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登基之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半生

2017-12-18 艾伦·狄契马绪 老衲读史

欢迎添加老衲个人微信号:couhuo2014

~~~~如若此地作别,也好他乡再见~~~~

长按下面二维码可订阅

"老衲读史"的兄弟号“老衲秘史”


1952年2月6日,英国国王国王乔治六世在山均汉姆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56岁。当时,公主伊丽莎白与丈夫正好代替病重的国王出访澳洲,来到安排好的第一站行程。当他们人在肯亚的萨迦纳小屋时,伊丽莎白才从丈夫菲立普亲王的口中得知父王过世的消息。后来有人问菲立普亲王,伊丽莎白当下如何面对这个噩耗,“很坚强,有如女王一般。”亲王回答。本文摘自《天佑女王:她的一生,牵动我们的时代》。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登基


“我要当着你们的面宣布,不论我此生寿命长短,终其一生都将奉献于为你们服务,服务这个我们所有人都同属其中的伟大帝国之家。然而,就像我现在向你们所提出的邀请,除非你们一起加入我的行列,否则单就我一个人,恐怕无法实现这项决心。我晓得,你们将永远不断给予我支持。上帝会协助我,好让我实现自己许下的誓言,而所有愿意助我一臂之力的你们,也将一并获得上帝的祝福。”──伊丽莎白公主21岁生日广播


约克公爵夫妇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在11岁又8个月的大时候就已经晓得,如果父母膝下仍旧没有子嗣,自己有朝一日将会成为英国女王。


她的伯父,也就是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ed VIII,家族成员习惯唤他“大卫”),为了跟“我所心爱的女人”结婚——曾两度离婚的美国人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Warfield Simpson)——决定于1936年12月10日在莎丽郡(Surrey)的住家贝尔维德堡(Fort Belvedere)签下逊位文告。政府内阁明确告知爱德华八世,必须在钟爱宪法所无法接纳的女人与热爱自己的国家之间做出抉择,结果他选择了女人。他的统治在隔天立刻失效,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第五短暂的国王,共326天。


按照原先的计划,加冕典礼如期在隔年正式举行。然而,王冠不是落在国王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所担忧的恐怕难以胜任王位的儿子(指爱德华八世)头上,而是其弟亚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家人都叫他“伯蒂”)。为了巩固王室的稳定性及延续性,亚伯特王子按其第四个教名(即乔治)被加冕为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译注:国王乔治五世1936年1月驾崩,继任国王的爱德华八世,原本排定要在1937年5月12日举行加冕仪式,孰料他在1936年12月就提前逊位)。


爱德华一退位,旋即离开英国,并于1937年6月3日与“那个女人”(华里丝·辛普森)在法国共结连理。仅管夫妻俩后来被封为温莎公爵与公爵夫人,但众所皆知,“殿下”(Her Royal Highness)这项前缀称谓,并未授予这位前任国王的妻子。这对她丈夫而言,成了愤恨懊悔的源头,直到他1972年客死异乡法国,爱德华都无法原谅王室家族的冷酷无情。


自爱德华逊位的那一刻起,由于王位继承顺位的缘故,爱德华的弟弟及其家属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亚伯特王子(约克公爵)1923年4月26日与史特拉摩尔暨金霍恩伯爵(Earl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的女儿伊丽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 Bowes-Lyon)走入婚姻。在这之前,这位未来的约克公爵夫人,曾经两度拒绝他的求婚,直到第三次才默许答应。


