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位北大、清华等高校学子来到惠州
7月10日-11日,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驻京办联合主办,省人才服务局、惠州市驻京联络处、惠州市人社局、东莞市驻京联络处、东莞市人社局共同承办的“粤港澳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活动来到惠州,本次参加研学的51位学子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北京重点高校,专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
研学团走进惠州市
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重点项目科研院所、城市人文景点等
沉浸式体验惠州的城市发展活力
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数字升级
感受湾区不一样的生产车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场景,新质生产力在广东加速涌动。
把各种金属元素、元件变成一块动力电池,需要什么?答案是,一条智能化生产线。
中韩(惠州)产业园
所有的零部件抵达进料口后,上下料机械臂、AGV机器人、RGV穿梭车配合。辗转腾挪之间,完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的制造全过程。
透过数字看板大屏幕,不仅所有生产画面一览无余,还能实时监测各项数据,为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智能化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转,高大的机械臂灵活地上下翻转,能精准完成玻璃基板的传输、加工、检测、包装等生产全过程。这里没有火花飞溅、机械轰鸣,整洁、安静得仿若置身图书馆,50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年产能6000万片,产值超百亿元。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这是惠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缩影。在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工业强市,惠州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仲恺高新区在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已建成TCL王牌、德赛西威等5个“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亿纬锂能、龙旗电子等8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推动超过420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在实地感受到惠州产业的转型升级后,不少学子纷纷表达勇立潮头的信心。“之前我只是听说过惠州,来了之后感觉惠州很有活力,很有发展前途。”来自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硕士郭奕含表示,自己就读的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惠州的发展十分契合。
刚柔并济
发展+生活沉浸式体验感受湾区发展
交流活动期间,学子们还参观了惠州西湖等景点,感受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宜居生态。
不少学子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超越了自己的期待,让自己对惠州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后首选的工作地点肯定是广东。”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湾区人”,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港籍研究生施泽凯坦言,粤港澳大湾区非常重视制造业发展,特别在制造业数字化的浪潮下,他认为自己将大有可为。
“这次组织方组织非常好,安排很细致,我对惠州更有好感了。”来自北京大学的黄月天表示,作为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他表示以后就业会更看重城市的发展和生活保障,如果有机会未来也可以来惠州寻求合作机会。
同样来自北京大学的吴艾米是惠州籍学子,她表示,以前常在外读书,对惠州不是很了解。“这次活动让我们有一个重新探访家乡的机会,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新发展、新面貌,也开拓了思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和创新创业及人才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人才选择到惠州工作生活、创新创业。这是一场“双向奔赴”,过去一年,惠州引进了一大批青年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数量不断增多。
创新引才
让学子感受大湾区求贤若渴的热情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大湾区围绕人才关心关切的衣食住行、项目研发、成果转化、融资扶持等问题,制定实施了一揽子人才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紧缺人才清单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等。
此外,大湾区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全面推行人才优粤卡,扎实推进湾区“就业通”“社保通”“人才通”“治理通”,组织多场“粤好服务·粤聚人才”青年人才对接会等等,全力推进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在“粤港澳籍硕博学子研学走进湾区”活动结业式上,惠州市委组织部介绍了惠州市人才政策,学员代表上台分享了研学体会。省人才服务局副局长鼓励学子们“走出去”,走出校园,走出思想藩篱,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了解社会,借助企业“小窗口”,看见湾区“大发展”,将自身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结合起来,拥抱湾区、筑梦湾区。
了解更多资讯
▽“学习”获取每月学习清单
“招聘”获取近期惠州招聘信息
▼ 大家都在看 ▼
来源 | 惠州人社公众号
编辑 | 黎明珠
校对 | 何志豪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