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黄克诚:“我这个人是敢讲真话的”

2017-11-27 王贵胜 老衲读史

本号推送文章仅保留7天

欢迎添加老衲个人微信号:couhuo2014

~~~~如若此地作别,也好他乡再见~~~~

长按下面二维码可订阅"老衲读史"



1981年时的黄克诚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他是因讲真话被罢官次数最多的一位。他一生以敢于直言著称,从不察颜观色、人云亦云,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有人讲,黄克诚天生后脑勺上长“反骨”。他一生都勇于扮演“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始终以唱“反调”出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10次。


黄克诚第一次唱“反调”,是1927年12月反对“暴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湖南省永兴县,开始秘密组织农民武装起义。蒋介石的大屠杀早就使一些革命者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在一次特别支部大会上,黄克诚传达了湘南特委提出的暴动口号,与会人员一听就像点着了火药桶,要求立即行动。黄克诚说:“暴动的事,我赞成,但时机还不成熟,缺乏群众基础,等组建起工农武装队伍后暴动也不迟。”他的同窗好友马上指责他:“胆小鬼,就你怕死,我看你是右倾机会主义者。”其他人纷纷加入群起而攻之的行列,这是黄克诚第一次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者遭到批判。


黄克诚第二次唱“反调”,是1928年1月反对“烧房子”。湘南暴动后,湘南特委提出所谓“焦土战略”,命令各县大烧大杀,以此阻止敌人的进攻,老百姓为此不得安生。黄克诚在讨论湘南特委的指示时,坚决反对这种错误政策:“烧房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我不赞成。”县委书记严厉地对他说:“就由你负责烧县城,看你烧不烧,否则我就给你处分。”黄克诚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指挥部队只烧了衙门、祠堂和个别商店,而把县城的大部分房屋和商店保留了下来,但是他被撤销了县委委员职务。


黄克诚第三次唱“反调”,是1930年7月反对“攻打武汉”。当时,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把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看成是决定中国革命胜负的关键,提出了“攻打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1930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湖南省委、湘鄂赣特委在平江县举行联席会议,作为支队政委的黄克诚提出:“现在提出夺取武汉的主张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我们根本不具备夺取武汉的条件。”他的发言立即受到与会者的严厉批评,指责他的观点是“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军团政委贺昌试图说服他承认错误,他拒不认错,大声表示:“现在不服,将来也不服,准备再和你争论20年。”据此,红三军团撤销了准备任命他为纵队政委的决定。彭德怀对他说:“提了没用不如不说,下一次你少放炮。”他说:“这做不到,明知不对,让我不说,杀了也不干!”


黄克诚第四次唱“反调”,是1931年夏反对“肃反”。当时,黄克诚担任红三师政委,被从反“围剿”前线召回,肃反委员会交给他一份“AB团”分子名单,要他照单抓人。他据理力争,愿用脑袋担保这些人没有问题,结果遭到严厉训斥。他便让点名要抓的人暂时上山躲起来,此事被肃反委员会发现,躲藏的人不久被杀害了。黄克诚质问肃反委员会的人:“为何滥杀无辜?”结果肃反委员会将他逮捕,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坏肃反”的罪名,欲将他处决。军团长彭德怀闻讯后,火速从前线赶回,要求“刀下留人”,黄克诚才幸免一死,但被撤销了师政委职务,到军团司令部当了一名秘书。


黄克诚第五次唱“反调”,是1932年10月反对“打赣州”。黄克诚任红三军团第一师政委不久,临时中央再次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军攻打赣州。他和军团长彭德怀吵了起来:“彭老总,你这是半个立三路线!”结果打赣州失利,黄克诚为减少损失,带领部队主动撤出战斗。赣州战役后,红三军团政治部专门为黄克诚开了一个广昌会议,集中批判他的错误,与会人员指责他“一贯右倾,对抗中央路线”。他据理力争,拒不检讨,还批评上级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又一次被撤销师政委职务,到红三军团教导营担任政委。彭德怀找他谈话说:“再提意见,你就要被撵出红军了。”他说:“我又不是哑巴,怎么能有话不说!”


黄克诚第六次唱“反调”,是1935年1月反对“硬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挫败后被迫长征,攻占遵义后,黄克诚向上级建议:“老根据地已经丧失,主力红军又受到重大打击,剩下的部队已经不多了。当前应保存实力,尽量避免与敌人硬拼,为中国革命保存一点火种和骨干。”结果,他被怀疑对革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部队进到西昌,红三军团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黄克诚又被点名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他再一次被撤销师政委职务,到师司令部担任侦察科长。


黄克诚第七次唱“反调”,是1942年反对饶漱石搞“小动作”。当时,饶漱石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代理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独揽党政军大权,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新四军军长陈毅。黄克诚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他实在看不惯饶漱石的所作所为,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拍案而起,批评饶漱石:“无论如何,让陈毅军长离开华中,是个很大的损失。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也有过不同意见,但他们却始终团结合作得很好。你刚来不久,就想把陈毅同志挤走,实在不应该。你这种做法很不光明磊落,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他的直言不讳的批评,使饶漱石敢怒不敢言。