1926年4月21日,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在伦敦出生,地点就在梅菲尔区(Mayfair)的布鲁顿街17号(17 Bruton Street),这里是她外祖父母的伦敦寓所。她的妹妹玛格丽特·罗斯公主(Princess Margaret Rose)则在1930年8月21日出生于苏格兰史特拉摩尔的宅邸葛拉米城堡(Glamis Castle)。年幼的两名公主,或多或少渴望过着一种相对“平凡”的生活,避免自己成为镁光灯的焦点——而她们的大卫叔叔、亦即未来的国王,也怀抱着同样的心愿。


不过,一切的一切在1936年发生了改变。


“12月那段可怕的日子所带来的震撼,着实令人震惊。”已故的王母太后(Queen Mother,女王的母亲)如此说道。当她回想起后来的那几个月,她说:“就好比头部遭到重击之后,恢复了意识。”


童年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祖先,可追溯至西元827年至839年在位的英格兰国王艾格伯特(Egbert)。伊丽莎白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玄孙女,也是自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以来的第40任英国君王。


她跟玛格丽特·罗斯公主一起在比卡迪里街145号(145 Piccadilly,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长大;到了夏季,全家人会一同前往苏格兰的柏克馆(Birkhall)度假,这里与他们在亚伯丁郡(Aberdeenshire)的王室私人寓所巴尔莫勒尔堡相去不远。


自1931年起,国王乔治五世就将温莎大公园(Windsor Grear Park)的皇家小屋(Royal Lodge)挪给家人使用,作为他们的乡间寓所。而两位小公主,经常到两边祖父母的家中一同生活——国王与王后的山均汉姆堡与巴尔莫勒尔堡;史特拉摩尔伯爵与伯爵夫人的葛拉米城堡与圣保罗沃尔登贝立庄园(St Paul’s Walden Bury)。


由于伊丽莎白的童年有不少日子是在英国的乡村地区度过,所以女王喜爱温莎大公园更甚于林荫大道(The Mall),一点也不令人感到讶异。而且女王终其一生都热爱着马匹与小狗。


还是小公主的伊丽莎白,没有到学校读书,而是由一名来自苏格兰的学校教师到家中授课。这名女教师名叫玛丽安·克劳福德(Marion Crawford),昵称“克劳菲”(Crawfie)。她深受王室器重,担任17年的家庭教师,直到1950年因为出版披露王室生活秘辛的书籍《小公主们》(The Little Princesses),破坏了王室对她的信任。从今天看来,这些秘密其实无伤大雅,但被王室视为信任破裂的下场就是失宠。


女孩的保姆莱特(Clara Wright,一直被叫作“Alah”)没有犯下同样的错误,她与克劳菲一同负责带公主到公园里散步、教导阅读与钢琴。就像克劳福德在《小公主们》提到的:


“那段时间里,Alah全权负责孩子们课后生活,包括健康、盥洗,还有穿着。我照料她们的时间是9点到6点,而她需要替自己找一位助理保姆或保姆来帮忙。”


这位助理保姆就是被称作“波波”(BoBo)的麦克唐纳(Margaret Macdonald),她服侍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长达67年,直到1993年过世为止,享寿89岁。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波波都是担任女王的服装师。据皮姆洛特(Ben Pimlott)所言,她是“设计师与女帽制造商的痛苦来源,也是一位固执的监护人,是日常生活中的伙伴、知己与朋友。”


年轻的公主从小学习法文,而女王后来对于马匹的爱好,很明显也是在童年时期就奠定了兴趣。小时候,身为姊姊的伊丽莎白喜欢跟玛格丽特一起玩游戏,有一回她帮玛格丽特“戴上挽具”,如骑马般地在儿童房里到处奔跑。从小跟伊丽莎白一起长大的人,都叫她“莉莉贝特”(Lilibet),这是爷爷乔治五世帮她取的昵称。到现在,女王帮亲朋好友签名时,仍会使用莉莉贝特这个名字。


