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家庭教育 早知道

2016-12-05 魔法袋鼠 魔法袋鼠





魔法袋鼠

导语: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成人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



什么是家庭教育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简称为“3M”。即: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

3M家庭教育图谱是根据三道生命发展教育理论设计的。三道教育理论的提出,为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使家长可以科学有序、清晰条理地按照三道的内容和标准来对孩子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三道教育理论的提出为家庭教育缺乏可操作性标准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依据,也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学术基础和框架。三道生命发展教育理论是我国青年教育专家赵雨林于2008年提出的,同时指出,家庭教育从广义上看是全面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活动,从狭义上看是指所有促使对-1~18岁生命品质成长即生命个体增值的活动。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1.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2.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


3.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4.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5.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

总之,做为家长要充分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亦为子女成才尽到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教育的教育原则



1.平等原则

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2.尊重原则

家长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家长。


3.交流原则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4.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5.统一原则

家庭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


6.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做好表率。


7.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8.宽容原则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做好引导工作。


9.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不懂得鼓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能是随意的一两句话带过了。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家庭教育的误区


1.舍本求末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因此即便孩子今天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才”的不足“德”完全可以弥补。

2.夫妻角色颠倒

传统文化中的慈母形象,当今的妈妈们很难扮演。比如,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应该做的是提醒,然后是忽视,如果还不改,就变为了严重警告,再下一步就到了威胁。无论怎样,始终不要伸手打孩子。而身为父亲,男人应该记得妻子对孩子的告状永远不会是诬告,因此如果妻子告孩子状了,男人一定要对孩子严加教育。有的时候甚至爸爸上来打了孩子,妈妈不仅要装作没看见,还要教育孩子。如果母亲过于严厉,而父亲过于软弱,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过于阴柔。

3.亲子辈分的误区

在一个孩子12岁之前,家长可以不必向他们解释你制定每条规矩的原因。一个孩子从小必须懂得什么叫服从,什么叫规矩,什么叫规则。

4.教育口径不一致

不同身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口径一致,否则容易让孩子钻空子。

5.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态度不认真的表现

其实,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家长应该更加仔细地分析其原因。

6.培训班的误区

都说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其实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也重啊。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择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造成的,如果“择校热”一直保持激烈竞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经费支出的负担,是很难再降下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