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海揭秘:喀喇昆仑山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抗日物资运输队的传奇!

托木尔峰健康行 哆来梦小子讲坛 2021-07-17

“抗战时期,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际援华物资必经的重要交通线。国际交通运输线分北线和南线,北线从原苏联的阿拉木图经伊宁、迪化到兰州,主要运输来自苏联的援华物资;南线从印度列城穿越喀喇昆仑冰川到叶城,然后经喀什、库车、吐鲁番到兰州,主要运输来自英美等国支援中国的军事物资……”

70多年前,几个青年学子和新疆百余名少数民族驮工组成了一支驮运队,由印度列城出发,穿越喜马拉雅山麓,翻越喀喇昆仑山,最后抵达新疆叶城。

这条穿过世界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中国最湍急的河流、人迹罕至的高山通道,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是运送盟国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他们经历了让人无法想象的艰险与磨难,运回了中国抗日急需的物资。

在自治区档案馆举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新疆》档案文献展上,音像播放厅播出的纪录片《1943:驮工日记》,将这段历史还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中苏国际援华交通运输线得以保持畅通。而美国援华物资,最先经香港转入内地,香港沦陷后,改由缅甸经滇缅公路输入。

1940年7月,缅甸形势吃紧,滇缅公路被日寇截断,美援物资改从海上运到印度,再空运到昆明。1942年4月,缅甸陷落,印中空运受到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开辟印中驿运,从西南运送美国援华

1944年夏,法国留学归来的青年学子陆振轩在一本书中,读到英国人写的从新疆跨越昆仑山到印度的游记,然后写信给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龚学遂,建议开辟新印路线驿运援华物资,获得同意后,西北公路局局长何竞武向新疆省政府及新疆中运会交涉,获得许可,陆振轩组织了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踏勘队先行到达列城。

1944年8月下旬开始,美援物资从印度狄布鲁伽乘火车运至斯利那伽,改用驮马运至列城,从列城由新疆马队接运入境。

新疆派去接运的驮马共1600匹,分十几个队,每队约100匹,各队都有头人及若干马夫,每个马夫管5—6匹驮马,他们都是熟悉这条路线的少数民族同胞,全部给养自理,去的时候就把往返食品与给养全部带上,沿途选择适当地段按站贮存。1944年10月15日,首批驮队终于从列城出发了。

此次踏勘的路线,基本是沿着喀喇昆仑山脉分水岭的一条越岭线,从列城向北越过海拔5307米的卡尔东山口,进入奴勃拉山区,渡过旭腰克河,向西穿过海拔5368米的西塞拉山口,进入喀喇昆仑山区,经海拔5579米的喀喇昆仑山口进入新疆,再翻越新达坂及土达坂,到达叶城。

列城位于印度河东侧,章拉山口南麓,是一个缩小版的拉萨。一出列城就要翻过两座大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只有新疆马能够适应高山驮运。尽管如此,在翻越喀喇昆仑山冰川时,还是不得不雇用当地牦牛500头,帮助马队越过高峰。

途中无数的考验,都被陆振轩记录在日记中。

驮队中,每个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陆振轩在日记中写道:“一路上气压低,人总是喘不上气,驮队中没有人再说话,只听到人和牲畜大口的喘气声。我的身体一直都有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胸闷、恶心,吃不下东西。”

第12天,驮队到了海拔5368米的西塞拉山口。“离西塞拉山口越来越近,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沿途可见斑斑血迹,木沙说:牲畜到了西塞拉都会头痛,要用针刺它的鼻子出血,给它减压才行。”

陆振轩写道:“冰川在光线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白光,使人的眼睛涩涩发疼几乎睁不开。行走在冰凌上,人的眼前不时出现黑晕,我们赶忙戴上了保护镜,驮工们也赶快用牦牛毛绑在眼镜上保护自己的眼睛。

据说一些驮工被雪光刺伤眼睛,就得了‘雪盲’症。在刺骨的寒风中,人被风吹得站不稳,驮马队不敢停留。”

当他们艰难地登上喀喇昆仑山口后,尽管海拔很高,缺氧、疲惫,但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他们即将跨入国门。

陆振轩在日记中写道:“这次驮队拉运抗战物资,木沙他们呈现出了极高的爱国热情,他们没有向我们要过工钱,也没有向我们提出过条件,一路上和我们患难与共,他们这种善良淳朴的爱国热忱,给了我很大信心。”

1944年11月8日,驮队开始翻越桑株达坂。驮工总领队木沙在攀爬第一个山梁时,由于高度缺氧和身体衰弱,年过50岁的他不幸摔倒在数米落差的岩石上,当场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陆振轩守着木沙的尸体,迟迟不肯离开,他跟同伴说:“假如我也倒下了,就算我为抗战做过最后的努力,但是轮胎一定要运出去,踏探记录一定要带回去。”

此行全程675公里,沿途平均气温-5℃,靠近终年积雪和冰川的地方,就下降到-30℃,路途艰险,马队用了27天,日行8小时,每天平均走30公里,于当年11月10日到达叶城。辗转周折,总算开辟了一条国际驿运路线。

次年7月上旬,交通部滇缅公路局昆明局工程师白生良带领第二批马队回新疆。据他回忆,一早出发后就沿列城后山爬坡,在几乎呈40度的山坡上走“之”字形小道,路边见有死马遗骨和冰块,到达山口后立即下山,他骑的马失了前蹄,幸亏被马夫牵住才避免摔下马。

据白生良回忆,有一天马队到达预定的宿营地后,他的脉搏已经跳到每分钟140多次,吃不下东西,而宿营地之前有水的地方也没水了,大家挖了好几处坑才挖出一些泥浆水,人畜凑合着过了一晚上。

据资料记载,至抗战胜利,我国海岸路线开通后,这条线路的驿运才宣告结束。通过这条国际驿运路线,共运回汽车轮胎4444套,军用布匹782包,油袋588件,呢料63捆和各种医疗器械等抗日物资。来源:新疆经济报

-扫码关注我们-微信号:duolaimengxiaozi微信公众号:哆来梦小子讲坛


往期推荐01

二战不为人知的故事:13岁女生的计算 帮助英国赢得不列颠空战

02

原创:美国大选启示录:中美博弈幕后:再看上甘岭战役,舍我其谁?

03

评论:缅甸局势,远在天边的美国“火冒三丈”,对中国又有何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