父 43 40102 43 17626 0 0 6920 0 0:00:05 0:00:02 0:00:03 6920登基后,伊丽莎白与玛格丽特·罗斯两位公主,从比卡迪里街145号搬到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那里有广阔的庭园与湖水,成了她们新的游乐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入侵的威胁迫在眉睫,国王与王后决定留守王宫,孩子则是送回温莎堡,国王与王后都拒绝躲到海外的提议。当时的王后说道:


“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大战期间,已经是青少年的伊丽莎白加入支援战事的行列,帮忙包扎绷带、编织袜子等事宜。当战事进入尾声,伊丽莎白加入英军的女子辅助服务团(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 ATS),从事驾驶与修缮军用交通工具等工作。


战争末期的1945年5月8日,也就是欧战胜利纪念日(VE Day)当天,国王、王后以及随伺在侧的战时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一同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亮相,向底下无数欢欣鼓舞的民众挥手致意,而他们的女儿,也大胆地偷偷混入人群,渴望与民众一起分享庆祝的喜悦。


国王与王后一直跟女儿们保持格外亲密的关系——提到家人,国王总会说“我们一家四口”——乔治六世把他的责任感传给了女儿,而为了确保女儿在宪政事务上受到严谨的教育,也特别帮她聘请了许多博学的家教。


父亲跟她谈论政治事务,而祖母(乔治五世的遗孀玛丽王后)也带给她不少影响,神情肃穆的祖母老是认为,王室家族不该在公众场合面露微笑。此外,女王出了名的责任感,也是由祖母所栽培出来的,女王对祖母的景仰,成为她学习效法的对象。


不过,当今的女王会面挂微笑,只要她一展颜欢笑,就如同全世界无数子民所说的,“她的脸庞登时容光焕发”。


菲立普亲王


希腊的菲立普亲王是在1939年第一次在达特茅斯(Dartmouth)遇见国王乔治六世的长女,此时女方13岁,男方18岁。菲立普亲王当时是海军军校的学生,父亲是希腊的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 of Greece,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七个孩子、丹麦国王克里斯丁九世的孙子),母亲则是巴登堡公主爱丽丝(Princess Alice of Battenburg)——即蒙巴顿爵士(Lord Louis Mountbatten)的姊姊。


跟伊丽莎白一样,菲立普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玄孙,他跟女王是六等亲的关系。无怪乎,国王与王后前往达特茅斯处理公务,登上皇家游艇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号的时候,菲立普被派去照顾两位公主。


据传,伊丽莎白曾经说过,她对菲立普是“一见钟情”——至少对她而言是如此。


菲立普1921年出生于希腊科孚岛(Corfu)的蒙利普斯(Mon Repos),这栋别墅先前曾是希腊国王的夏日行宫。菲立普18个月大的时候,全家人流亡离开希腊,来到法国。他最早是在巴黎接受教育,在英文、德文、希腊文之外,另外又学了法文。


然而他的童年生活,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度过,先是就读于奇姆预备学校(Cheam Preparatory School),接着又前往苏格兰,到柯特·哈恩(Kurt Hahn)创办的高登斯顿学校(Gordonstoun)就读。哈恩曾经在德国萨勒姆(Salem)兴办学校,后来因为纳粹的兴起而停止办学,当时的菲立普大肆嘲笑向纳粹敬礼的行为,他的脾气与性情,在这一早期阶段就已经可以瞧出端倪。


希腊王位的继承顺位,菲立普排行第六,但菲立普在1947年舍弃希腊与丹麦王子(Prince of Greece and Denmark)的头衔,归化为英国国民。与此同时,他将姓氏改为蒙巴顿(Mountbatten),这是经过英语化的母亲娘家姓氏(即母亲出嫁前的姓氏)。


伊丽莎白与菲立普的第二次碰面,发生在1943年。