黄克诚第八次唱“反调”,是1943年7月反对“抢救运动”。194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抢救失足者》的动员报告,掀起了所谓“抢救运动”,要求对全党干部进行一次组织审查,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当时中央有指示,谁也不敢不执行。黄克诚在所领导的新四军3师7旅搞了一下试点,发现有一半的人需要“抢救”,感到这与当年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如出一辙,便一边向上级打报告表示反对,一边下令在本师不搞“抢救运动”。一些好心人劝他说:“和上面对着干,会有麻烦的。”他说:“我一个人有点麻烦没有关系,要是那么多人都有麻烦,可就真麻烦了。”“我宁愿错放,也不能错杀。”为此,他又被扣上一顶“右倾”的帽子。


黄克诚第九次唱“反调”,是1946年5月反对“四平决战”。1946年4月,国民党军队集中8个军的兵力攻打四平,林彪指挥10万大军与敌人在四平一线展开激战。毛泽东非常重视四平之战,从4月6日至5月19日,先后给林彪发去10多份电报,中心内容是坚守四平、死守四平。黄克诚从大局出发,主动向林彪提出从四平撤退的建议。黄克诚看到林彪对他的建议不予理睬,便于5月12日直接致电中央,建议四平保卫战适可而止,不能与敌人硬拼。5月19日,毛泽东以军委名义给林彪电报:“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便应主动放弃四平,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显然,毛泽东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有一次毛泽东与黄克诚谈起四平保卫战时说:“固守四平,是我决定的。”黄克诚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毛泽东一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自言自语地说:“那就让后人去评说吧。”


黄克诚第十次唱“反调”,是1959年7月反对“浮夸风”。当时,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因反对“大跃进”等“左”的错误,上书毛泽东提出不同意见,在大会上受到批判。黄克诚在会议中间被叫到庐山批判彭德怀,却在会上公开表示同意彭德怀的看法。有首长找黄克诚谈话,要他与彭德怀划清界限,但他仍“执迷不悟”。对于对他的一些指责,黄克诚一一进行了辩论,反对强加给自己的几顶帽子,最后表示:如果说我的观点与彭德怀的观点基本一致,我还是承认的。8月2日,在批判彭德怀的中央全会上,有人要黄克诚对彭德怀“反戈一击”,被他断然拒绝。结果,黄克诚被撤销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职务,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一顶右倾帽子整整戴了20年。


黄克诚一生因讲真话被多次批判、多次罢官,但他始终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始终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到了晚年,黄克诚在被罢免20年复出后,更是以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鲜明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敢于捍卫真理的巨大勇气,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坦诚地讲出自己的真话。


黄克诚在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时,敢于突破一些历史禁区和思想禁区,讲别人都不敢讲的真话。特别是他对林彪的评价,在当时的政治气氛和历史背景下,确实需要超人的政治勇气。当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写了关于林彪的条目,请黄克诚审定。他读完条目后对秘书说:“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如果说熟悉林彪的人,我现在算是一个,也只有我这样的人说话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林彪也是整我的,但我还是要说他一些好话。”黄克诚让秘书把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有关同志召集在一起,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你们写的这个条目,需要修改。你们要学司马迁,要秉笔直书,要对历史负责。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后来他犯了严重罪行,是死有余辜。在评价他的历史时,应该分为两节: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的发展、我军战斗力的提高,起过积极作用;另一节是后来他对党、对军队的严重破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两方面都写明确,不含糊其辞,才符合历史事实。”黄克诚用历史事实客观地评价林彪:“我这个人是敢讲真话的。现在我也要说林彪几句。他和我早就认识了,井冈山会师就见到了他。以后我们分了合、合了分,有不少的接触。在红军时期,朱毛手下战斗力最强、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据我了解,林彪有指挥能力,算得上一员战将。要承认这个事实。林彪生前我这么说,林彪死后我还是这么说。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也不符合历史事实。”黄克诚说了红军时期,又说抗日战争,再说进军东北。他说:“林彪在东北是有很大贡献的。去东北的时候,大概只有10万人,进关时有120万部队,这不能说没有他的功劳。如果我们说林彪是个不会打仗的人,只有鬼才信。辽沈战役,他的功劳不能抹掉,也是抹不掉的。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他是东北地区和部队的主要领导人,这历史功绩不能抹掉。”“建国以后,军队授衔,那是经过毛主席、经过许多同志反复考虑、权衡,才评出十大元帅,国内外都知道。如果把他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也难令人置信。”有人提醒黄克诚,“文革”中林彪可是整过你的呀!的确,黄克诚被批斗时,给林彪写过一封信,希望林彪就一些知情的事说一句公道话,然而林彪不但没有为他说话,反而加重了对黄克诚的批判。黄克诚说:“不管他怎么对我,反正我是要公道地对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