的态度。在密谈中,我方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并指出其必然发生之严重后果”。谢伟志随即又向我方人员提出:中共方面“今后如有意见,他可代为转送美国务院及大使馆”。《司徒雷登向我探听美军登陆上海事》,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3(1)档案,第1页。


12月16日,司徒与蒋介石谈了一次话,劝蒋介石接受和平,蒋介石不听。司徒雷登警告蒋:“战既无力,和又不能,前途很危险。”《司徒雷登与蒋介石谈话:青岛美陆战队动态》,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1(1)档案,第1页。随后,司徒雷登又对人说:“现在国民党和是投降,战亦无法,美只好暂时观变。”《司徒雷登对蒋介石的看法》,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2(1)档案,第2页。


1948年12月: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密函向中共表达沟通愿望


1949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接到了从香港辗转送来的情报:美国政府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主动与我方接触,并托人带密信给周恩来、董必武和邓颖超,希望与共产党方面建立联系。傅泾波的这封信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传递,终于在2月22日送到了北平,原文如下: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位先生大鉴:


别后久疏,音候想念,现大局已趋了结之日,今仅就日前与司徒先生谈话简录两点,与诸先生共研:


(一)国民政府到如此田地为迷信武力,失却民心,希望诸先生以收揽民心为先决条件。


(二)美国之所望于中国者为主权上能独立,政治、经济与文化能自由,今日举国渴望和平,弟亦翘盼能早日解决,即送安好。


傅泾波敬上


十二月一日


(并祈转中共中央诸位先生,并祈代严守秘密,免在南京之地位困难,祈多谅宥。余蘅瑞代笔十二月十五日香港)《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3(1)档案,第2页。


傅泾波这封请友人余蘅瑞代书的密信,实际上是通过傅之口、余之手,向中共方面传递了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对中国时局走向的看法。其中,“希望诸先生以收揽民心为先决条件”,“盼能早日解决”中国新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语,显然出自司徒雷登之口。从目前所发现的史料看,这封信应被视作司徒雷登最早表达的与我合作的标志。


司徒雷登与黄华的秘密接触


在得知司徒雷登滞留南京的消息后,中共中央当机立断,决定派黄华出任南京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黄华在学生时代曾是司徒雷登主持的燕京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在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时,也曾和司徒雷登见过面。南下前,周恩来亲自找黄华谈话,交代了他此行的任务。1999年,黄华在接受南京电视台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采访时一语道破天机——周恩来在其南下时便有指示:到南京后要准备和司徒雷登接触!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5月5日下午,已到南京的黄华接到了傅泾波的电话。几句寒暄之后,傅泾波“随口”问到:“我什么时候去看你呀?”


“明天上午吧!”,黄华答道。次日,黄华接见了傅泾波。谈话中,傅泾波“不经意间”对黄华说道:“你来了,也应该去看看你的校长啊。”“好啊!”黄华答道。黄华:《南京解放初期我同司徒雷登的几次接触》,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对于是否面见司徒雷登,黄华不敢擅自做主,于是致电北平请示。5月10日,毛泽东回电表示:“黄华可以与司徒雷登见面,以侦察美国政府之意向为目的”,但在见面时要“多听司徒雷登讲话,少说自己意见,在说自己意见时应根据李涛声明”。毛泽东还指示,在与司徒雷登谈话时,“应申明是非正式的,因为双方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谈话时“如果司徒雷登态度是友善的,黄华亦应取适当的友善态度,但不要表示过分热情,应取庄重而和气的态度”,“对于傅泾波所提司徒雷登愿意继续当大使和我们办交涉并修改商约一点,不要表示拒绝的态度”。《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87~88页。