当时菲立普前往温莎堡,欣赏王室家族孩童每年都在那里表演的其中一出默剧,当年表演的是《阿拉丁》。当时他上岸放假,坐在最前排。没多久,两人开始通信,菲立普也发现自己愈来愈常受邀出席王室场合。1943年耶诞节,他在山均汉姆堡(Sandringham)与王室家族一起度过。此外,他也时常驾驶他的名爵(MG)跑车进出白金汉宫(众人一致认为,他的开车速度过快)。


菲立普亲王在1946年9月向伊丽莎白公主求婚,但顾虑到女儿只有19岁,所以国王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后来,女儿与家人一同出访南非,国王认为这会是个“冷却期”,可藉此考验两人是否情比金坚,若伊丽莎白归国之后,仍渴盼着结婚,那么他将会祝福女儿。


结果女儿依然想婚,而他也点头答应了,1947年7月10日,菲立普与伊丽莎白订下婚约;同年11月20日,两人终于在伦敦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步入礼堂。彼时,伊丽莎白公主21岁,而她的先生——结婚当晚国王乔治六世封他为爱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则是26岁。


公主戴上祖母的头冠,穿上哈特奈尔(Norman Hartnell)设计的礼服,身穿海军元帅制服的父亲坐在她身旁,一起搭乘爱尔兰马车抵达西敏寺。当天稍晚,国王曾告诉约克大主教(Archbishop of York)贾博(Cyril Garbett):“把女儿交给新郎,感动的程度远远胜过自己结婚。”


这场婚礼共有2,000人到场观礼;部分民众是在当天傍晚透过电视收看婚礼的菁华部分(1947年能看电视的只有极少数人);世界各地则有数百万人是靠着收听广播的方式,聆听坎特布里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杰弗瑞·费雪(Geoffrey Fisher)主持两人的终身大事。


八名伴娘、两名侍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皇亲国戚(有些仍在掌权,有些已经失势)、国会两院议员、朋友、达官显要以及其他宾客一同会聚教堂,场面热闹缤纷。伊丽莎白身穿加长礼服,戴上头冠,亲王穿上镶有穗带的制服,在历经耗时而疲惫的战争之后,这场婚礼的出现,似乎一扫先前的阴霾,迎来了曙光。


在白金汉宫与150位挚友用完喜宴后,这对新人便乘坐敞篷马车,驱往滑铁卢车站(Waterloo station)——此时公主身上穿着由哈特奈尔设计、被取名为“爱在朦胧迷雾中”的淡蓝礼服,腿上覆盖一条毛毯,底下放了一罐热水瓶,好让她能取暖,而跟在她身边的,还有她最喜爱的柯基犬苏珊(Susan)。他们准备在滑铁卢车站搭车,前往温彻斯特(Winchester)。


新婚蜜月的头一个晚上,他们选在布罗德兰庄园(Broadlands)过夜。该庄园就在罕普夏(Hampshire)罗姆西(Romsey)附近,是蒙巴顿家族的乡村别墅,爱德温娜(Edwina)与菲立普的“迪奇舅舅”(Uncle Dickie)蒙巴顿爵士就住在这里。这对新婚夫妻来此过夜,让蒙巴顿爵士(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感到十分开心。


这名爵士经常被人批评对王室家族的事务介入甚深,甚至被指控外甥的这场婚姻是他一手安排的结果,目的是让外甥可以挤身进入王室家族的核心。但依照菲立普亲王的个性,他不大可能做任何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更别说是为了攀登荣华富贵而踏入婚姻。


结婚后的爱丁堡爵士与爵士夫人,一开始的住处是位于桑宁德尔(Sunningdale)附近的温德尔沙姆别墅(Windlesham Moor)。克莱伦斯宫(Clarence House,按建造者前克莱伦斯公爵威廉四世的名字来命名)整修期间,他俩就居住在此。克莱伦斯宫是由奈许(John Nash)所设计,兴建于1825年至1827年,是国王提供给这对新婚夫妻的住处。它在林荫大道东侧,距离白金汉宫仅一箭之遥。能够把心爱的女儿留在身边附近作陪,国王心里肯定十分得意。


国王写给新婚的伊丽莎白的第一封信,想必每位嫁女儿的父亲都会产生共鸣:


“在我们走入西敏寺的长路上,你是如此紧靠着我,我真为你感到非常骄傲且激动。然而,当我把你的手交给大主教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失去了某个相当宝贝的东西。”


