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明神宗与丰臣秀吉的较量

2017-12-09 老衲读史

欢迎添加老衲个人微信号:couhuo2014

~~~~如若此地作别,也好他乡再见~~~~

长按下面二维码可订阅

"老衲读史"的兄弟号“老衲秘史”


丰臣秀吉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霸占朝鲜,还想要借此来“假道入明”,进而实现“大东亚构想”,甚至妄想把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这场战争实际上暴露了日本妄图称霸东北亚的野心,丰臣秀吉的后继者们也一直遵循这种野心,这场战争因而有了特别的意义。


所谓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是指1592年到1597年之间发生的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的请求出兵援助。这场战争明朝将其称作是“东征御倭援朝”,是“万历三大征”之一,日本则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作是“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则将其称作是“壬辰、丁酉倭乱”。


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有着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朝鲜这块跳板征服中国。1585年,丰臣秀吉成为“关白”以后,并不满足于统一日本,他向原来的家臣一柳未安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日本,不久唐国(明)也限期归顺。


丰臣秀吉在书简中常表述“天下相”,即不仅要征服朝鲜,要征服明朝,还要征服“南蛮”——包括菲律宾、印度等地。“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征服朝鲜。


1590年,朝鲜方面派遣使节赴日本,丰臣秀吉在给朝鲜国王的回信中俨然是一派君临天下的架势:凡日光所及都应在丰臣秀吉的管辖范围之内,朝鲜和明朝皆不在话下。可以看出,丰臣秀吉野心极大,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大东亚构想”。


丰臣秀吉向来使表露了“假道入明”的意向,并要朝鲜成为“征明向导”。朝鲜方面及时向明朝有关机构报告了丰臣秀吉的企图。同时,滞留在日本的福建人陈申也了解到日本的动静并报告给朝廷。


然而,明朝方面直到万历十九年,仍对朝鲜的报告、陈申的情报半信半疑。事实表明,消息是确凿无疑的。


不久,丰臣秀吉就前往京都告知天皇此事,军队很快就到达广岛,次日越过对马海峡,在朝鲜的釜山登陆,开启了战端。当日军攻占汉城时,丰臣秀吉把征服明朝提上了日程表,甚至提到让天皇移居北京,北京周围作为皇室领地。


丰臣秀吉自己则决定移驻贸易要港宁波,看来他想把宁波作为控制日本、朝鲜、中国和南蛮的“大东亚”的中枢。


然而战争的进程并不像他预计的那么顺利,战争后期,丰臣秀吉去世,他再也没有时间实现他的野心。


日军方面势如破竹。朝鲜突遇战争,君臣束手无策。二十天后汉城沦陷,两名王子被俘。国王逃往平壤。


朝鲜国王派出使节向明神宗求援。明神宗毫不犹豫地作出东征御倭援朝、接纳朝鲜国王避难的决定。但是战争初期由于对敌情估计不足而接连失败。明神宗决定采取大动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军在平壤展开决战,取得大胜。


明军乘胜追击,逼迫日军退守汉城。明朝将领李如松获胜后显然轻敌,仅率轻骑向碧蹄馆进发。碧蹄馆之战,李如松兵败,明朝军队锐气受挫,经略宋应昌倾向于议和。


宋应昌向小西行长送去“宣谕”:“汝等果能涤志湔非,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本部即当奏题,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四月八日,双方达成四点协议:一、返还先前加藤清正俘虏的朝鲜两个王子;二、日军从汉城撤往釜山浦;三、布阵于开城的明军在日军撤出汉城后同时撤退;四、明朝派讲和使节赴日本。


但是双方在其他方面相距甚远,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日本方面首先纠缠于“封贡”。所谓“封贡”,包含封王(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与朝贡贸易两个方面。明朝认为不宜允许“封贡”。明神宗明确表态:“可传谕宋应昌,劝彼归岛,上表称臣,永为属国,仍免入贡。”十二月,明神宗下令从朝鲜撤军。


至于是否要同意日本的“封贡”要求,朝廷一时议论不决。福建巡抚许孚远明确反对“封贡”,他说:“议者多谓封贡不成,倭必大举入寇,不知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不封贡亦来,特迟速之间耳。”事实证明,许孚远的论断是正确的。


明神宗举棋不定。但是由于不少官员还是主张“封贡”,再加上明神宗收到朝鲜国王请求允许“封贡”的书信,明神宗终于批准。


明神宗委派李宗城为正使,杨方亨为副使,在精通日语的沈惟敬陪同下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所要的绝不仅仅是册封为日本国王,尽管这已经为他增加了政治资本,但是他所念的仍然是“假道入明”。


硝烟再起


明朝使节并没有把真相告诉朝廷,反而谎称丰臣秀吉表示了恭顺之意。“封事”也没有导致日本从朝鲜撤退,相反,丰臣秀吉还准备再次对朝鲜发动进攻。


万历二十四年,朝鲜再次向明朝请求援助。但是明神宗却选择“安抚”日本,将战争外交看得太简单化,以为册封之后丰臣秀吉就会念在日本与明朝的关系而撤兵。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正月十四日,日本军队到达朝鲜海岸,明神宗此时方知战争不可避免。这一次,明朝已经知悉日本的野心,援助兵力明显增加。


蔚山之战后,明军全部撤退至王京汉城。朝鲜战争陷入了相持局面。

不料,丰臣秀吉突然去世,日本国内顿时大乱。明朝和朝鲜方面刺探到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乘机追击准备撤退的日军。日军各部无心恋战,战火终于熄灭。


野心仍存


如果丰臣秀吉不死,这场战争会有不同的结果吗?或许未必。也许战争时间会延长,但是胜负不会改变。


一方面,自从日军进入朝鲜之后,民间人士纷纷组织武装自卫反击,民族精神高涨。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率领的水军,屡屡击沉日军的运输补给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另一方面,万历朝经过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国力强盛,并且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商品,几乎遍及全球,长期处在外贸出超的高水平线上。当时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耐人寻味的是,丰臣秀吉的后继者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实现这种“大东亚构想”。回顾这段历史所得到的启示,也许不仅仅是历史自身。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纯手工熬制的阿胶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