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华录》火了!竟藏有这么多古人的气象智慧?

大淼 中国气象数据 2024-01-12


从《梦华录》看

古人如何应对

四季轮转及节气更替



最近,电视剧《梦华录》火了

开播以来
某瓣评分一直稳居8.5分以上
成为近年来难得
口碑、收视双丰收的古装剧


这部剧的走红不仅在于
剧情和人物的生动演绎
还在于“演活”了
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烟火气

汴梁有多繁华?
逛夜市、叫外卖
喝冷饮、做美甲
……
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生活
古人一样也没落


《梦华录》的故事源自
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而其时代背景则正如片名所示
源自被誉为“北宋民俗百科全书”的
《东京梦华录》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 图/焦潇翔

小编通读了这部3万余字的
《东京梦华录》
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便以一种鲜活的样貌徐徐展开
……

什么是《东京梦华录》

剧名《梦华录》来自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书中的描写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被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该书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古籍。


电视剧《梦华录》中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局部)

谁能想到
《东京梦华录》也以较大的篇幅
描写了当时人们根据
四季轮转及节气更替
应时而生的场景
处处透露中国古人的
气象智慧



 舌尖上的北宋? 
先从大家最关心的,说起。

电视剧《梦华录》开篇第一集,就从女主角赵盼儿所开茶楼说起,引出了各色诱人的茶点、小吃。而来自汴梁的男主角顾千帆却不屑一顾,认为乡野之地,难与东京繁华相比。

电视剧《梦华录》中的果子盒


回到《东京梦华录》中,3万字的书,竟提到了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食肆占了半数以上。书中详细介绍了近百种宋朝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包括肉食、面食、糕饼、海鲜、水果,还有各类下酒菜、甜点、冷饮、零食。于是,有人戏称其是“梦华小吃录”。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明确提出,不同季节,汴梁人吃的东西是不同的。书中曰:

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


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脍、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查子、榅腉、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


就拿夜市来说,不仅从白天一直营业到三更,冬季和夏季供应的食品还大不相同。冬天有盘兔、野鸭肉、猪脏之类;夏季卖的爽口食品有麻腐、梅子姜、莴苣、香糖果子等。

宋朝名菜水晶脍是将切细的鱼、肉碎片配以佐料,经烹煮、冷冻后而成的半透明块状食品,因为透明如水晶,故有此称 图/开封市地方史志研究室


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夏季的冷饮,在书中提到了多达十几种之多。在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专门设立了“冰井务”,负责宫廷冷饮的研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及制冰技术的进步,在宋朝,不只王公贵族,普通百姓也能在街上买到冷饮,喝上爽口的“快乐肥宅水”。《东京梦华录》更记载了开封府内经常可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的商贩。

宋朝“网红”小吃冰雪冷元子,汤圆裹黄豆粉,放入加冰的奶中 

古代的冰箱,“冰鉴” 

 节气里的北宋! 


其实,吃,只是北宋人应时而生的一个缩写。《东京梦华录》中,从卷六至卷十,细致生动描述了汴梁城从年头到年尾,跨越一年四季的日常、习俗,更详细记载了古人在不同节气的生活点滴。从中,不难窥见古人顺应四时轮转的“气象智慧”。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要进献春牛入宫廷去“鞭春”。“鞭春”又叫“打春”。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牛自然是耕作的主体,鞭春表示春天到了,也是农耕开始之时。《东京梦华录》记载,在这天,宫廷会以春盘与酒赏赐给一些亲近的大臣们;民家也用春盘相互赠答。

春盘最初叫“五辛盘”,将韭菜、蕓薹、芫荽等洗净、撕开,但不切断,在盘子里摆出好看的造型,然后再拌以腊八当天腌渍的大蒜和荞头,最后在这堆蔬菜的中间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黏一朵纸花即可。


同时,商业气息浓重的汴梁也没有忽视立春的农事意义。书中曰: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而在立春后,到了初春天气晴好的日子,大家争相出城踏青!书中曰:

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莺啼芳树,燕舞晴空……

《东京梦华录》描绘的初春场景令人心动,译成白话就是:“车轮缓缓碾过春光,大地上芳草如茵。拉车的马匹在春天轻轻嘶鸣,路边绽放的杏花,编织成一片锦绣。”