在2004年解密的相关外交档案中,留下了黄华当年与司徒雷登和傅泾波面谈交涉的许多记录。5月17日,傅泾波主动请求与黄华见面,希望英、美、法在沪势力与人民解放军互相配合,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共同防止国民党军撤离前破坏英、美资本的上海公用设施。《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谈话内容》,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7(1)档案,第1页。黄华在与傅泾波面谈后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也写到:“美、英、法对我试探很积极,彼等现系经过傅及司徒以私人身份出面其目的主要在获得我方反应。”“上述谅解与应付态度是否适当,今后傅与司徒再要求见面时如何处理,请示知。深恐应付不恰当,影响甚巨。”同上文,第3页。


5月21日,也就是黄华与傅泾波就保护上海问题进行谈话的同日,驻扎青岛的美国舰队奉命撤离,驶往日本。解放军进入上海后,驻沪美军也自行撤离。在这以后,美国人与解放军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凡是解放军进驻的地方,美国军事人员自动撤离,避免与解放军发生冲突。随之,远东美军的战略重心也由中国移往日本。


5月31日,在与傅泾波的再次接触中,黄华也曾就驻台美军向司徒雷登提出过抗议。但傅泾波解释说:台湾基隆港附近的美国军舰只是过路性质。言外之意,只要解放军渡海攻台,美军照样会自动撤离。《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访黄华谈话内容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9(1)档案,第1~3页。


黄华与司徒雷登在南京进行秘密接触的同时,中共中央也将与司徒雷登接触的情况告知了苏联方面。根据20世纪90年代解密的前苏联档案,毛泽东在给苏联的报告中说,“司徒雷登撒谎说美国人好像已停止支持国民党政权了。我们了解的情况却相反:这种支持一直在积极进行。”5月26日,斯大林在打给苏联援华顾问团负责人柯瓦廖夫的电报中要他转告毛泽东,他同意“毛泽东同志对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评论”,并说:“联共(布)中央感谢毛泽东同志通报的情况”。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页。


5月27日,中共中央对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25日误闯司徒雷登私宅之事再电黄华及南京市委。其中提到:“上次黄华与司徒个人谈话时司徒曾表示希望中国联合政府能广泛地吸收民主人士参加,此是干涉中国内政,黄华应当场给以驳回,不应默尔而息,好像我们可以忍受这种干涉似的。以后凡关这类谈话,必须句句认真,字字斟酌,才不致为美帝或其他帝国主义者所乘。”《对美使馆抗议及黄华与司徒雷登会谈的指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08(1)档案,第1~2页。


司徒雷登与黄华进行接触的消息在南京的外交圈里不胫而走,有人甚至传说黄华给司徒雷登带来了周恩来的私人信件。黄华写给中央的报告说明了事实的经过,后又召集各国驻南京使节,重申了中共关于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以及对待外交人员的具体政策,回答了使节们提出的问题。《黄华与司徒雷登谈话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0(1)档案,第1页。


胡乱猜忌中共内部分歧:司徒雷登的第一个错误


6月初,司徒雷登接到一份由北平经秘密渠道转来的重要情报,称中共高层领导在对苏对美方针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司徒雷登认为“这是极有希望的努力路线”。他决心亲自北上同周恩来等高层领导会谈,以实现在南京达不到的目的。


在6月8日与黄华的秘密接触中,傅泾波也表示过与司徒雷登相同的看法:“马(歇尔)、司(徒雷登)对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的主张是讚成的,很希望毛周能够成功。但中共内部见解并不一致,例如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最近许多言论,如刘少奇《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一文,徒然增加误解,……”《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谈司徒雷登拟赴北平见周恩来事的报告》,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1(1)档案,第2~3页。


在2004年中国外交部解密的一份建国初期的绝密档案中,笔者发现了司徒雷登与身边一位“器重的学生”的一次毫无拘束的谈话。


1949年7月30日(上海讯)


司徒与我一同志谈话——美对我政策


确息:我处一同志系司徒雷登器重的学生,返由沪赴宁于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三访司徒,谈话要点如下:


甲、关于太平洋反共同盟,司徒说:蒋在菲日活动是好的。巴大维常驻东京,白吉尔与另一海军高级将领常驻菲岛,就是配合蒋的活动。但现尚非反攻时期;要反攻中共必须先打击苏联。在欧洲“马歇尔计划”已成功,美参院顺利通过“大西洋公约”,狄托和希腊积极反苏,这证明欧洲反共力量已加强且团结,也证明东欧新民主主义集团之分裂。将来一面用欧洲反共力量牵制苏联,使她无力顾及中国;一面在华离间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并利用人民对中共不满情绪(人民因捐税、水灾不适当的经济措施,对中共不满,加以海口封锁及不断轰炸交通线,使人民生活上商业上均受威胁,而中共无法克服困难,此亦使人民不满中共),藉“太平洋反共同盟”的名义,号召远东反共队伍实行反攻,预料这个场面的实现大概在两年后。


乙、关于国民党战略,司徒说:国民党决不放弃台湾、云南、广西这三个省份,便于打通国际路线,作将来反攻基地。国民党愿意放弃广州,让中共与英国势力直接冲突,激起英国反对中共情绪,而使英国远东殖民地积极参加太平洋反共同盟。


……


己、关于个人动态,司徒说:余的家眷先去北平,看情况再定是否常驻。中美如能建立外交关系渠由美返华后家眷住平或沪都好,否则家眷将设法去港。渠回美前不能去北平,如果先去平回美后参议员可能予以打击,将使国务院难处。故杜鲁门曾来电,嘱渠回美前勿去北平,亦勿去穗,渠将从宁飞琉球转华盛顿。


……


按:我们这个同志的党的关系与政治态度未暴露。以上司徒意见是在谈话中以旁敲侧击方法,引司徒说出来的。另司徒偕傅泾波5日下午五时从黄华处回寓后均甚激动。司徒说:“我向来反对战争。他们不了解我。”傅说:“假使搞翻了,我决心参加反共,最近阎锡山还约我做驻美大使呢。”《司徒雷登与我一同志谈美对我政策》,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6(1),第1~5页。


在6月8日的接触中,傅泾波试探性地向黄华提出:有无可能让司徒雷登在6月24日他生日之时到燕京大学与燕大师生一道“过生日”。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傅泾波说,美国驻华使馆近日接到了美国副国务卿魏伯(韦伯)来电。在电报中,魏伯希望司徒雷登“在返美前能够与周恩来先生会见一次,顺便看看燕京大学,获知中共方面的意见”,这样他的“返美活动将更有力量”。傅泾波希望黄华能将司徒雷登想访问北平的消息代为向北平方面传达。黄华:《南京解放初期我同司徒雷登的几次接触》,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第30页。


在等待北平方面答复之时,司徒雷登在6月10日会见了经南京北上参加政协会议的陈铭枢,委托其向中共方面陈述五点内容,其中要点有美国相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存,希望了解中共是否尊重联合国宣言所列举的人权,是否会发动世界革命等。《司徒雷登与陈铭枢关系的情况》,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2(1)档案,第4~6页。但陈铭枢此时对新政权要奉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不明就里,因此没有向北平方面详细转达司徒雷登的原意。多年后,周恩来在与外交系统的下属谈及此事时还不免为之扼腕。冀朝铸口述、苏为群整理:《从“洋娃娃”到外交官——冀朝铸口述回忆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也许是为了联络一下荒废多日的师生情谊,也许是对不能在6月24日生辰之日赶回北平燕京大学过生日的一种弥补,或者是对反复交涉耽误了北上行期的一种变相催促。司徒雷登再遣傅泾波出面,邀请黄华参加他的生日午宴。《黄华赴司徒雷登午宴事》,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8(1)档案,第1页。两天后,中央回电指示:


同意黄华以私人身份致函司徒道谢,说明因事不能赴宴。关于司徒来平事,望照前电指示办理。在司徒来平后,可能有其它大使提出同样要求,可答以须请示北平才能回答,届时请你们可一方电告,一方将情况弄清,电报我们以便决定。同上文,第2页。