信末写道:


“你的离开,为我们的生命留下了巨大的空白。但千万要记住,你的老家欢迎你,要尽可能地经常回来探望。是的,我晓得你跟菲立普在一起是如此幸福快乐,但希望你也别忘了我们。永远深深爱着你的爸爸”


孩子


时间来到1948年11月14日,这是一个举国欢腾的时刻,晚上11点刚过,国王陛下的新闻秘书、皇家海军司令柯尔维(Richard Colville, RN)就穿越白金汉宫的庭院,将下方这张由他亲手撰写的告示张贴在白金汉宫的围栏上:


“公主伊丽莎白殿下、爱丁堡公爵夫人,在今晚9点14分安然产下一名王子。公主殿下与小王子两人母子均安。”


这名孩童出生于白金汉宫的布赫厅(Buhl Room,改装成设备最顶级的手术房)。菲立普亲王得知孩子出生时,正跟侍从在宫中的球场打壁球。白金汉宫外围,聚集数千民众,祝贺王位继承顺序排名第二的新生儿降临人世,他们一同欢呼,不约而同地一起欢唱《他是一个快乐的好小伙》(For He’s a Jolly Good Fellow)。菲立普亲王带着香槟跟康乃馨,匆匆赶到妻子身旁,据他的侍从帕克(Mike Park)描述,菲立普亲王“欣喜若狂,简直是乐翻了。”


查尔斯王子


王子查尔斯·菲立普·亚瑟·乔治(Prince 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9岁被册封为威尔斯亲王(Prince of Wales),不过这个头衔一直要到1969年才正式授予查尔斯王子。查尔斯出生时,这个国家尚未走出炮弹轰炸所遗留的创伤,当时许多食品仍得实施限量供应。


查尔斯3岁的时候,母亲升格为女王。举行加冕典礼时,他坐在太后与姨母中间。


5到8岁期间,由家庭教师凯瑟琳·裴博思(Catherine Peebles, Mispy)为他授课,然后才到奇姆预备学校及高登斯顿学校就读(尽管他不是特别开心),接着又前往澳洲的吉朗文法学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求学一段时间。最后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取得建筑与人类学的文学士学位。后来,又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他在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修读威尔斯语及威尔斯的文化与历史。在他求学阶段,他一样继续履践身为王室成员所应尽的义务。


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英国教会成员享有崇隆的地位,许多孩童会参加主日学校,节俭、“买新不如修旧”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口号,传统价值受到重视。民众在教堂结婚、女性最重要的价值规范就是终有一天要为人妻母,青少年男性必须服两年的义务役。


崇高的道德标准,渗透到私人及社群生活(至少原则上是如此),虽然阶级之间有所隔阂,但不若二战之前来得严重,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讲话口音,仍可以辨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当时广播员操持的是“公认标准发音”(普遍被视作“谈吐优雅”,有点类似女王本人说话的样子),而国内绝大多数人口是白种人。首批大规模西印度群岛移民涌入英国是发生在1947年;但即便过了十年,这些移民仍旧只有3万6,000人定居在英国。


在这样的时空环境底下,国王及其家族的生活起居,某种程度上与民众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际上,王室成员就是英国的第一家庭,他们的祖先可以上溯至一般老百姓所认为的时间开端。在网路兴起,让家谱变得更容易查询而逐渐普及之前,王室的祖先就是我们的祖先,他们的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战后那几年,国王或女王为民众的生活增色不少,像是戴上镶嵌珠宝的王冠宣布国会开议,或者是在国宴、舞会以及替船只命名的场合上,可以看到王室成员身穿镶金制服或是披着貂皮大衣、穿戴珠宝。尽管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琐事,但王室家庭就是能够让与之接触或从旁观察的民众,感受到一股不凡的魅力。而1940到1950年代的英国,亟需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点魅力。