清明
清明节气起源自上古,大体自宋以后才逐渐民俗化、节日化。


《东京梦华录》中追忆,东京的清明节过得十分热闹,每逢清明皇家都有朝陵的习俗,而民间亦有祭扫新坟的习惯。祭祖仅仅是清明节的仪式性内容,借清明祭祖,聚会、踏青才是最更要的节目。人们往往在野外风景优美的地方,赏玩宴饮。


宋画里探春,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图/中国美术报


书中曰: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这种宴饮往往持续一天,直到傍晚方散,散去时人们分别携带炊饼、花果,戏具等。商贾们也借此机会,贩卖麦糕、乳酪,乳饼等吃食。
立秋

汴梁的立秋,市街上都是卖楸树叶子以及各色鲜枣的小贩。书中曰:

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

宋人无论男女皆爱簪花,图为南宋画家苏汉臣《货郎图》中鬓边簪花的男子 图/中国美术报


不过,此时千里之外的南方却是另一番景象,家家户户在这日纷纷抱起西瓜“啃秋”。有《首都志》记载当时南方人的习俗:“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让南北两地入秋的时节有了不同,北方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变大,绿叶渐渐由红转黄,瓜果香熟。南方立秋之后,依旧暑气难消,西瓜、香瓜等夏季的水果在这时依然盛产。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南方多地也进入了晒秋最旺的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立冬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寒,书中记载,从达官显贵到市井百姓,都开始进行取暖御寒的准备。即“宰臣已下受衣着锦袄”“有司进暖炉炭”等等。等到立冬,北方人民就要纷纷屯储蔬菜以备漫漫冬月食用。


书中曰:

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宫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驼,充塞道路。

南方进入冬月,虽不缺瓜果蔬菜,但是南方人较为畏寒,于是在冬至这日民间历代都有“立冬补冬”之说,羊肉、姜母鸭等肉食都是南方人喜爱的驱寒佳肴。




冬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成形的节气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的传文记冬至说:“阳气至始动”。意思是冬至代表寒气的极点,但极阴之中,也萌生阳气。在宋朝,冬至与元旦(即春节)、寒食并列“三大节”之一,是国家法定假日,可见当时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冬至日,天子要举行南郊大祀。宋人说,三岁一亲郊。即天子南郊为每三年举办一次,南郊之礼,场面特别盛大,仪式特别隆重,百姓也争相观看。书中对“驾诣郊坛行礼”有记载:

御路数十里之间,起居幕次,贵家看棚,华彩鳞砌,略无空闲去处。


每遇南郊大礼之年,朝廷还要提前两个月在宣德门广场“教车象”,即训练大象车队。经过训练,“象至宣德楼前,团转行步数遭成列,使之面北而拜,亦能唱喏”。宣德门广场周围有房产的人家,这时候便可以“卖黄牛票”,私下邀请人来观赏驯象演习,“诸戚里、宗室、贵族之家,勾呼就私第观看”


北宋《冬日婴戏图》


冬至在古人看来是一年至寒之时,普通人的庆祝活动也多以期盼温饱为主。书中曰: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辧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对了,文中提到的“关扑”就类似于现代的“盲盒”,是以实物为彩头的抽奖游戏。



而有钱人的庆祝冬至的做法也有不同。特别是,他们对降雪独有偏爱。书中说:

富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


是的,你没看错,古人玩起雪来就是这么浮夸,简单的雪人不堆,要堆就堆个雪狮子出来镇场子……



一部电视剧如果在剧情之外还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那么,一定是有其价值的

昔日的开封城

从《梦华录》中走来

它讲述着

夜市里的人间烟火

节气中的春耕冬藏


你听到了吗?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叶奕宏


 🔗 往期回顾🔗
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为跨境物流打通“气象路”,有啥好办法?
我国的暴雨个性鲜明,对生活有利也有弊!
“高仿台风”的江淮气旋,到底啥能耐?|手绘

长按识别小程序

了解天气实况信息


 小据喊你点亮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梦华录》火了!竟藏有这么多古人的气象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