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如何破解?

惠州党建
2024-10-28
2023年7月31日至8月7日围绕“解决好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主题学习时报连续刊发4篇评论文章现整理合集供大家学习↓↓↓
01

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

——解决好干部乱作为问题

冯 舟


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着力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作出重要部署,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刻,在五年一次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层面部署解决乱作为问题,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总有一些领导干部容易罹患“政绩冲动症”,有的急功近利,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好大喜功,不惜寅吃卯粮、举债度日;有的甚至虚报浮夸,搞统计造假、“虚假政绩”;等等。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事为本。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干部,当然要思考怎样尽快进入状态、怎样干出一番业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但是,如果违背发展规律,急于求成、蛮干乱干,那就南辕北辙、舍本逐末了。

导致“政绩冲动症”的原因很多,有思想认识问题,有能力不足问题,等等,根子还是政绩观出现错位和偏差。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解决的是“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如何从政、如何干事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有的干部没有解决好政绩观问题,把个人升迁看得高于一切,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如此一来,自然就会患上“政绩冲动症”,干出一些荒唐事来。

防范“政绩冲动症”,最重要的就是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正确政绩观。就是要把为民造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根本在强党性。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锤炼党性,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涵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增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键在树导向。强化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干部,坚决不用那些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权谋私的干部。要害在优考核。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优化指标设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推动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重点在严监督。注重发挥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从实际出发想问题、谋事业、干工作,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02


对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干部绝不放任不管

——解决好干部不作为问题

苏久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干部以非常之力决战决胜艰巨任务。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缺乏信心与斗志,面对任务碌碌无为,佛系应对,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直接“躺平”,碰到问题“两眼一闭”,选择“摆烂”,这种种现象破坏了干部队伍形象,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直接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对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的干部,绝不能眼开眼闭、放任不管。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下功夫,严肃整治“佛系”“躺平”“摆烂”现象。

从日常了解的情况看,心态“佛系”、 状态“躺平”、 工作“摆烂”干部主要有以下几幅肖像“简笔画”:落实上级工作要求时,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只喊口号“唱空城”,贯彻落实没下文;接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挑三拣四、推拖绕躲,拈轻怕重“做样子”,回避矛盾“绕弯子”;履行日常工作职责时,“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奉行的是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处世哲学”,与我们党和国家对干部的要求完全相悖。如何向这类干部说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

强引领,让干部想干事。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病根”在于理想信念缺失。引导干部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切实让干部想干事。

强担当,让干部愿干事。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胸怀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不“佛系”、不“躺平”、不“摆烂”,才能在红旗渠半山绝壁凿出“人工天河”,才会有塞罕坝“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传统,奋力争优、争先、争效,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履职尽责、实干拼创,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担当答卷。

强能力,让干部会干事。干部干事创业,既要有担当之心,又要有担当之能。打铁必须自身硬,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有的放矢地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在火热实践中练就过硬的“金刚钻”,努力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家里手,切实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强制度,让干部敢干事。从根源上解决干部“佛系”“躺平”“摆烂”问题,要从制度上入手。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相关考核制度,畅通让干部“下”的渠道,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以鲜明态度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强化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咬住“常”“长”二字,加大对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倒逼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不敢不能不想“佛系”“躺平”“摆烂”。


03


对症下药同向协力解决干部“四怕”

——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

胡 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消除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消极因素,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生格局性变化。“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干中学、学中干”,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足、氛围浓,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发作为。

与此同时,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特别是“不敢为”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四怕”:认为“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怕干得越多出错越多;担心“出头的椽子先烂”,怕触及矛盾引火烧身;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怕得罪人被举报诬陷;忌惮“到处是‘甲方’、满地是‘雷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动辄被追责问责。虽然存在“不敢为”问题的干部只是少数,但容易影响到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态和状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风气不可长,这种状态必须改。