但英国民众也晓得,伴随他们一起度过艰困时局的国王与王后,并未忘却自己应尽的责任,只顾自身的安危。他们与邱吉尔肩并肩,带着英国民众走出惨澹的世界大战。但战争结束以后,民众开始渴望由其他人来筹组内阁执政,邱吉尔这位前任首相因而被这个看似无情的国家抛弃。


不过,国王与王后仍备受民众爱戴,他们的长女及女婿也深受尊敬。尽管老百姓搞不清楚菲立普亲王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摸不清他到底是希腊裔、丹麦裔或者是德国裔,但至少在二战期间,由于他在皇家海军表现杰出,加上他那潇洒迷人的外貌,让不少女性都为之倾倒。


所以,当小王子来到这个世上,全球各地都在欢欣庆祝。船只冉冉升起缤纷的旗帜、英国各地的灯塔同时点亮、教堂钟声齐鸣,国会也恭祝这对夫妻生下这名长子,因为有朝一日,他将被加冕成为英国国王。


小王子不到1岁,他28岁的父亲就被指派为皇家海军契克斯号(HMS Chequers)的一级上尉兼副舰长,也就是基地设于马尔他(Malta)的地中海舰队(Mediterranean Fleet)第一驱逐舰队(First Destroyer Flotilla)的队长。


他的妻子经常陪他前往马尔他,尽管这意味着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照料年幼的孩子,但许多传记作家都提到,这段时期是这对夫妻最能够避开公众目光、做最真实自己的一段时光,过着跟其他王室成员一样的“正常”生活。夫妻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瓜达曼吉亚别墅(Villa Guardamangia),也就是蒙巴顿爵士的住家(蒙巴顿爵士放弃最后一任印度总督的职位,成为第一巡洋舰队的指挥官)。


安妮公主


很显然,两人的婚姻接着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并不满足于只有一个孩子。正是在马尔他,也就是常被称为两人“幸福快乐的日子”里,伊丽莎白怀了小王子的妹妹。


公主安妮·伊丽莎白·爱莉斯·路易斯(Princess Anne Elizabeth Alice Louise)于1950年8月15日上午11点50分在克莱伦斯宫出生,这里如今已然成为伊丽莎白与菲立普的伦敦寓所。这名从小体魄健壮、充满自信的女孩,注定要到肯特(Kent)的博耐顿女校(Benenden)就读,成为全世界最杰出的赛马女骑士。


当她还只是两岁的娃儿,先是外公驾崩,接着父亲前途似锦的海军生涯也戛然而止,而母亲却成了英国女王。


“国王驾崩,女王万岁”


国王乔治六世尽管因为残疾而缺乏自信,家人知道他有时气得“咬牙切齿”,但他懂得压抑自身的脾气。加上他有口吃,为了证明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带领国家度过二战的国王,他不断表现自己坚韧而专注的一面。

同时,他的妻子也跟他站在同一阵线,时间一年一年过去,这位喜欢戴宽边帽、热爱羽毛与珠宝的王后,愈来愈受国人的喜爱。王后伊丽莎白从先生在1937年登基,到她2002年享寿101岁为止,总是能跟自己的子民打成一片,从不计较他们的出身与阶级。身为“女王妈妈”的她,在民间享有超高人气,相对于个性内敛的女儿,有好几次几乎都要抢走女王的风采。


上帝始终没有赐予乔治六世一副强健的体魄,身为老烟枪(他罹患肺癌)的他,1952年2月6日在山均汉姆死于心脏病发作,享年56岁。


当时,公主伊丽莎白与丈夫正好代替病重的国王出访澳洲,来到安排好的第一站行程。当他们人在肯亚的萨迦纳小屋(Sagana Lodge,肯亚殖民地政府送给他们的礼物)时,伊丽莎白才从丈夫菲立普亲王的口中得知父王过世的消息。后来有人问菲立普亲王,伊丽莎白当下如何面对这个噩耗,“很坚强,有如女王一般。”亲王回答。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纯手工熬制的阿胶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