司徒雷登最初提出要去北平不是打算回燕京大学“过生日”的吗?既然生日已经过了,一切羞答答的理由都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剩下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谈判了。


望文生义,司徒雷登的第二个错误


6月26日,司徒雷登自刚从北平到南京的周裕康处得悉一条消息,这条消息令司徒雷登喜不自禁。在日记中,司徒雷登写道:周(裕康)告诉我,“毛泽东宣称,我会被作为许多中共人士的老朋友而受到欢迎”。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司徒雷登接到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美国人)十天前发出的邀请信。在信中,陆志韦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昨天(6月15日)上午我见到周先生。……毛泽东已宣称你有兴趣来燕京访问,我推测政府将会同意你(来)的。”同上书,第262~263页。


陆志韦在信中提到的这个“周先生”是谁?不论是司徒雷登还是此信的其他读者,都会不假思索地将这位“周先生”联想到“周恩来”三个字。难道经过两个月密谈获得的最终邀请,竟是通过一位与中共素无渊源的美国教授之手,以一封穿越半个中国、在邮路上长途跋涉十天的普通信函形式从天而降?!


在向中央的报告中,黄华提到了司徒雷登的不解:


1949年6月28日(南京讯)


司徒谈话经过


兹将司徒谈话经过报告如下:


一、6月27日傅泾波访黄华携来陆志韦6月16日邮寄司徒英文信一件,该函大意首述:周曾告陆,司徒希望来燕京一行,并感谢司徒问候之意。毛主席已获知司徒希望访问燕京之意。次述:中共人员希望将燕京问题与贸易及国际问题分开。陆称:据友人告他,司徒的访问将对燕京前途大有关系。彼如要求北来,可望获当局允准。


二、傅称:陆来函很突然,使司徒颇感惊异迷惑,不知用意所在。因陆不是搞政治的人,希望周最好不与陆谈政治问题,……陆函寄到大使馆被使馆人员拆阅,此事已不秘密。记者已在询问毛主席欢迎司徒去平消息,司徒曾嘱使馆人员对陆志韦来函保守秘密。……《司徒雷登谈话经过》,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4(1)档案,第1~3页。


对于这封神秘信函,远在北平的中共中央同样迷惑不解。6月30日,中共中央答复黄华:


陆志韦给司徒信稿,曾由我同意交来一份,内容第一句只说见过周,未提周告陆任何事。实际上6月14、15两日及其以前数日周均未遇见陆,更从未与陆谈司徒问题,如傅所据陆信为亲笔签字信,则陆为两面做法,故以假信给我,如傅所提陆信为抄件,则可能为傅故加数语,以抬高司徒身份。望告黄华再回忆陆信内容究如何。此间当将陆信译件另电告,以便对照后证明阴谋挑拨者,究为陆,抑为司徒及傅。《司徒雷登来北平的要求及处理指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9(1)档案,第4页。


那么,这封扑朔迷离的信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笔者在中国外交部的解密档案中,见到了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在北平存档和发至南京的两个不同的中文译本。但经笔者将这两封信的中文译本进行核对,终于发现了事件的原因。


以下为6月16日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的北平中译本:


司徒校长:


昨晨我遇见赵先生,谢谢你的问候,毛泽东业已谈过你有来访燕京的兴趣,据我猜测,政府会允许你的。


……我一个极亲密的朋友前天告诉我,燕京的成败可能决定于你这次北上旅行的结果,如果你要带任何中国人与你同行,也希望你仔细考虑。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我是好意的。为了中国的利益,特别是燕京的利益,同时也为着美国的利益。我希望你这次来访成功,不只是在社交上,而且的确能对于国际谅解有所贡献。凡是需要一两年以后才能办得到的事情,目前不必急于推动。陆志韦《陆志韦给司徒雷登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0(1)档案,第1~2页。


