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秋高气爽”四个维度的温压湿风

小据 中国气象数据 2024-01-12


一叶落知天下秋



凉爽的秋天正踏步前行,

身后炎夏炽热的帷幕缓缓拉下。

从此万里天空碧海蓝,云卷云舒风拂面,

始凉未寒心神怡,

一幅横亘神川的“秋高气爽”画卷开始泼墨吐艳。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天空是万里无云的高敞,空气是清新通透的宜人,白天日丽风清,夜间星月交辉,加上红叶黄花、金风秋果、霜露雁行的秋景铺衬,让人更加赏心悦目,身心放空。



气温:暑热渐消凉而不寒


《青玉案·秋高正好》中的“秋高正好凭栏眺。黛山远、斜阳照。许是天凉风也妙”描绘了秋天微凉的气温,虽凉却不寒。


秋季来临,太阳照射的角度由大变小,白天越来越短,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比夏季明显减少。同时,夜晚的天空由于云量较少,由地面向大气的辐射降温更加明显。这样一来,地面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就不够弥补夜晚散发的热量,相当于是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


当然,冷空气南下也影响着气温,不过,由于“上暖下冷”双重高压还在相互“扯皮”,所以冷空气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不会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一般来说,20℃到26℃是体感较舒适的温度。初秋时节,这样的气温水平覆盖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湿度:告别雨季的潮湿


秋季之所以天高云淡,主要是因为空气湿度的降低。初秋的空气湿度一般不超过60%,在这种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也是比较适宜的。


入秋以后,造成盛夏闷热天气的暖湿空气已经南移并逐渐退出大陆,而聚集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却“跃跃欲试”,一股股南侵“骚扰”我国大部分省份,驱走原来的暖湿空气。


在冷空气占据的地方,除了温度降低以外,空气中的水汽也大大减少,加上冷高压“阻止”地面水汽上升,于是,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星斗满天,使人感到秋天的高爽,实在是登高望远、仰望星空的最佳时期。


气压:双重高压控制之下的好天气


在中学地理的题库中,有一道题目是:成“秋高气爽”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什么。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高、低气压与天气的理解,答案是反气旋。

当进入秋季后,作为“好天气”制造者的高气压逐渐“接管”北方地区,风和日丽成为了这个季节的主流天气。

秋天作为夏天到冬天的过渡季节,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形势进入季节性调整,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随着九月初冷空气加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层大气受到大陆冷高压的控制。


对于高层大气来说,由于高空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相对滞后于地面的系统,所以这个时候北方地区的高空基本上还处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在“上暖下冷”的双重高压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大大抑制了降水的可能性,晴朗的天气则趁机频频“抢镜”,极易出现碧空万里的“刷屏蓝”。

此外,人类的呼吸是依赖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通过呼吸肌的伸缩产生压力差,如果外界气压变低,那么呼吸会感觉费力,有“闷”的感觉。相反,高气压就会给人带来“气爽”的感觉。


风力:弱冷空气拂去夏燥


初秋时节,蒙古高压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但由于此时的高压中心值较低,气压梯度不大,所以产生的偏北风风力也不大,因此出现的风大多是宜人的习习凉风。


除此之外,在高气压控制下,下沉气流致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人一旦出汗后,清凉的偏北风一吹,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因此给人们以“干爽”的感觉。同时,清凉的偏北风也吹走了夏日的燥热,让人心平气和,更添从容。





来源 | 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亮


 🔗 往期回顾🔗


中亚干旱区的这个干湿变化很重要!

回望1998年大洪水,伟大抗洪精神熠熠闪光

为什么说东北冷涡是四季天气系统的“常客”?

东北冷涡还有哪些“冷”知识?


长按识别小程序

了解天气实况信息


 小据喊你点亮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揭秘:“秋高气爽”四个维度的温压湿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