深究“四怕”的原因,一方面是干部主观懈怠,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力本领、斗争精神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还有差距,对“担当作为”缺乏深刻理性的认识,前怕狼、后怕虎,爱惜羽毛、精致利己,不能心无旁骛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担当氛围不够浓、履职环境不够优,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还没有真正做到位,考核评价、正向激励、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激励“雨点小”、问责“简单粗暴”、容错“隔靴搔痒”,不仅纵容了为官不为“孙连城式”的干部,而且伤了一批敢闯敢干“李云龙式”的干部,为“庸、懒、散”等不良风气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需要新作为。如何解决好干部不敢为问题?从组织上讲,要对症下药,进一步优化树正气、祛邪气、强激励、促担当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充分调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干部背后有“靠”。面对干部被诬告或被恶意诽谤中伤的情况,组织上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干部澄清正名,同时严惩诬告遏制歪风,让“靠山”真正靠得住,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干部身上有“甲”。对于改革创新浪潮中冲锋陷阵的“李云龙”,不仅需要加油呐喊、吹“冲锋号”,更需要为他们配备关键时刻能挡住“弹片”的“防护甲”。“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干部冲锋陷阵时的“防护甲”,各地在政策落地中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把“防护甲”打造得更坚硬一些,让干部放心“闯创干”。让干部眼中有“光”。对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干部要不留情面坚决“拉下马”,对干出样子、为官有为的干部要给他位子“扶上位”,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中把“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鲜明树立起来,让广大干部看到成长进步的“希望之光”。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作为干部个人而言,要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骨头,涵养敢闯敢干的政治定力,提升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本领,勇于在看得见“炮火”、听得到“炮声”的改革攻坚一线绽放芳华。只要组织和个人“同向发力”,协力向“不敢为”的病灶开刀,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一定能真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更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04


到第一线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去历练

——解决好干部不善为问题

陈秋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实践证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当前,一些干部存在不善为、不会为问题,主观上虽然有干事创业意愿因素,实践中却因为思路不宽、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办法不多,往往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空耗了行政资源,还错失了发展良机。解决好干部不善为问题,需要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放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放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去磨炼,在火热实践中锤炼作风、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基层一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前沿指挥所”,面对和处理大量具体问题,需要选配对人民群众有真挚感情、关键时刻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强化正确用人导向,把在基层实际表现和群众口碑作为“比选择优”重要内容。注重把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作为干部“检验场”,对于那些基层成长起来、经过扎实历练、表现优秀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建设实际,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当前,有的干部对下去有顾虑,走不出“舒适区”,不想下去、不愿下去;有的不敢下去,担心干不好、回不来;有的单位不舍得把优秀干部派下去、放下去。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干部成长和培养。要提高站位、着眼长远抓这项工作,对综合素质好、潜力大的干部,及时放到一线历练,让他们在复杂局面中经受摔打锤炼,能接“烫手山芋”,敢做“热锅上的蚂蚁”,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强筋壮骨,在唱主角、担重任中提升“七种能力”。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干部到火热实践中听真话、察实情,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调查研究中积累经验,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担负“一岗双责”,要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经常身入基层、心入基层,给党员干部“打样”,做好传帮带,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倾听民声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实践锻炼在一线。

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要信念坚定,也要本领高强。不断提升干部理论素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夯实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干部为官有为、为官善为的思想自觉。加强干部专业训练,筑牢担当作为的能力支撑,围绕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等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经验交流、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分类培训,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持续加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火热实践中去磨炼,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帮助干部更好地把热情投入在基层、把汗水挥洒在基层、把价值体现在基层。




关注“惠州党建”视频号↓了解更多资讯↓


进入【惠州党建】,点击“发消息”,发送关键词:

“学习”获取每月学习清单

“招聘”获取近期惠州招聘信息

▼  大家都在看  ▼





来源 | 学习时报

编辑 | 黎明珠

校对 | 冯镜轩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文章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星标3连”

我们就能天天见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州党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