在这件档案的同一卷宗中保留了根据黄华回忆复原的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件的南京中译本(档案中的英文及注释为档案原有注释,英文笔误为档案原有):


1949年6月16日


15日(原文昨天早晨)我遇见周先生,谢谢你的问候,毛泽东先生已经宣布(Announced)你访问燕京之意(Interest),我估计当局(原文Govermoment)可能予以同意。


我知道许多党员都不愿意把政治问题(Issues)与贸易及金融混为一谈,他们不喜欢人们讨论所谓“国际路线”或我们国家的态度(NationalAtitude)。完全出于善意,他们不愿看到燕京被牵入国际关系(记不很清楚),也不愿意燕京的中国职员在国际上采取苏联的倾向(Leanings)。前一天一位好友告我,燕京的成败可能极大地系于你来访燕京的结果。


我相信你了解我一贯想把事情搞好的(MeanWell)。为了中国,为了燕京,为了美国,我们希望你的访问不但在社交上(sociarly)是成功的,而且也有益处于国际间的谅解,凡是可以再等一年两年进行的事情都不必操之过急。《陆志韦给司徒雷登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0(1)档案,第3页。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陆志韦致司徒雷登信南京版本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陆志韦写这封信的前一天,即6月15日,向陆志韦传递毛泽东愿意会见司徒雷登这一重要信息的究竟是北平译本中的“赵先生”还是南京译本中的“周先生”?


笔者核对了保存在外交部档案中以及林孟熹先生《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一书中保存的陆志韦信件英文底稿抄件,发现在信件英文本中提到的人物为“MrChou”同上文,第5页;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72页。。显然,司徒雷登等人在翻译此信时犯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望文生义的错误,把“赵先生”译成了“周先生”,从而望文生义地理解为:中共方面希望司徒雷登北行的愿望是何等强烈,以至于由时任共产党副主席的周恩来亲自出面,通过司徒的密友陆志韦以亲笔信的方式告之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的另一番考虑


在司徒雷登是否应当北飞的问题上,美国国务院方面持讚成态度,前国务卿马歇尔还以“私人名义”发来电报,极力主张“司徒应去北平一趟”。《司徒雷登来北平的要求及处理指示》,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9(1)档案,第1页。美国驻天津、上海和北平的总领事馆也在不同程度上讚成司徒雷登此行,但他们提出了各种附加条件:如一定要保证能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定要坚持坐自己的专机,事后要访问广州,以免引起弃蒋而准备承认中共的误解等。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236页。优柔寡断的国务卿艾奇逊拿不定主意,最后要求杜鲁门拍板。但此时杜鲁门面临的压力远比国务卿大得多,曾有16位共和党人和5位民主党人参议员的联名信,要求美国政府切勿承认中共。林孟熹:《司徒雷登与中国政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128页。7月2日,司徒雷登收到复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这一消息由傅泾波转告了黄华。《司徒雷登秘书傅泾波与黄华7月2日谈话内容》,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15(1)档案,第1~3页。


离开中国前,傅泾波曾给周恩来夫妇写了一封离别信。此信除聊述离别之情外,尚有三点谈及司徒雷登北上失败之处:“由于联合政府尚未成立,免谣言和是非故否决返华府前北上或南游之举;言司徒返美目的是我世界和平,减少摩擦;返华后即来平”。《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信》,中国外交部档案馆111—00001—23(1)档案,第3~5页。


这封短信透露的信息是:司徒不仅准备了北上北平的计划,还同时准备了南下广州与李宗仁接洽的计划,只是由于无法抗拒之外力原因,两计划均未成行。


司徒雷登没有想到,他这一走,中美关系的大门也随之关闭了20余年。而司徒雷登直到登上专机之时,不仅没有看透这一点,而且还在做着“返华后在宁稍事屏挡即当赴平”同上文,第5页。的美梦呢。


长按对应二维码并识别,即可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