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牢骚太盛防肠断

2017-05-14 兰陵老生 随笔兰陵老生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氏春秋》编纂完成: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在古人眼里,著述就是立言,是要藏诸名山的不朽之功业。所以态度认真,极其严谨。唐人卢延让《苦吟》: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据说以推敲名世的贾岛,曾在卢延让的诗后加注小诗云: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无论是为了一个字的妥贴拈断胡子,还是三年只推敲出诗的两句,都说明古人力求以极其凝炼的文字,表现丰沛的语言之美,传达诗意旷达的人生态度。但是有朋友却说连推敲都不懂,写什么诗呀。一家之言,自是道理。贾岛在唐代璀璨的诗人群体中,只是因为这样一个值得推敲的段子而更有名气。而同样的意思,杜工部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就举重若轻,无愧于诗圣之名: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古人写诗作文,都力求凝练。建安七子之一的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是从文化传承的高度总结出来的写作应当有的态度。但是从经济层面分析,古文的简约,和文字载体的资源稀缺性有直接关系。无论龟甲还是竹简,乃至于后来的帛书,都是难得的稀缺资源,就是有了纸,原来农村人家买张纸订个作业本,也不是随便的事情。我们常用敬惜字纸来表达对文化的敬重,这样的理解其实只对了一半。敬惜字纸,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敬字惜纸。

纸媒时代,文章变成铅字是文艺青年的最高追求,所以穷尽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原来本市有一位在《人民文学》发表过几篇小说的年轻女作家,据说见到刊物编辑,说:我一看到你,下面就湿了。

纸媒时代已然没落,如今是网络时代。只要不存挣稿费的念想,贴网上即可,发表文章已经变得没有任何门槛。我因为经历过纸媒风光无限的时代,所以这信马由缰的随笔,原来每日一篇,中年述怀,感慨系之。后来就感觉不是个理儿,仿佛练字,一入手就学赵孟頫,结果收不住,一路油滑着下去了。若想改正过来,非得从金石碑贴入手,用敦厚的质朴压过油滑的习气。

但是我到底没有作家王兆山那样的才气,虽然网络发贴,到底小众,不似他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汶川地震过后,红遍网络,举国流行: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我读书一直坐后排,不知道先进,不舔菊砥痈。吾乡俗语云:人前官后少绕跶。我不汲汲于荣名,也不戚戚于卑位,更不会假装斯文,也看不惯文人骚客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扭怩作态。譬如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鑵。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鼎革庆典前半年,毛泽东请柳亚子到北平议论国是。柳亚子到了北平,却被毛晾起来了。柳亚子很委屈,就写了这篇通篇用典的七律,托人送毛。意思是如果不当坐上宾,宁愿效严子陵故事,回吴江做南社领袖,和一干吴中雅士诗酒唱和。

但是毛还是不愿见柳亚子,却与李济深、马叙伦、邵力子等人会面。柳亚子心理很失落,就打了居住地的服务员。饶是如此,毛还是没有见他,而是安排周恩来和邓颖超宴请接待。周一见到柳亚子,就批评他打人太过分,然后自称有事,拂袖而去。让邓颖超陪柳亚子吃饭。过了几天,毛让田家英送一首《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志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首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毛首先回顾了与柳亚子的交往,然后就劝他别发牢骚,还说颐和园的昆明湖虽然水浅,在北平学庄子观鱼,远胜江南的富春江。柳亚子自以为是毛的文友,但在毛的眼里,他不过文学弄臣,如此而已。柳亚子兴冲冲北上,自以为无论与毛的交情还是南社领袖的身份,都可以执掌文艺界。但是文艺界的掌旗手是郭沫若,写过《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

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郭沫若不像柳亚子那样发牢骚,他有媚骨,也有媚诗,所以掌管文艺。而柳亚子却在鼎革以后,郁郁不得志,也鲜有诗作,1958年去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