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气这么热,古代人是怎么过的呀?古人:比你舒服

2017-07-24 芋圆 师赋说

南方的夏天是闷热,室内室外一个温度,就像置身在水汽腾腾的蒸笼里。

当我们习惯了躲在空调间,刷着手机,吃着西瓜的时候,一定会感慨:幸好我们有空调,古人好可怜啊!

事实上,他们过得比我们舒服,但不要以为古代就不热。

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山西《浮山县志》

竺可桢大大的雄文巨制《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里,将5000年的气候变化做了个划分▽▽▽

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最热的是西周和春秋时期,比现在年平均气温高出两度;汉唐宋明好一点,但是也比现在要高上一度左右。#怪不得电视剧《封神榜》里连男演员都穿得这么清凉,额,我开玩笑的#

常言道:脏唐臭汉,看来除了社会风气问题,气候在古人的体味上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面对这么热的夏天,几千年岁月积累的古代人民也有了很多奇思妙想。今天小师姐要以非常学术非常严谨的考察方式,来研究古代人民的夏日抗暑大法。


建筑篇

唐代出现“拟瀑亭”或叫“自雨亭”的设计,像这样▽▽▽

简单说,就是用水车把水引到亭子顶上,然后倾斜而下,像瀑布一样在亭周形成清凉的水帘,酷暑时节亭内凉爽如秋。

对,这个装置还不是人力的,是水力驱动的机械化装置#中央空调的雏形#

史载唐玄宗按此原理修过一个规模更大的“凉殿”,凉风习习,寒气逼人。有一年夏天与大臣在此议事,有体弱的老臣冻到感冒流涕。

这个装置在1990年的电视剧《唐明皇》里出现过。含凉殿就在大明宫里,只是不太还原,唐玄宗和杨贵妃就在这里批个奏折,跳个舞蹈,谈个恋爱。

据说这个技术是从西域传来的。唐朝恰好是历史上气候温暖时期,唐人的避暑需求大概很强烈。宋元时的宫殿和庙宇沿袭了类似的设计。

虽说“空调房”凉殿的原理挺简单,不过只有皇家或贵族才消费得起,所以民间另有消暑利器——给住宅搭一个凉棚。

凉棚的制作很有创意,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上或者院子里搭盖出一个高高的遮阳罩,不让阳光直射墙壁,这样外墙不容易晒透,地面也不会很快升温。

扇子篇

扇子,应该是最精巧的降温工具,我们的老祖宗还给取了很可爱的名字“凉友”和“摇风”,夏日凉天里的朋友。

电影电视剧里,一个漂亮的姑娘拿着一把缥缈的团扇,杀伤力是可怕的。

比如《青蛇》里的张曼玉。

如果说中央空调只有贵族阶层才玩得起的制冷方式,那么扇子这样最简单粗暴的降温方法,上至皇帝,下只乞丐,都可以用到。

后来扇子有了升级版。在西汉,京城长安有位能工巧匠丁缓把7个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

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西京杂记》

就是说,一个人操纵,可以让满厅堂的人都感到凉爽,岂非吊扇的鼻祖?

不过操作的那位仁兄可就有点惨了,肯定是汗流浃背。


“冰箱”与冰窖 

其实古人也有自己的“冰箱”,早在商周时期,富贵人家就已经懂得贮藏冰块。

湖北曾出土一件战国时期的“铜冰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最原始最绿色的“冰箱”。


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冰箱”:即贮放冰块的木柜,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

后来传至民间,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

除此之外,还有冰窖。冰窖都建在阴凉之处,深入地下。

藏冰前,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在底层,然后把冰块整齐地码放到上面。

古人采冰图

冰块码放的要求极高,既要留有必需的空隙(防止冰块之间粘连),又要尽可能的码放紧实,更要保障在来年取用的时候能够挪动自如,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高级的藏冰师傅绝对是玩“俄罗斯方块”的高手。


 饮食篇 

既有冰箱,自然不缺冷饮。很多古画里,都有画过古代的旁友们喝冰饮。

春秋末期,在诸侯的宴席上已出现了冰镇米酒。唐代时出现了专业的“冰商”,他们冬天藏冰,夏天拿出来卖。

宋代冷饮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罗列了当时夏天的吃食。

看着「冰雪冷元子、绿豆冰雪甘草汤、凉水荔枝膏」什么的,看着就觉得很清凉了好不好,九百年多的北宋人民,口福也是不浅的。#不知道有没有第二杯半价#

除此之外,人们还把各种水果汁、牛奶、冰块、菊花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称之为“冰酪”。马可·波罗将制作方法带回欧洲,改良后制出了今天常吃的“冰淇凌”。

 服饰篇 

现在的古装剧,总是给我们一种错觉,古代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包裹到严严实实的。

其实压根不是,至少明清之前,一到夏天,我们的古今衣着,几乎就如出一辙。

也阔以看《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底层男性,夏日务工时都是短袖长裤,或者直接上背心。

还有之后唐代的女子们,论穿衣服的大胆程度,我们比起她们,根本望尘莫及。最为流行的是“半臂装”和“袒胸装”,一个是直接短袖,一个是近半酥胸露在外边。

无论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武媚娘传奇》,都很高度还原。#嗯,露的不是事业线,而是文化底蕴,懂了吗#

 消暑神器 

另外,古人的消暑神器也有很多。

1000多年前的隋朝人发明了瓷枕,想想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想想都很cool了。#不过真的不会觉得硬嘛#

竹夫人”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长约1米,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

夏日置于床上,能休憩手足,可相拥而眠,或夹于膝间以求清凉。即便大汗淋漓,竹篾生出的沁凉,也能将汗意一点点褪去。

工匠还会在竹夫人内放两个小球,能增加弹性,还能在滚动中去糙,保持清洁。讲究的人家,还会在中间搁些薄荷、栀子花、茉莉花等解乏提神的香草。

解暑大招:心静

中国有句古话叫“心静自然凉”。古人认为,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所作《消暑诗》中写到: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独坐院中,修心养性,迎着临窗的徐风凉风而怡然自得。当然,他还有诗为证▽▽▽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静心大法,果然名不虚传。


往期精彩内容

切尔西你这样很容易失去中国的 |  奇葩食物里你最想尝试哪个?

Siri自动回复 | 全国高校录取通知书show time!新型炫富方式

女子眼里竟取出27枚隐形眼镜 |  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

给几个月大的孩子打耳洞?  | 夏日防“顶”

这两款厕纸让你告别厕纸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